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團隊
近日,阿里資產平臺顯示,貴州一批基酒即將開啟法拍流程,共計基酒數量超700噸,總價超2300萬元。
實際上,法拍基酒并不是新鮮事,隨便打開拍賣平臺,就能看到進行法拍的基酒數不勝數。此番現象,不由得讓人開始關注原酒產業與原酒企業的發展走向。事實上,關于“危機”的說法,很長一段時間包圍著原酒行業。
產品賣不掉、資金鏈瀕斷,原酒難是必然?
2020-2022年,四川省白酒產量分別為367.6萬千升、364.1萬千升、348.1萬千升,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整體產能占全國52%。
白酒總體產量持續遞減,并不斷向優勢企業集中,這對曾經以原酒為主要業務的四川原酒企業來說,帶來了發展的挑戰。
實際上,自從2017年全國白酒產量到達頂點開始下降之后,原酒企業的渠道就開始縮減。同時隨著全國范圍內主流酒企迎來一波一波的擴產增能,原酒企業的訂單也急劇減少。
四川的原酒企業自然也沒能逃過此番“危機”。
邛崍某原酒企業董事長張維(化名)曾向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表示,進入2019年,公司營收未降,但利潤下降了15%,已經處于盈虧平衡邊緣。他還補充道,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產區的原酒企業,除個別規模以上酒企之外,整體較為低迷。
據當地業內人士介紹,當時的邛崍、大邑、崇州等以原酒聞名的產區,原酒企業約半數處于停產狀態,一些在開工企業也只是完成小額訂單。
“如果中小酒企繼續主攻低端原酒,毛利率下降到10%-20%,附加值很低;如果企業希望進行通過技改,增加存儲年份提升酒質盈利,投入大,利息高,企業幾乎無法承受?!睆埦S說道。
原酒企業們也深知,轉型是必然。但最大的困難卻是資金鏈跟不上轉型速度。
幾年前,幾乎各大銀行都有專門的貸款專員攻關酒業,中小原酒企業可通過原酒質押拿到貸款,而現在隨著行業風向轉變,原酒企業融資難度大大增加,更多企業主只能選擇民間借貸艱難求生。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中小原酒企業,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危機”。有業內人士表示,原酒企業難是必然,這是行業淘汰低端產能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品牌化+C端化+產區化,四川原酒的“自救秘訣”
數據顯示,四川原酒產量占中國原酒產量的40%,濃香基酒的產量占白酒行業的95%,醬酒基酒的產量占白酒行業20%,清香型白酒的產量占行業8%。
“真正的四川原酒,即傳統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生產出的原酒,在整個全國白酒產業中依然具有優勢競爭力,依然是整個行業的稀缺資源,這是四川原酒乃至品牌酒的底蘊所在,也是四川白酒產業長盛不衰的信心源頭。”
在談到四川原酒優勢時,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首席顧問、創會理事長王少雄這樣表示。
品質優勢,是四川原酒堅持轉型升級的“底氣”。在品質基礎之上,原酒企業們開始探尋品牌化轉型。其中,承托品牌化戰略的重要抓手,便是C端化。
面對挑戰,以高洲酒業為代表的原酒企業開啟了轉型之路,即從“面向B端售賣”的原酒企業,向“面向C端售賣”的品牌酒轉型。高洲酒業近年來便開拓了“高洲”“金潭玉液”等系列品牌酒。
此外,光良以邛崍一家中等規模原酒企業為起點,上市僅3年時間,就已實現累計銷量過億瓶的成績,被行業視為新黑馬。
品牌化、C端化,成為原酒企業破局的關鍵;而產區化,則成為原酒企業長遠發展的“捷徑”。
2021年,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主持評選了“四川省原酒生產企業20強”,以此打造四川原酒的行業標桿和典范,提升原酒產業的美譽度和競爭力。
