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在華銷量式微的合資汽車公司正在加速產能出清。繼去年初將武漢二工廠出售給東風本田后,神龍汽車武漢三工廠將由東風集團接盤。
10月19日,東風集團披露交易公告稱,東風集團與神龍汽車簽訂《資產轉讓協議》,以17.14億元購買神龍汽車位于武漢和襄陽的特定土地使用權、建筑物和構筑物。
同時,雙方達成租賃安排,東風集團將目標資產出租給神龍汽車,租期為10年。據悉,目標資產主要是神龍汽車在武漢的第三工廠,已被主要用于生產現有的標致和雪鐵龍乘用車以及富康車型。
對于收購神龍汽車目標資產,東風集團解釋稱,一方面是支持神龍汽車開拓新模式,推動神龍汽車新能源轉型;另一方面,此次收購及租賃安排使東風集團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產能,有利于發揮集團制造資源的協同效應。
本次公告中,東風集團與神龍汽車外方股東Stellantis集團重申,雙方對神龍公司的治理模式保持不變,中法雙方股比保持不變,中法股東雙方將繼續履行2019年已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一如既往地支持神龍公司可持續發展。
Stellantis也同樣表態稱,在雙方股東支持下,神龍汽車將繼續在中國市場制造銷售標致和雪鐵龍品牌車型,Stellantis會在市場營銷上給予支持。
另外,神龍汽車將繼續向全球出口標致和雪鐵龍車型,標致4008、標致5008出口東盟、雪鐵龍C5X出口歐洲。同時,將幫助神龍汽車度過新能源轉型。
去年在巴黎車展上,Stellantis集團CEO唐唯實(Carlos Tavares)考慮為標致、雪鐵龍等旗下品牌在中國實施“輕資產”戰略的言論,曾引發外界對神龍汽車前途的猜測。此次交易完成后,神龍汽車將在國內只留有成都一個工廠,年產能為36萬輛。
惠譽評級中國企業研究董事楊菁接受界面新聞采訪表示,這次交易意味著神龍汽車轉向輕資產的經營模式,靈活度更高,同時將成為Stellantis向海外出口的代工定位角色。
“在市場競爭壓力之下,目前合資企業對華策略上出現明顯分化。在國內業務占比較高的德系和日系將堅定資源投入和積極轉型,而法系和韓系合資企業等在華市場份額較低的汽車制造商,投資意愿性并不強烈,或將更依賴中方合作伙伴,推動合資公司向新能源企業轉型。”
今年2月,神龍汽車宣布將全面推動電動化,明年上半年首款面向C端的智能電動SUV面世,并在未來五年密集投放8款新能源車型。據悉,新車型將基于電混平臺eHMIA來開發,該平臺可以提供HEV、PHEV、BEV三類動力模式,涵蓋轎車、SUV、MPV多種車身形式。
對于神龍汽車而言,其電氣化轉型速度已經落后于行業,這與此前滑落至低谷的經營情況息息相關。2016至2020年,神龍汽車的口碑、售后服務等多個環節出現問題,僅在四年時間從年銷過70萬迅速下跌至5萬輛。
和新能源轉型等后期戰略相比,當時的神龍汽車調整低迷局勢,盡快實現脫困才是重中之重。2021年神龍汽車累計批發銷量超過10萬輛,較2020年同比增長1倍;2022年,神龍汽車銷量繼續回升,累計交付新車12.7萬輛。
不過,在今年價格戰壓力之下,銷量規模不高的邊緣合資汽車公司受到的打擊更深。盡管神龍汽車在3月份實施了行業罕見的促銷力度,但對銷量刺激作用并不明顯。
今年前9月,神龍汽車累計銷量6.38萬輛,同比下滑29.47%,將大概率難以完成在年初定下的15.5萬輛的年度目標。
此外,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各大品牌進入殘酷的“淘汰賽”階段,發力較晚的神龍汽車想要其后來居上的難度正在加大。
一方面近些年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方面高調的軍備競賽,中國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技術配置認知已經大幅提升。另外在渠道布局上,電動車品牌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建設銷售服務充電網絡,神龍汽車對生態系統的大額前期投資仍必不可少。
楊菁指出,此次出售資產獲得的17.14億元資金,也有利于神龍汽車回籠部分資金,投放至營銷渠道或新能源轉型上。
“當合資公司難以產生正向的現金流,雙方股東也不愿意加大股權投資的情況下,通過出售資產回籠資金,是合資企業進行后續擴張、產線升級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