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劉素楠
近日,上海市民政局發布《關于積極推動本市家庭照護床位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目標是建立健全家庭照護床位設置標準、服務管理和運行機制,到2025年,全市家庭照護床位新增服務對象8000人。
家庭照護床位是指依托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以家庭照護為基礎,以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智能化管理為支撐,將專業照護服務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使老年人在家享受“類機構”專業照護服務的一種養老服務模式。
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面對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上海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加強家庭養老支持措施。
2019年底,上海市民政局會同市醫保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上海市開展家庭照護床位試點方案》,在中心城區的16個街道開展家庭照護床位試點服務,委托轄區內養老機構將專業照護服務延伸至老人“床邊”。
黃浦區老西門街道是上海老齡化和高齡化相對突出的區域,轄區內的“快樂頤養老”品牌成立于2012年,是上海市養老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上海市首批“家庭照護床位”試點單位。
今年65歲的王勇因小兒麻痹落下殘疾,日常依靠電動輪椅行動。兩年前,愛人不慎從閣樓摔下來。因兒子在國外生活不便照顧,王勇便從老西門街道家庭照護床位服務中心購買了計時照護服務。
經過評估溝通后,服務中心派出由護士、護理員、養老管家組成的專業團隊,照顧王勇愛人至其康復。在此期間,服務中心護理部主任、護士楊春花定期上門測量血壓、血糖等生理指標,并為王勇愛人進行術后護理。
照護服務結束后,楊春花與王勇夫婦也成為了朋友。平時楊春花會順路幫王勇夫婦量量血壓,陪兩位老人聊聊天。“王伯說以后養老就靠我們了。我告訴他,你現在身體健康,還早著嘞。”

“快樂頤養老”負責人王海水透露,事實上,試點初期,這一工作的開展情況不盡如人意。
一方面,家庭照護床位收費較低,沒有既定標準可參考,不少養老機構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老人沒有形成購買意愿,認為該項服務與保姆、小時工無異,而且收費更高,有些望而卻步。
2021年,在黃浦區民政局的指導下,老西門街道、五里橋街道兩個試點街道加大扶持力度,為社區老人提供為期6個月的惠民補貼,再加上機構本身的優惠,家床服務最低價格為360元/月。
此外,上海自2017年起在全國率先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簡稱“長護險”),至今已有近500家長護險定點居家護理服務機構,為全市30余萬居家長期失能老人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符合長護險申請條件的老人,也可以通過長護險來支付家床服務中長護險服務的部分,以此減輕經濟壓力。
王海水表示,試點至今,該機構已為老西門轄區內500多戶家庭提供家庭照護床位服務,目前正接受服務的家庭有300家左右,老人平均年齡81歲,以獨居老人為主。
“居家養老與傳統養老院的服務場景完全不同。”王海水說,對居家養老而言,服務對象除了老人,還有老人家屬,他們的需求綜合且多元,有時候光靠護理員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因此,用一個專業團隊服務一個老年家庭,這比單打獨斗的效率、質量都要高很多。
界面新聞了解到,目前老西門街道家床服務分為住家照護、計時照護兩大類。前者由住家護理員上門照護老人,服務內容包括居家環境清潔、洗衣做飯、喂飯、上下肢協調訓練、認知功能訓練等,服務時長15-24小時不等,老人及家屬可按需定制服務內容。計時服務則包括代醫、代配藥、陪老人聊天外出等。
“老人年紀大了,覺得自己沒有用了,就會喪失對生活的信心。”楊春花日常主要負責管理和培訓護理員的專業技能,監測老人的基礎健康生理指標。她說,如果是偏癱的老人,住家護理員就會有意地訓練老人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用手杖走路,康復訓練的目的是讓老人不要喪失還殘存的生活技能。
“有些老人蠻孤獨的,他們喜歡我們上門。”楊春花說,有的老人會為護士管家上門服務的數十分鐘精心準備,比如提前十分鐘到門口準備迎接,還有阿姨會特意挑一件好看的衣服,臨走的時候,他們會送到門口,叫護士管家“下次還來”。

今年年初,老西門街道在上海首家家庭照護床位服務中心的基礎上,設立了上海首個“24小時老年人應急服務中心”。
界面新聞在該應急服務中心觀察到,里面配有數據監測大屏和應急服務值班室,可以24小時響應老年人安全預警。同時,還配備了常用生理檢測儀器、應急藥品與急救包等。
楊春花說,一旦老人身體不適,摁下床頭呼叫設備后,服務團隊就會在15分鐘內趕到老人家中。此外,部分老人家中還安裝了離床感應、體征監測、定位等傳感設備,應急服務中心可以遠程監測老人是否及時入睡、開門關門等日常情況。
上海市民政局表示,經過近四年實踐,家庭照護床位試點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老年人不想離家、又渴望機構專業照護服務的需求。
以黃浦區為例,今年全區已新增家庭照護床位簽約600余戶,累計服務量達1200余戶。據報道,截至目前上海已有3000多人次使用了家床服務。
但是,這與上海老年人口基數大、高齡人口增長快的現實需求相比,仍存在巨大缺口。
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近日,上海發文明確積極推動家庭照護床位規范發展,提出建立健全家庭照護床位設置標準、服務管理和運行機制,到2025年,家庭照護床位新增服務對象8000人,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增強,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與此同時,上海將建立統一的家庭照護床位服務信息平臺,發布家庭照護床位服務合同范本,逐步形成家庭照護床位設置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