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近日,《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下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
2023年10月19日,界面新聞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根據《行動方案》,到2026年底,上海將初步建成以5G-A和萬兆光網為標志的全球雙萬兆城市,初步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服務功能最強的創新基礎設施集群。
上海2020年實施首輪新基建行動方案,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總數達到8.8萬個,5G基站建設密度均位居全國第一。上海已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到11個,設施服務能力和創新能級國內領先。全國算力網絡長三角樞紐節點啟動建設,算力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據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介紹,此次《行動方案》將重點領域進一步拓展為“新網絡、新算力、新數據、新設施、新終端”五個方面,提出了30項主要任務和10大示范工程。
5G-A是基于5G的演進和增強。近日,多家全球全球運營商聯合發布首波5G-A網絡,標志著5G-A網絡從技術驗證步入商用部署階段。
在網絡方面,此次《行動方案》提出,上海將推動5G網絡和固網向“雙萬兆”探索演進,加快試點部署5G-A網絡,開展萬兆到戶試點,推動醫院、高校、文旅、交通樞紐等公共建筑重點場所清單內95%以上和4000幢以上商務樓實現5G覆蓋。
在數據領域,《行動方案》提出,上海將率先創建國家級數據交易平臺,在上海數據交易所建設產品交易、資產憑證服務等業務系統。
《行動方案》提出打造開放賦能的高能級創新基礎設施,包括加快建設新一代光源預研裝置、前瞻布局6G技術研發試驗設施、打造芯片制造全流程數字孿生仿真驗證平臺、組建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布局智能機器人創新基礎設施等。
顧軍表示,上海將在高性能計算能力提升、區塊鏈技術應用、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機器人規模化應用、高級自動駕駛公交示范等方面,推進新一批十大示范工程。

在智能駕駛領域,上海將推動現有開放測試區域加快交通信號燈等智能化升級,探索自動駕駛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商業化路徑。同時,上海將建設自動駕駛公交示范工程,在中心城區的特定時段、路段試點運營自動駕駛公交。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劉斌回答界面新聞提問時指出,2020年以來,上海形成了豐富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場景,累計開放926條、1800公里道路,里程位居全國前列。建成各類充電樁約77萬根,其中公共樁(含專用樁)約18萬根。
此次《行動方案》明確,未來三年,上海將新建公用充電樁3萬個以上,完成150個以上老舊小區電力擴容升級改造,累計增設20萬個以上智能充電樁。上海還將試點部署電動車反向充電新型裝置,探索構建“虛擬電廠”設施體系。

2020年以來,上海新基建共計完成投資2522億元,占上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例從8%提高至9.6%,其中民間投資超三成。
“新基建對拉動全市有效投資的作用愈發明顯。我們將更好釋放政府、企業兩端投資機會,持續增強社會資本投資新基建意愿。”顧軍表示。
據介紹,上海在前期已初步排摸約2200億元總投資的新基建重大項目和工程包基礎上,將其中適合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梳理形成《上海市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和投資機會清單》,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新基建。
據悉,投資機會清單共有建設和投資項目100項,總投資約1200億元。其中,網絡基礎設施類21項,算力基礎設施類22項,數據基礎設施類9項,創新基礎設施類20項,終端基礎設施類28項。
首輪新基建行動中,上海實施了新基建優惠利率貸款和貼息政策,累計支持24個項目,撬動銀行低息信貸超90億元,帶動社會新增投資超200億元。
顧軍表示,上海將繼續實施這一惠企政策,并將申請項目的最低投資額度由原來的1億元調整為5000萬元,保障更多優質項目能夠享受貼息政策。據悉,新一輪新基建優惠利率貸款和貼息政策預計年內正式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