界面新聞記者 | 陳奇銳
界面新聞編輯 | 許悅
日本潮流品牌HUMAN MADE正加速在中國市場擴張。
HUMAN MADE近日正式在成都SKP圍擋,將開設位于西南市場的首家門店。更早之前,它已經在北京SKP-S開過快閃,中國的首家正式門店則開在了上海的TX淮海年輕力中心。從北京的首個中國快閃,再到進入成都,整個過程也僅有半年多的時間。
而與HUMAN MADE密切綁定的,便是創始人NIGO。作為日本潮流的代表人物,NIGO極具商業嗅覺,先成立了A Bathing Ape,在與其分道揚鑣后又開發了HUMAN MADE和Billionaire Boys Club兩個同樣在今日擁有知名度的潮流品牌。
得益于香港I.T集團的零售網絡和營銷預算支持,A Bathing Ape被收購后開始在中國快速擴張。HUMAN MADE同樣由時裝集團運營,母公司OTSUMO的社長也是NIGO。不過即使搭上了2015年之后街頭潮流席卷時尚行業的東風,其在門店擴張策略上依然保持審慎。
這是日本潮流品牌的通性。它們通常在發展多年后仍維持獨立狀態,依靠的日本時裝集團也大都無意進行海外規模擴張。不只是HUMAN MADE,從藤原浩的Fragment Design再到集合店品牌United Arrows,都是如此。
人們可以看到這些品牌或集合店通過各類聯名系列和潮流展覽在社交媒體上刷滿了熱度,但真正貨物齊全的銷售點,最終還是在日本。作為對比,許多韓國品牌已經在許多城市的核心商圈開設獨立門店,比如中高端的We11done和面向大眾的Chuu。
兩國潮流文化可追溯的根源均在美國,但日本的是“Ivy League”常春藤風格,韓國卻是的“Hip Hop”嘻哈音樂。可以明顯看到,再“街頭”的日本潮流也帶有濃厚的精英和圈子氣質,韓國潮流卻沿著社交媒體外放地在全世界蔓延。
對應開來就是兩種潮流文化孕育品牌的商業模式。 韓國品牌積極尋求外部融資進行獨立擴張,這在日本潮流品牌中不常見。日本潮流品牌的消費者往往凝結了更深的價值認同,代價卻是圈子的人數始終有限。韓國潮流品牌則能借助流量在短時間形成趨勢,吸引大量關注,但如何維持熱度也是一個問題。
如今日本潮流品牌開始在中國加速擴張,與其少子化背景下尋求新增長點,以及街頭潮流之后全球市場消費者認知度提升有關。而這也是一個雙向奔赴的結果。隨著中國潮流市場的增長,競爭愈發激烈,地產商也開始更積極地去引進過去鮮少在中國設立銷售點的日本潮流品牌。
這些日本潮流品牌此前已經通過社交媒體和各種代購在中國市場刷了一波存在感。這一方面會幫助品牌更好地建立市場認知,但由信息差帶來的新奇感也會隨之縮小。此外,許多中國消費者也指出,日本潮流品牌在中國的價格比在日本貴了很多。隨著出入境復常,這會對其發展產生影響。
而最重要的是,除了幾個過去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知名度的品牌,其它日本潮流和設計師品牌近年在大眾市場知名度整體不算高。街頭潮流的鼎盛時期也已經過去,這些“遲到”的品牌要繼續吸引消費者關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許多海外潮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熱度通常是由某款經典單品帶來,并通過聯名系列來維持熱度。但潮流品牌受趨勢影響大,在各種聯名泛濫的當下,體量較小的海外潮流品牌極易被忽視。這些潮流品牌在國內通常有著一批忠實消費者,但僅僅一部分時尚愛好者或難以支持品牌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