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丁遠泓
編輯|梁勵
最近,黑龍江的邊境小城黑河很熱鬧。
9月21日,黑龍江黑河市恢復中俄互免簽證團體旅游業務。隨后,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員數量激增。
一手拿著包子,一手拎著啤酒,眼睛還盯著即將出爐的雞蛋漢堡,黑河早市上多出了不少俄羅斯人。相關視頻也在社交平臺上一路走紅,“俄羅斯人組團去黑龍江吃早飯”、“黑河早市全是俄羅斯人”、“黑河早市攤拉起中俄雙語招牌”等,在熱搜上成為熱門話題。
坐7分鐘的船就能感受一波東北早市的快樂,不少網友感嘆:“比我還方便”、“雞蛋灌餅成國際知名美食了嗎”、“充滿了幸福的味道”、“滿街東北味的俄語”……
近年來人口流失較為嚴重的黑河,該如何抓住這一波流量?
組團來黑河“買買買”
“你在社交平臺上看到的那些視頻,幾乎沒有夸張成分,都是真實的。”黑河市民王先生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道。
在這些火爆的黑河早市短視頻中,不少俄羅斯人一只手捏著人民幣,一只手提著買來的包子、燒賣、雞蛋漢堡、豆漿等各式早點,普通話與俄語匯雜,是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的熱鬧。相關討論更是沖上社交平臺的熱搜。
9月,黑河市恢復被暫停的中俄互免簽證團體旅游業務后,這座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簡稱布市)僅一河之隔黑龍江邊境小城,在過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涌入了大量俄羅斯游客。
一直生活在黑河的美琳(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現在網絡上流量比較高的短視頻,基本都只展現了黑河早市的其中一面,“黑河早市很大,并不是只售賣早餐,因為這邊的比俄羅斯物價便宜,很多俄羅斯人都會在早市上買衣服、蔬菜之類的物品。”
在美琳拍攝的視頻中,擺滿小攤的街道人來人往,大多數人的手上都提著一個裝著吃食的白色塑料袋。光靠背影其實很難分辨是中國人還是俄羅斯人,轉寒的天氣里,“厚外套+帽子”是穿衣標配。
不過,如果從正面拍攝付錢的場景,就能發現一些差異:中國人會直接手機刷碼支付,不少俄羅斯人則只能拿著一堆現金零錢。熟練支付流程的游客,能在確定價格后直接遞出準確的鈔票數值,不熟悉也沒關系,雙方足夠信任的話,攤鋪老板可以直接從對方舉起的手中抽取鈔票。
所有人對此,見怪不怪。
美琳拍攝視頻里的交易場景截屏(圖源:受訪者提供)
當然,俄羅斯游客不僅集中在早市,商場、景點、飯店等不少場所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而在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雙節假日期間內,黑河市共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184.9%,共監管出入境旅客達14683人次,通關量連創新高,多日突破2000人次。
在黑河職工國際旅行社工作的小李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簽證互免后,來咨詢的游客增長明顯,無論是中國人去俄羅斯,還是俄羅斯人來中國旅游的業務都在穩定恢復,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中俄“雙子城”
其實俄羅斯人和中國人面對面喝酒的情景,很早就在黑河出現了。
在中俄邊界線上,黑河市與布市是相鄰最近的兩座城市,被稱為中俄國境線上的“雙子城”。1988年9月,黑河與布市率先開通了“一日游”項目,開展跨國旅游活動,后續又相繼開通了“兩日游”、“三日游”、“休閑購物游”等多種邊境旅游項目。
2004年,俄羅斯人可免簽證入境黑河。2009年,黑河成為全國邊境游異地辦證首批試點城市之一,黑河旅游迎來“風光時刻”:這一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數達到86.7萬人次,位居黑龍江25個口岸之首。
在美琳的印象里,免簽政策開啟后的幾年,在黑河看見俄羅斯人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那個時候路過10個人,差不多能有8個是俄羅斯人,他們會來黑河買一些衣服、鞋子,或者是其他輕工業制品和蔬菜。黑河這邊為了做生意,大家都會一些簡單的俄語,有空我們也會去布市逛逛。”
黑河、布市兩地居民的“串門兒”,不僅對文化旅游增長作出貢獻,還有利于雙方了解各自所需,實現更進一步的經貿往來。
事實上,黑河的外貿行業開始得比旅游業更早。上世紀二十年代時,黑河就是我國與其他國家合作貿易、金融、文化、運輸的中心城市之一,有著“萬國商埠”的美譽。
1982年,國務院批準恢復黑河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1992年,黑河被批準為全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之一;1996年,黑河的邊貿正熱,邊貿企業雨后春筍般成立……
