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觀察
眼下,生物技術公司依舊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得不時刻提防著寒冬的威脅。基因編輯療法的明星公司Beam Therapeutics也加入了裁員、收縮管線的隊伍。
10月19日,Beam Therapeutics宣布,計劃解雇約100 名員工(占員工總數的20%),并且將重點聚焦在在研鐮狀細胞病 (SCD) 療法及其針對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 (AATD) 的項目。
雖然裁員對于biotech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但隨著Beam Therapeutics這樣一家賬上現金接近11億美金的公司加入收縮隊伍,令人不得不再次感嘆市場的殘酷。
對于國內biotech來說,也必須更加謹慎對待未來的每一步路。
/ 01 / 等待黎明的過程需要謹慎
市場仍在下跌,但這并不意味著寒冬還會持續很久。
今年9月份,在生物醫藥領域,有3家公司通過IPO上市,融資規模達6.19億美元,超過5月的5.58億美元,是今年以來biotech IPO規模最大的月份。
然而,Beam Therapeutics的收縮,對于整個行業來說依然非常值得注意。截至6月末,公司賬上現金余額為10.73億美金,而2022年其虧損額“不過”2.89億美元。
照此簡單估算,Beam Therapeutics的現金足夠公司支撐3.7年。即便如此,Beam Therapeutics也決定裁員、收縮管線。
這背后釋放的信號無疑是:不管行業未來如何變化,biotech依然需要更謹慎地前行。
的確如此,今年以來biotech破產數量已經創了新高。《倒閉潮蔓延,當biotech破產數量創新高》所有biotech都需要思考,有限的彈藥如何規劃。
有市場人士表示,現在不應該是基于未來1年的發展去規劃現金的使用,而應該是3年。這并不意味著寒冬還要持續3年,但卻不失為能夠讓biotech具有更高安全邊際的一種辦法。
如今,對于國內藥企來說,也必然要思考關于安全邊際的問題。
/ 02 / 聚焦確定性穩步前進
在寒冬下,更加關注確定性總歸不會錯。
事實上,Beam Therapeutics也是如此,其成本的節約來自于同種異體CAR-T療法的叫停。
雖然基因編輯看起來是CAR-T療法實現規模化量產的有效手段,但過去同種異體CAR-T療法暴露出的種種不足,也預示了該路徑還需要繼續探索。這一背景下,Beam Therapeutics選擇更加謹慎也在情理之中。
在縮減CAR-T療法的同時,公司表示將側重于兩個主要項目BEAM-101和ESCAPE,這兩個項目都旨在治療鐮狀細胞病患者,后者還被開發用于治療β地中海貧血。目前,第一位患者現在已經接受了BEAM-201的1/2期試驗。
除此之外,Beam Therapeutics還將優先考慮BEAM-302,該藥物目前正在進行IND研究,用于治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
“在這些充滿挑戰的市場中,我們必須就我們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哪里做出艱難的選擇”。關于此次收縮,Beam Therapeutics這樣表示。
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尋找更大的確定性,也是整個行業當前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