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今天,百川智能宣布已完成3億美元的A1輪戰略融資,阿里、騰訊、小米等科技巨頭及多家頂級投資機構均參投了本輪融資,公司正式躋身科技獨角獸行列,創下國內大模型初創企業最快晉升獨角獸的記錄。
投資界獨家獲悉,“本土VC之王”深創投也是本輪投資方之一。不久前,百川智能創始人王小川出席在深圳舉行的深創投2023投資年會,以被投企業身份發表了主題演講。此筆投資,極具意味——深圳正在重注AI產業。
說起來,創投圈對王小川并不陌生。1996年,王小川被點招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畢業后便加入搜狐。從搜狐到搜狗,王小川在互聯網時代留下了不少記憶。直到今年4月,他官宣自己的大模型創業之旅,旨在打造中國版OpenAI。
今年以來,AI大模型成為了國內一級市場最火爆的賽道之一,擠滿了形形色色的投資人。不止如此,城市也加入了——如深圳一般,國內幾乎各大城市都悄悄投身這場未來超級產業之戰。
第二次創業,王小川干出10億美元估值
這是王小川的第二次創業。
出生于1978年,王小川從小學習優異,尤其在數學和計算機競賽中成績不俗。1990年,他以成都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成都七中數學實驗班,三年后又以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被保送入成都七中高中部。
即將升入高三的那個暑假,王小川偶然有機會親身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實驗室,看到了研究生在里面做實驗。“我第一感覺是高級、神秘,這就是科研在我心中代表的至高無上的方向。”王小川曾在清華計算機系的采訪中回憶道。
這次近距離接觸,最終引領王小川來到了清華計算機系。1996年,他憑借國際奧林匹克信息學競賽金牌,被點招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在清華先后獲得工學學士、工學碩士、EMBA學位。
在本科期間,王小川加入華人青年社區ChinaRen創業項目實習,首次接觸到了“搜索”,甚至開發了提問式搜索引擎“孫悟空搜索”。而隨著次年搜狐收購了ChinaRen,王小川由此進入了搜狐。完成研究生學業后,他正式加入搜狐,先是擔任高級技術經理,做出了第三代中文搜索引擎——搜狗,在2005年晉升為搜狐當時最年輕的副總裁。
2006年搜狗輸入法面世,緊接著推出了搜狗瀏覽器,與搜狗搜索構成了“三級火箭”,讓王小川和搜狗聲名鵲起。2010年,搜狗從搜狐分拆單獨運營,王小川成為搜狗公司CEO。時隔三年,騰訊以占比36.5%的股份、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后者也在王小川的帶領下于2017年登陸紐交所。
轉折點發生在2020年7月,騰訊向搜狗發出全資收購要約,這筆11.8億美元的收購案最終在2021年10月塵埃落定,王小川宣布卸任搜狗CEO。
直到今年4月,王小川再次亮相,官宣了自己的大模型創業之旅——和前搜狗COO、清華1998級校友茹立云聯合創立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據王小川介紹,百川本意是眾多的河流匯集奔赴海洋,象征著眾多數據、行業知識匯聚成為一個強大的智能體系,生生不息。
談及新的創業,王小川直言,要比當年搜索引擎時候的成就感更大,現在做大模型與搜索的模型做了一定程度的結合,事情比原來更吸引人。“其實挺愉悅的,我們的進度是在一個快樂的狀態。”
此后,王小川與百川智能動作迅速,成立半年,便接連發布baichuan-7B/13B,Baichuan2-7B/13B四款開源可免費商用大模型及Baichuan-53B、Baichuan2-53B兩款閉源大模型。其中Baichuan-7B/13B兩款大模型在多個權威評測榜單均名列前茅,累積下載量突破六百萬次。Baichuan 2更是在各維度全面領先Llama 2,引領了中國開源生態發展。8月31日百川智能率先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是唯一一家今年創立的大模型公司。9月25日,百川智能開放Baichuan API接口,正式進軍To B領域,開啟商業化進程。
百川智能表示,Baichuan大模型,融合了意圖理解、信息檢索以及強化學習技術,結合有監督微調與人類意圖對齊,在知識問答、文本創作領域表現突出。目前已有阿里云、騰訊云、火山引擎、浪潮、順豐科技等超過300家合作伙伴使用Baichuan大模型。
隨著融資消息發布,百川智能也宣布啟動2024屆校園招聘并發起“星耀計劃”。本次校招將面向海內外學生,同時覆蓋北上廣深等多個城市多所高校,目前百川智能是2024屆校園招聘規模最大的大模型初創企業。
據介紹,“星耀計劃”是百川智能面向全球精英科技人才的專項校園招聘計劃。崗位涵蓋了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強化學習、基礎架構等多個人工智能關鍵技術方向,旨在尋找有技術理想,熱愛AI領域的精英。
成立之初,王小川曾透露,公司早前已獲得5000萬美元啟動資金,來自自己與業內好友的個人支持。而在今年8月初的一次媒體交流中,王小川再度表示百川智能第一次融資時,估值已超過5億美元。如今,百川智能成立不到半年時間便躋身科技獨角獸行列,創下國內大模型初創企業晉升獨角獸速度之最。
AI崛起一支清華系,排隊宣布融資
不只是王小川,眼下最火的AI大模型賽道,清華系可謂是一騎絕塵。
這當中,王慧文率先打破平靜。今年年初,王慧文宣布進軍人工智能領域,為自己參與創立的AI公司光年之外招攬人才,本人率先出資5000萬美元。作為清華老同學,王興鼎力支持,參與了光年之外的A輪投資,并出任董事。
期間,光年之外還與一流科技達成并購,后者成立于2017年,創始人兼CEO袁進輝同樣為清華校友,是該校計算機系工學博士,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但可惜的是,王慧文在6月底被曝出因病離崗,光年之外隨后也被美團全資收購。
最新案例則是大模型創業公司月之暗面——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學院、智源青年科學家楊植麟教授領銜,兩位聯合創始人周昕宇和吳育昕也均出身清華。投資界獲悉,公司已獲得紅杉、今日資本、礪思資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機構近20億元投資。
同樣來自清華系的深言科技也備受關注。今年6月,公開信息顯示,北京深言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騰訊旗下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據了解,深言科技創始人兼CEO豈凡超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是孫茂松教授的學生;聯合創始人兼COO李瀟翔則是清華大學電子系博士。