除此以外,這座因邊而生、因貿而興的城市,還開創了第一個開通微波通信業務、第一個開通邊境地區金融結算業務等多個第一。
根據黑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從2004年到2006年,黑河市連續三年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超100%。2006年,黑河更是實現進出口總額達到15842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1.8%。
在全國沿邊地區中,黑河成為了率先打開對外開放大門的城市之一。
黑河發展或迎來機遇
不過,黑河正在經歷嚴重的人口流失。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黑河市人口為1286401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673899相比,減少超38萬人,下降23.15%,年平均增長率為-2.60%。
對此,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本身的人口結構影響和地理氣候原因,黑河的經濟體系相對單一,主要依靠邊境貿易和農業,導致了許多人因為就業問題而離開。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特聘研究員、絲路社會科學研究院產業發展部主任仇文旭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黑河的人口流失問題其實是東北的共性問題,在經濟發展動能不足的情況下,新興產業吸引力不足以及原有企業流失,導致了就業需求的同步流失。
不過,袁帥同樣指出,中國與俄羅斯簽證互免后為黑河帶來的流量和關注度,對于黑河的發展來說可能是一個機遇,不僅能帶動文旅收入,增加就業機會,還能幫助提高黑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機遇往往伴隨著挑戰,黑河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注重生態環境和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美琳這段時間也感受到,黑河這座城市里不僅有很多俄羅斯游客,還有不少被流量吸引來的短視頻創作者和國內游客。
其實在此前,黑河的文旅發展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十三五”期間,黑河累計接待國內外旅游者489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4億元。而根據黑河市的“十四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接待國內外游客數量、旅游業綜合收入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
為完成目標,今年4月,黑河提出圍繞康養、生態、冰雪等資源儲備16個重點文旅招商項目,以恢復中俄邊境旅游為突破,開啟跨境旅游新紀元,以文化娛樂產業項目為抓手,培育市場經濟增長點。
隨著旅游帶來的人員流動,同時也能帶來資金、信息、和物品的流動。
在仇文旭看來,當前中俄的經濟增長紅利除了在貨物貿易及其上下游,還基于比較成熟的信息化國際經貿合作模式,比如新基建、國際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等產業,這也可以成為黑河經濟的另一個增長點。
事實上,2019年掛牌的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已經創新推進“互聯網+”對俄合作,涌現出中機網、俄品多、豐泰等一批知名電商企業。
2022年1月和4月,黑河市分別被納入跨境電商“進口試點”和設立“綜試區”范圍。
今年上半年,黑河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完成交易額5.54億元,同比增長30%;直播基地完成交易額0.82億元,同比增長101%,保稅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業務通過拼多多全球購業務銷售化妝品、保健品等9596單,累計貿易額50.38萬元。
袁帥相信,隨著中俄兩國關系的加強和邊境旅游的恢復,可能會吸引一些人返鄉創業或就業,同時也會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資者來到黑河,有望緩解黑河的人口流失問題。
“去年新修的黑龍江大橋已經通車了,等再冷一點,車也能在江面上行駛,往來會更方便。如果個人簽后續能恢復互免,帶動更多的旅游和外貿,這幾年外出工作的一些朋友或許又能回來了。”美琳的語氣里,多了些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