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4.9%,增速較二季度回落1.4個百分點。環比來看,三季度GDP增長1.3%,比二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
三季度GDP遠超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速為4.5%。
“經歷了疫后初期波動之后,三季度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的真實動能。總體來說,中國經濟活力較強,特別是工業領域頂住了外需不濟和地產下滑的影響,服務消費也取得較高增長。”經濟學人智庫高級分析師徐天辰對界面新聞說。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考慮到去年的基數因素,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修復動能較二季度明顯轉強。首先是經濟本身存在自發修復動能,這在今年以來服務消費持續較快反彈中得到明顯體現,并且這一態勢在三季度得以延續。其次是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包括降息降準(存款準備金率)、專項債發行提速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帶動需求回暖。
王青進一步表示,隨著穩增長政策持續顯效,加之上年同期增速基數下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達到5.5%,這意味著全年GDP增速將在5.2%左右,完成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經濟增長5.0%左右的目標難度不大。
今年前三季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我國GDP同比增長5.2%。國家統計局表示,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消費增速連續兩個月回升
9月,各地不斷出臺促消費措施,組織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加之節日效應提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增速比8月加快0.9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加快。
按消費類型分,9月份,商品零售同比增長4.6%,比8月擴大0.9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3.8%,比8月擴大1.4個百分點。
從主要商品來看,9月,增長最快的兩類商品分別是煙酒類、體育和娛樂用品類,同比分別上漲23.1%和10.7%;增速最低的分別是文化和辦公用品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同比分別下降13.6%和8.2%。
王青表示,盡管消費市場繼續回暖,但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顯示當前消費需求仍然不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與上個月持平。“這顯示當前消費修復動力有待進一步提振,政策空間很大。”他說。
徐天辰表示,隨著年內長假結束,以及居民需求的周期性變化,四季度居民消費將在一定程度上從服務轉向商品。”未來不妨將促消費政策范圍進一步拓寬,不局限于汽車、電子、家居等少量品類,而是發放一些不限用途的消費補貼。“他說。
制造業韌性較強
1-9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2%,增速較1-8月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另外,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增速和上月持平。
王青表示,當前政策面對民營經濟、民間投資的支持力度顯著增強,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從過往的歷史經驗來看,這些措施都會有效提振制造業投資信心。
從先行指標來看,9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時隔五個月重回擴張區間,其中,生產指數升至52.7%,創6個月新高。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也表示,受企業去庫步入尾聲、工業品出廠價格(PPI)降幅收窄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支撐,制造業投資將保持一定的韌性。
不過,他同時強調,制造業投資屬于衍生需求,高度依賴于消費、地產、出口等終端需求,而需求不足尤其是地產和出口低迷,將限制制造業投資的回升高度。
王青也表示,接下來工業生產增速能否保持改善勢頭,主要取決于穩增長政策力度,以及居民消費修復和房地產市場的走向。
近期,針對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工業領域的穩增長措施。比如,9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機械行業穩增長方案(2023—2024年)》,提出力爭營業收入平均增速達到3%以上,到2024年達到8.1萬億元;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特色集群和10個左右千億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同日,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發布《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其中提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27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9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0%;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左右。
基建融資端面臨三大“逆風”
盡管有新增專項債券加快發行的利好加持,但基建投資增速依然延續回落態勢。1-9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2%,增速較前8個月回落0.2個百分點。
東吳證券在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基建投資放緩壓力主要源于基建融資端面臨的三大“逆風”。首先是缺少去年同期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保駕護航”;其次是作為基建融資主要渠道之一的財政端面臨較大壓力,稅收增長乏力,房地產低迷對政府性基金收入形成明顯拖累;第三是在地方化債、信托暴雷的背景下,城投平臺和影子銀行等資金來源出現明顯放緩,尤其是在城投平臺資產回報率較低、依賴借新(債)還舊(債)的情況下,城投融資對基建資金的貢獻度在急速下行。
徐天辰也表示,當前化解地方政府隱債的優先級較高,有可能會對基建投資有負面影響,但考慮到基建仍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或需要中央層面增加資金安排。
王青預計,在四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入“真空期”后,監管層有可能出臺兩項增量措施,一是靈活運用專項債限額空間,加發5000億元左右專項債;二是上調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3000億元左右。
房地產市場尚未走出低迷
1-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滑9.1%,降幅比1-8月擴大0.3個百分點。
8月中下旬以來房地產支持政策明顯發力,認房不認貸、降低首付成數、下調二套房貸利率、下調存量首套房貸利率等政策密集出臺,重點指向需求端。不過,房地產市場尚未走出低迷。中指研究院公布數據顯示,1-9月,百強房企銷售總額同比下降10.3%,降幅比上月擴大1.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1-9月,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4.6%,降幅比1-8月擴大1.4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下降13.5%,降幅較1-8月擴大0.6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3.4%,降幅較前8個月收窄1.0個百分點。
伍超明表示,雖然一系列刺激政策對房地產銷售和投資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但銷售好轉的幅度和持續性面臨多重制約,房企資金壓力緩解程度或有限。加上前期銷售低迷、開工下行、拿地偏弱等因素,預計四季度房地產投資將延續負增長態勢。
徐天辰也表示,雖然需求側放松措施對9月樓市成交有所提振,但行業整體收縮的局面沒有改觀。回款持續不力、融資渠道不暢也對房企后續拿地投資產生影響,房地產投資的負增長可能貫穿整個2023-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