稍早前的4月份,面壁智能完成由知乎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種子輪股東智譜AI繼續跟投。這同樣是一家清華系AI公司,創始團隊來自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自然語言處理與社會人文計算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劉知遠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智源青年科學家;聯合創始人以及CTO曾國洋為悟道·文源中文預訓練模型團隊骨干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跟投方智譜AI同樣出自清華,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知識工程實驗室的技術成果轉化而來。核心團隊中,CEO張鵬畢業于清華計算機系,董事長劉德兵系中國工程院高文院士弟子,總裁王紹蘭為清華創新領軍博士,清華大學計算系教授唐杰也參與孵化。此前,智譜AI獲得數億元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君聯資本聯合領投,身處大模型風口之上,公司估值水漲船高。
再早之前,聆心智能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由 SEE Fund 領投,老股東超額跟投。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孵化自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致力于打造“超擬人大模型”。聯合創始人黃民烈師從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小燕,他也曾參與智源“悟道”大模型的研發。
為何清華系AI創業者備受投資人的青睞?
在同樣是清華校友的源碼資本合伙人王星石看來,清華系AI創業者擁有強烈的科技創新愿景,善于深度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踐行上堅守務實態度。
這離不開清華的底層文化。王星石說,清華一直推崇務實與創新,秉持為國家持續輸出優秀高科技人才的理念,鼓勵創業創新。因此在整體文化和氛圍的烘托下,更容易催生和激發創業意識。“當一些行業如AI有創業創新機會時,這些專業知識過硬,又有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的同學,就會抓住機會,從而沖出不少頂尖創業者。”
為何會是深圳?1000億人工智能基金群
深創投此次出手百川智能,并非偶然。
這背后是深圳重注AI產業的一抹縮影。其實自2017年以來,深創投及管理基金累計推動260余家科技企業簽約落戶深圳。尤其近年來,深創投也圍繞深圳市委、市政府重大戰略部署,加大服務“20+8”產業集群發展支持力度。“國家需要什么,深創投就投資什么。”一定意義上來說,“深圳需要什么,深創投也投什么。”
而如今,AI正成為深圳的一張“新名片”,更是坐擁兩個“全國最多”——《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圖鑒》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人工智能企業的存續數量達到63763家,全國最多;從2016年至2022年期間,深圳人工智能產業鏈相關企業增長總量為42598家,全國最多。
還有另外一組數據:《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2023年度)》顯示,2022年,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2488億元,同比增長32.10%;2022年深圳市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1920家,同比增長14.22%。
毫無疑問,深圳已崛起為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一塊AI高地。這里既是工信部第一批認定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科技部確定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也是國家發改委認定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聚集了騰訊、華為、平安等AI領軍企業,以及晶泰科技、云天勵飛等AI領頭羊和獨角獸企業;還坐擁一批知名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如鵬城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等。
去年7月,3D視覺感知獨角獸奧比中光登陸科創板,最新市值115億元。奧比中光背后,是一位“非典型”的潮汕科學家——黃源浩。早年北京大學畢業,他曾在海外求學深造,2013年回到深圳創辦奧比中光,在42歲收獲人生第一個IPO。
談及奧比中光創業落地深圳南山區,黃源浩曾表示是被深圳強大科創優勢及良好營商環境、創新環境所吸引。“這幾年,深圳從空間場地、人才服務、產業鏈配套等方面都給予我們巨大的支持。比如得益于政府的產業發展政策,奧比中光通過掛牌取得了產業用地,自建研發大樓。”
還有云天勵飛,今年4月在科創板成功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37.04%。背后的掌舵者陳寧也是一位海歸博士,1997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隨后赴美深造。2014年8月,他來到深圳創立了云天勵飛,締造了一家擁有算法、芯片和大數據全棧式能力的人工智能企業。
隨著AI浪潮席卷而來,深圳不敢掉以輕心。2022年8月,深圳發布了《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提出補齊深圳在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研究的短板,強化對人工智能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的支持。
隨后在今年5月,深圳又印發《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同步發布首批“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統籌設立規模1000億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著力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由此,深圳構筑起了“一條例、一方案、一清單、一基金群”的人工智能政策體系。
放眼望去,AI的戰火早已在城市中蔓延開來——上海、北京等超一線城市同樣全面發力,爭搶之勢躍然紙上。毋庸置疑,由ChatGPT掀起的AI浪潮正席卷全球,沒有人愿意錯過這場科技盛宴。而深圳,更沒有理由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