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時隔半年,險資又來舉牌上市公司了。
10月17日,中國保險業協會發布了陽光人壽舉牌天圖投資(01973.HK)的披露公告。
公告稱,陽光人壽認購天圖投資IPO股份,認購股數為1205萬股,占天圖投資香港流通股的6.95%,占公司總股本的1.74%。
陽光人壽表示,本次交易為參與天圖投資于香港證券交易所IPO投資。截至2023年10月6日,公司投資該股票的賬面余額為0.54億元,占公司二季末總資產(4228.06億元)比例為0.013%。

據了解,天圖投資為一家專注于中國消費領域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公司于今年10月6日在港交所上市,為港股市場首家內地創投機構,過往投資案例遍及飛鶴、奈雪的茶、周黑鴨、小紅書、茶顏悅色、百果園、八馬茶葉等眾多消費項目。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總資產管理規模為人民幣255億元。
另據陽光人壽披露,截至2023年10月6日,公司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為908.66億元,占公司二季末總資產(4228.06億元)比例為21.49%。
今年以來,險資“舉牌”上市公司重回大眾視野,盡管距離上一次險資舉牌已時隔半年,但年內中保協披露的險資動態已累計9條,共計發生6次舉牌。舉牌積極性遠超2021年(舉牌1次)和2022年(舉牌4次)情況,同時舉牌總耗資11.23億元也即將追平2022年全年水平(14.75億元)。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2022年四次舉牌中兩次為被動舉牌,并不涉及險企出資,分別為前海人壽被動舉牌寶新置地(0299.HK)和泰康人壽被動舉牌京新藥業(002020.SZ);另外兩起主動舉牌則分別為中國太保參與天齊理業港股IPO以及太平人壽增持工商銀行港股,增持金額分別9.19億元和5.57億元人民幣。
而年初至今的6起險資舉牌行為全部為主動舉牌,被舉牌的A股和H股各有三只。

其中,年初兩筆相繼創新年內最大單筆投資。先是中國人壽參與A股上市公司萬達信息(300168.SZ)定向增發,戰略性獲配7752萬股,持股占比從18.17%上升至20.32%,總交易金額高達6億元;同月,陽光人壽又斥資4.10億元認購首程控股(0697.HK)配股2.53億股。
此后,太平洋壽險、長城人壽又相繼“掃貨”光大環境(0257.HK)、浙江交科(002061.SZ)、中原高速(600020.SH)三只個股;此次陽光人壽則是二次出手舉牌港股上市公司。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截至2023年8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已達26.97萬億元,較2022年末提升7.65%。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運用余額3.49萬億元,較期初增長9.66%。
增長的數據背后是年內險資不斷加快的權益市場投資節奏。
中信保誠人壽總經理、黨委書記趙小凡近期發文稱,新形勢下,(險資)權益投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一方面,在長期利率中樞下行、信用風險逐漸加大的市場環境下,權益投資在實現長期收益目標、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有效支持保險保障方面的作用越發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權益投資可以發揮保險資金優勢,為實體經濟提供長期穩定的優質資本,在助推經濟轉型、支持科技創新、助力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而在保險資管協會召開的“2023年二季度保險資金運用形勢分析會”上,國壽資產黨委委員、副總裁于泳也表示,看好2023年下半年權益資產配置價值。從各投資品種而言,A股較低的估值已經隱含了過低的增長預期,下半年市場存在預期修正帶來的震蕩回升機會;港股估值在全球處于底部,未來隨著中國增長預期的回升、美聯儲加息步伐的停滯、人民幣幣值的走強,也存在系統性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