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條財經 陳晚鄰
編輯|李明達
風品:南辭 明湘
提升上市質量、維護投資者權益。伴隨門檻提升、IPO節奏出現階段性收緊。
截至10月16日,年內已有超200家企業終止IPO,包括但不限于未通過審核、主動撤回申請、審議過會后違法行為等。
9月22日,深交所官網顯示,百神藥業主板IPO已終止,系公司主動撤單。這也是8月以來,繼榮盛生物、力捷迅、津同仁之后第四家終止的醫藥企業。到底在躊躇什么呢?
1、區域依賴怎么破,3年4.2億“學術推廣會議費”
公開資料顯示,百神藥業成立于2001年,一直深耕于中藥領域,旗下“百神”品牌2014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雖聲名遠播,百神藥業仍屬一家“地域性中藥企業”。2022年,華東地區營收占比約70%,其中又主要來自大本營江西省。
2020-2022年,百神藥業在江西省實現營收為3.02億元、3.91億元、3.5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達54.90%、62.61%、62.38%,占比大且持續增長。
區域集中依賴,也導致相比招股書中奇正藏藥、羚銳制藥、濟川藥業等競品動輒數十億的營收,百神藥業體量顯得羸弱。
此番IPO撤回,梳理輿論,銷售費高企是一個考量。2020-2022年,銷售費為3.03億元、3.32億元和2.8億元,占期間費用比高達87.72%、88.26%、86.11%,占營收比55.02%、53.03%、49.7%。
其中,市場及學術推廣費是大頭,占營收比達47.86%、46.39%、和42.97%,遠高于可比公司均值。
從絕對金額來看,“學術推廣會議費”又是“市場與學術推廣費”的大頭。2020年數據是1.9億元,占比72%;2021年是1.25億元,占比約43%;2022年是1.06億元,占比44%。
換言之,單單“學術推廣會議費”三年就花了4.2億元。雖然持續下降,上億元的絕對值仍不算低。
報告期內,公司學術推廣會、科室會的次數大幅下降:學術推廣會場次分別為1495場、855場、751場,科室會場次為96場、3場、16場。
學術推廣會費用包括會議場地費、交通費、住宿費、餐飲費、茶歇費、服務費、宣傳材料費、會議用品等。平均到每個月來看,報告期內學術推廣會為133場/月、72場/月、64場/月。
客觀而言,無論培育市場,還是研發新品,學術推廣會、科室會都是藥企的做大做強的重要手段,本身無可厚非、也必須必要。但一切前提是合理有度、守住合規合法紅線。
2023年8月1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有關問答,指出需要整治的是那些無中生有、編造虛假學術會議的名頭,進行違法違規利益輸送,或者違規將學術會議贊助費私分的不法行為。
聚焦百神藥業,深交所在問詢函中指出,百神藥業的學術推廣會場次分別為1495 場、855場、751場(累計達3100場),開會頻率遠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要求百神藥業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說明學術推廣會舉辦次數與收入規模、舉辦頻率。
另外,還要說明學術推廣費、科室會、營銷策略會的場地、交通、餐飲等明細費用的場均或人均具體構成及公允性,拜訪醫療機構和配送經銷商、發放調查問卷等各類市場調研活動的費用明細,人均推廣醫院數量及對應醫生數量,每人月均推廣次數的合理性和可實現性。
2、毛利率下滑、集采壓力,研發應該加把勁
不算多苛求。
更深一度看,涉及企業的核心成長動力。2020年至2022年,百神藥業營收5.51億元、6.26億元和5.63億元,2022年同比下降10.05%。同期,歸母凈利8048.41萬元、1.14億元、1.22億元,持續增長可圈可點,不過2022年同比增速亦有放緩。
主營業務收入結構也發生變化。東方財富數據顯示,2020年末,公司中成藥營收占比50.43%;2022年末降到41.80%。中藥配方顆粒占比則由49.56%升至58.20%。且報告期內,前者毛利率下滑后者毛利率上升。
報告期內,百神藥業毛利率為82.22%、79.17%、74.40%,持續下降。
深入產品,活血止痛膠囊銷售收入下降。2021年12月以來,該膠囊陸續中標湖北聯盟、廣東聯盟及北京市中成藥帶量采購。
百神藥業表示,中標價較以前年度平均銷售價出現一定下降,且2021年11月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全面放開后,預計更多競爭對手將進入中藥配方顆粒業,進而造成競爭加劇。
行業分析師于盛梅表示,帶量采購、一致性評價等醫改的初衷,就是要引導從業者提質增效、從銷售型向研發創新企業轉變,以此提升企業產業競爭力、改善國民就醫體驗。這也是往期打擊帶金銷售、醫療反腐的良苦用心所在。
與高企銷售費用相比,百神藥業研發投入略顯吝嗇,報告期內,研發費分別約為1405.32萬元、1768.65萬元、2098.79萬元。
以2022年為例,2.798億元的銷售費用,是凈利潤1.22億元的2.29倍,是研發費2098.79 萬元的13.34倍。
2019年至2022年,公司總計銷售費累計12.13億元,是當期研發費的18.66倍。
到底靠啥驅動核心成長?贏在當下未來?順勢而為、乘勢而起,能否及時調整航向,對百神藥業來說非常重要。
3、十年漫漫上市路,對賭壓力多少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遙想2012年5月,百神藥業就發布了接受上市輔導的公告,目標是2014年6月底前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但直到2022年7月才首次披露招股書,目標為深交所主板。
2023年3月,隨著全面注冊制實施,百神藥業IPO 審核平移到深交所。6月20日,公司收到問詢,8月31日回復首輪問詢。
然回復完僅半個月,百神藥業與保薦機構浙商證券就于9月14日主動申請撤回上市材料,9月22日深交所終止了其上市審核程序。
十年漫漫上市路,仍未如愿除了遺憾,個中急迫性也不得不說。
2012年,百神藥業實控人付志高就與新興基金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付志高將其持有的百神藥業200萬股以6.5元/股的價格(共計1300萬元)轉讓給新興基金。
協議規定,若百神藥業在2014年6月30日之前未能實現國內資本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付志高應無條件接受新興基金的回購申請。
2022年4月28日,付志高又與新興基金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之補充協議(二)》。這份補充協議規定,若百神藥業IPO申請未在2023年12月31日前獲得核準或注冊,或2022年6月30日前IPO申請未獲得受理,或上市申請因任何原因被撤回、退回、撤銷,依然會觸發“回購”條款。
據中國基金報,付志高需履行1300萬元投資款加2012年以來利息單利8%/年的回購義務,保守估算回購金額在2000萬元以上。
顯然,主動撤單后的百神藥業依然不輕松,能否卷土重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