這是川酒歷史上首次有官方背書的原酒頭部企業評選,反映出四川對原酒產業給予的期望,并力推原酒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
以原酒20強榜首的川酒集團為例,其通過助力中小酒企“抱團”發展,打造“中國白酒之芯”的經驗——從發展原酒入手,促進原酒產業集群化、標準化、規范化和品牌化發展。在四川四大白酒產區(瀘州、宜賓、成都、德陽)全部布局了生產基地,聯合省內外酒企260多家,窖池數量5萬口,其中30年以上窖池2萬余口,這是一次規模集群化發展的新樣本。
在“原酒20強”榜單發布的基礎上,協會注重打造宣傳“原酒20強”品牌、“原酒20強”地理標志、四川原酒標準體系建設、人才梯隊培養、基層釀酒工人地位提升、講好川酒故事、制定行業公約等,將原酒企業規范管理。四川原酒也以此為節點,不再“單打獨斗”,而是依靠川酒產區影響力,強勢發展起來。
產區化+品牌化+C端化,成為四川原酒的“超車秘訣”。
從“原酒20強”,到“原酒夢工廠”
解決原酒出路,川酒企業做的不止上述工作。
在“原酒20強”集體抱團走向高速發展路徑之后,川酒集團準備在四川的瀘州、宜賓、成都、德陽等主要白酒核心產區重點打造“中國原酒夢工廠”。
同時,按照瀘州市委九屆六次全會提出“高水平建設以川酒集團為龍頭的優質原酒核心產區,加快建成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的工作部署,川酒集團以瀘州市率先起步,在瀘州核心產區,川酒集團除古藺“醬香原酒夢工廠”,還將推進瀘縣“濃香原酒夢工廠”、納溪區“清香及成品酒定制夢工廠”2個項目。
其中,通過瀘縣“濃香原酒夢工廠”,整合瀘縣周邊的原酒資源,推動瀘縣原酒全產業鏈協調發展,用3-5年時間實現產能15萬噸、營收50億元、利稅10億元,擦亮瀘縣“中國原酒之鄉”名片;通過納溪區“清香及成品酒定制夢工廠”,輻射江陽區、合江縣,整合周邊清香型原酒產業資源,組建清香原酒和定制酒產業帶,實現產能5萬噸、營收30億元、利稅6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全面發展。
此外,為不斷夯實“中國最大原酒生產商供應商”的地位,規劃顯示,川酒集團將從三大方向實現:
一是打造“中國原酒夢工廠”,實現產能的擴充;
二是推進多樣化賦能,抱團中小酒企“成群”發展;
三是適應市場化轉型,蹚出原酒新型發展模式。
抱團,早已成為四川原酒謀發展的共識。
早在2022年3月,川酒集團就發起了“川酒集團原酒產業發展聯盟”,聯合成都、宜賓、瀘州、綿竹四大川酒主產區的優質原酒企業共同成立,憑借“眾行遠”的共創理念和川酒振興的契機,以“聯盟”的形式聚集力量和智慧。
可以說,在白酒行業里,沒有哪一個地方像四川這樣,將原酒產業提升到戰略層面。
當下,四川原酒雖然已經在轉型升級方面搶跑,但中小原酒企業問題仍然存在。
從現狀來看,川酒原酒企業的生產及銷售規模雖然占比較大,但從市場的發展角度來看:對原酒的需求整體呈現減弱態勢。盡管高品質老酒、基酒依然是資本與市場的追逐方向,但業務單一、資產重的特征,必然形成更高集中度的市場表現。
轉型、抱團,仍然是四川原酒的重要規劃之一。
除四川外,全國范圍內的原酒企業,隨著中國酒類整體產能的不斷萎縮、酒類消費結構的升級,普遍面臨企業自身品牌溢價有限,缺乏穩定的客戶市場的生存難題。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些問題將會持續凸顯,對中小原酒企業或將形成“致命打擊”。
通過四川原酒企業一路從困境到破局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若想轉型成功,一方面需要依靠企業自身積極謀求新出路;另一方面,則是需要抱團發展,形成一股品牌力量,從而帶動當地企業跳出框架。
若以四川原酒的發展為樣本,或許能帶給更多正在遭遇困境的原酒企業一些全新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