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龐宇
10月18日晚,康惠制藥(603139.SH)公告,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陜西監管局下發的《關于對陜西康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及王延嶺、董娟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經查,康惠制藥存在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完整情形:
- 2023年10月13日,康惠制藥在上交所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關于孫公司陜西友幫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友幫)生產線投產情況及主要生產哪類藥物的原料藥及中間體問題時,稱“陜西友幫可生產降糖/減肥藥物司美格魯肽、替泊爾肽中間體”。
- 10月16日,公司在“e互動”平臺回復多個投資者相關提問時,均表示孫公司陜西友幫目前沒有生產減肥藥中間體。10月16日晚,公司發布《澄清說明公告》稱陜西友幫目前不具備司美格魯肽及替泊爾肽中間體的生產能力。
警示函表示,康惠制藥于10月13日、10月16日針對孫公司陜西友幫是否可生產降糖/減肥藥物司美格魯肽、替泊爾肽中間體的問題前后回復不一致,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完整,不符合規定。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延嶺、董事會秘書董娟對前述事項負有主要責任。
根據規定,陜西證監局決定對公司及王延嶺、董娟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陜西證監局將根據正在開展的專項核查情況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措施。
因沾上“減肥神藥”概念,康惠制藥股價在10月16日(周一)開盤直接“一字”漲停,并封住漲停板直至收盤。澄清公告發出后,10月17日康惠制藥報跌4.56%。10月18日,該股全天大幅震蕩,最終收跌0.45%,報19.81元/股。
實際上,10月16日漲停當日,康惠制藥就收到了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就E互動回復事項明確監管要求。
10月16日當晚康惠制藥發布澄清公告表示,“前期回復引起了部分投資者誤會和誤解,對此,公司及公司證券部門誠懇向投資者表示歉意,并將積極吸取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和程序,持續學習相關產業政策和文件,努力提升與投資者互動溝通的嚴謹性與信息傳遞的完整性,不斷提升公司信息披露水平。”
康惠制藥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此次沾上“減肥神藥”概念的孫公司又是何來頭?
從主營業務來看,康惠制藥未涉及“減肥神藥”生產和銷售。根據康惠制藥半年報,其主要業務以中成藥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主,以生物制品(除疫苗)、血液制品、藥品的銷售配送業務為輔。
康惠制藥中成藥產品線主要涵蓋皮膚科類、呼吸感冒類、婦科類、骨科類疾 病的治療領域。主營產品中消銀顆粒、復方雙花片、坤復康膠囊(片)及附桂骨痛膠囊列入國家 醫保目錄;消銀顆粒與棗仁安神顆粒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因沾上減肥概念而備受關注的陜西友幫,是康惠制藥2020年9月收購來的控股孫公司。
資料顯示,康惠制藥是一家集高純度原料藥及高端醫藥中間體技術研產銷、技術轉讓、CRO、 CMO、CDMO外包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該公司在研的醫藥中間體項目有5個,涉及化藥中間體、生物藥單體、單分散PEG等。目前,陜西友幫的YB002和YB008兩個中間體項目已批量生產。
不過,陜西友幫經營情況并不樂觀。自2020年10月并表以來,陜西友幫持續虧損。康惠制藥財報顯示,受市場整體環境影響,陜西友幫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51.19 萬元,虧損753.01萬元。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陜西友幫已累計虧損3032萬元。
界面新聞注意到,這已是康惠制藥近期第二次遭監管“警示”。上交所官網10月11日信息顯示,因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不及時等違規行為,康惠制及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延嶺、時任財務總監鄒濱澤等有關責任人被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
康惠制藥自身業績也堪憂。早在2017年-2020年,公司凈利潤便持續下滑,從5500萬元左右一路降至3400萬元左右,2021年略微升至約3600萬元后,2022年凈利潤更是由盈轉虧,虧損超6300萬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1260萬元,同比下滑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