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遞觀察家
雙11大戰前的快遞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沒有硝煙的爭奪。
10月19日晚間,A股上市快遞相繼發布9月業績顯示,四家快遞業務量全部實現增長,申通增速繼續領跑,除順豐單票收入增長7.23%外,兩通一達三家繼續下滑,價格較量依然激烈。
隨著旺季到來,各家業務量環比增速提升。順豐業務量再度站上10億票大關,申通將與韻達的業務量差距縮小至3100萬票,圓通9月日均超過6000萬票。
億豹網發現,按照目前的快遞行業戰局,雙11第一波高峰即將到來,通達兔市場份額爭奪仍充滿變數。
當下中通以日均近9000萬票領跑整個行業,圓通與韻達、申通在6000萬票上下,極兔即將完成上市,并確立了高峰期沖擊6000萬票的目標,兩通一達一兔業務量你追我趕,網絡穩定性將決定市場排名。
借勢旺季到來,韻達能否趁機縮小與圓通的差距,申通能否超過韻達,圓通如何鞏固市占率第二的既有優勢,極兔上市之后首個雙11,能否完成峰值6000萬票的目標,成為今年雙11的最大看點。
不過,資本市場并不買快遞旺季的賬,受大盤失守3000點影響,快遞股連續多日陰跌。截至10月20日收盤,除申通略漲0.61%外,包括港股上市的中通與京東物流在內,快遞股再次遭遇集體全線下跌。
截至10月20日收盤
股價跌跌不休,今年以來,順豐已累計下跌32.57%、圓通下跌33.06%、韻達下跌36.01%、京東物流下跌41.04%。快遞股市值也隨之繼續走低,順豐最新總市值為1898億元、中通1482億港元、京東物流585億港元、圓通457億元、韻達266億元、申通151億元。
億豹網了解到,伴隨近幾年雙11的平淡化,總體增量放緩的情況下,快遞行業對于存量市場的爭奪將繼續升級。從單票收入來看,得益于9月份生鮮與中秋寄遞小高峰,四家快遞除順豐環比大幅提升外,兩通一達下滑在10%上下。
單票收入持續下降,前一段時間關于快遞漲價的消息,不可能大范圍實現。在此背景下,雙11大戰前,快遞企業圍繞時效再度卷了起來。
10月10日,京東快遞推出“1小時未取件必賠”、“全程超時必賠”、“派送不上門必賠”三大服務承諾,并首次將時效承諾延伸到攬收環節;10月12日,菜鳥跟進宣布半日達進京,并將半日達時效覆蓋擴大至20城;隨后順豐跟進表示“同城半日達”時效已覆蓋超200城,并加推“跨城最快4小時達”。
與此同時,即將登陸港交所的順豐、菜鳥、極兔三巨頭,在香港市場刷起了存在感,將服務卷到了香港地區。
先是菜鳥率先宣布在香港地區推出“次日達,晚到必賠”的集運服務,隨后針對重量500克及以下的輕小件商品,推出6元運費到港。隨后,順豐宣布集運服務于近期全面升級,將為港澳地區用戶打造“全港可上門,最快當日達”的服務體驗。
正忙于港交所上市的極兔,也在2022年推出到港集運服務。
作為最早在香港上市的快遞企業,京東物流自然不甘落后。10月17日,京東快遞官宣港澳服務全面升級,通過新設運營中心來為當地居民提供同城快遞、港澳內地互發互寄和送貨上門服務,其中香港同城快遞最快可實現4小時送達。可以想象,香港將成為快遞巨頭們下一個戰場。
通達系作為歷年雙11的主戰場,各家快遞總部與省區陸續召開保障大會,紛紛從硬件與軟件兩方面入手,提升旺季戰斗力。
其中韻達主打全網一體“穩快準”,申通5大新轉運中心投入雙11保障,中通各省區因地制宜要求提升市場份額。今年雙11后行業格局將迎來怎樣的變化,答案即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