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國產手機扎堆自研系統,對抗安卓已成趨勢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國產手機扎堆自研系統,對抗安卓已成趨勢

手機廠商們,正忙著“去”安卓。

圖片來源:Unsplash-Denny Müller

文|鋅財經 路世明

編輯|大風

國產手機,去安卓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近日,有數碼博主“數碼閑聊站”爆料,小米MIUI 14會是MIUI最后一個正式的大版本。該博主稱MIUI 14作為“封箱之作”,算是一個優秀的畢業設計,基礎體驗妥妥行業第一梯隊。只不過,這件事官方還尚未回復。

小米的自研系統何時出爐暫未可知,不過,早在2022年11月11日,小米就備案了mios.cn網站域名,不過該域名目前還尚未開放。

事實上,不止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近一段時間以來都有傳出在進行系統自研。對于國內的手機行業來說,自研系統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問題在于,國產手機廠商們為何會扎堆自研系統?自研系統的好處與代價是什么?新一批的自主系統又能否站穩腳跟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國內究竟都有誰在自研操作系統。

從無到有,從有到多

談移動端之前,不如先聊聊PC時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微軟面向全球力推“維納斯計劃”,試圖扶持一些“機頂盒”之類的廉價上網終端,由此推動潛在的PC消費需求,擴大Windows的“生態圈”。

為對抗微軟“維納斯計劃”,2000年,我國第一個自主操作系統Hopen OS 誕生,并成功搭載到了掌上電腦聯想天璣810。Hopen OS對于中國自主操作系統,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Hopen OS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自主操作系統都處于空白狀態。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2008年左右“塞班系統”的倒下。時代交替之際,國內也出現了幾家手機操作系統新勢力,其中還算“出名”的要數斯凱平臺和SmartNX Mobile。

斯凱平臺是一款由北京斯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基于Linux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于2008年發布,主要針對低端機。

基于低成本、高性能、高兼容性等優勢,斯凱一度在國內市場占有較高份額,中興、酷派、聯想等廠商,均推出過多款搭載斯凱平臺的手機產品。但隨著安卓系統的不斷更新和優化,以及國內手機廠商轉向高端市場,斯凱平臺逐漸失去了市場優勢和合作伙伴,最終在2015年停止了更新和維護。

和斯凱不同,上海智多微電子公司研發的SmartNXMobile,雖然具備了不少強大的功能和特色,但由于市場認知度低、產品同質化嚴重、軟件生態不完善,其沒能得到“大廠”的支持,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力。最終在安卓和iOS的沖擊下,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后來的故事眾所周知,全球手機操作系統被安卓和IOS“兩分天下”,在強勁的競爭力面前,國內自主研發操作系統“熄火”。

轉機出現在 2012年,看到被美調查的中興,“眼光獨到”的華為開始規劃自研系統,彼時代號為 Ark,起初是針對物聯網領域,一直以低調姿態推進研發。華為終于在2019年8月9日這一天,正式發布了鴻蒙系統(HUAWEI Harmony OS)。

到2021年5月25日,華為EMUI官博正式更名為Harmony OS。同時,全新的華為手機系統開機動畫也不再是“Andriod”標識。自此,中國手機廠商步入了“去安卓”的時代,中國自研手機操作系統也開啟了新的篇章。

能夠看到的是,自華為鴻蒙之后,近幾年來國內自研手機操作系統的進程,正在不斷加速。

首先是榮耀,近期有知名科技博主爆料,榮耀的全新操作系統還需一段時間才能面世,而新系統的特性包括大模型和“靈動交互”。榮耀Magic V2發布時,榮耀CEO趙明也曾表示要打破蘋果一家獨大的局面,呼吁產業鏈突破技術創新瓶頸。

除了華為、榮耀和小米,OPPO也曾傳出自研系統的消息。OPPO此前發布了首個智慧跨端系統潘塔納爾,屬于ColorOS的一部分,拓展了ColorOS 作為操作系統的智慧跨端能力,是面向萬物互融,以人為中心的智慧跨端系統。

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國內手機廠商們的努力,也是為我國的信息安全和數據主權在做貢獻。

手機廠商,紛紛下場

放著成熟的安卓系統不用,國內手機廠商們為何要自研新的操作系統呢?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避免被壟斷制裁、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布局未來的萬物智聯,都是正確答案。

諾基亞倒下后,手機操作系統逐步被安卓和iOS“兩分天下”。

作為蘋果的封閉系統,iOS不可能開放。谷歌旗下的安卓,起初為了與蘋果、諾基亞等巨頭爭奪智能手機的話語權,所以選擇了開源。因此,國內大多數手機廠商的操作系統,都是基于安卓系統,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改良優化,形成自己的操作系統。

問題在于,假如谷歌某天不再將安卓開放,國內的手機廠商們又該如何應對呢?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于2012年所言:“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于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安卓系統不給我們用了,Windows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

要知道,對于手機而言,硬件是底層基礎,操作系統才是其靈魂。這就好比房子和裝修之間的關系,房子的磚混結構再好,沒有一個好的裝修,人們也不會搬進去住。

因此,國內手機廠商們自研操作系統、去安卓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降低對安卓系統的依賴度,加強自主權。

同時,在手機行業軟件生態發展飛速的今天,雖然安卓已經很完善了,但其弊端也開始顯現,卡頓和安全性成為了不可避免的問題。此外,隨著安卓系統的不斷發展,其代碼數量已經變得極為龐大,手機廠商們想要加入一些創新功能時,需要一點一點去整理,工作量加大。

相比之下,自研一個新的操作系統,既可以擺脫對安卓的依賴,也能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降低開發者的工作量,從軟件創新層面,讓自家手機擁有更強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以華為鴻蒙手機系統的萬能卡片功能來說,支持萬能卡片的App只需要輕輕上劃應用圖標,即可出現應用卡片,點選卡片右上角圖針即可固定卡片至桌面,用戶可以自定義各種卡片設計類型,創新性和實用性拉滿。

另外,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iOS系統一樣,都做到了應用來源純凈這一點,相當于一個默認開啟的純凈模式,相關App需要支持《華為終端質量檢測和安全審查標準》,杜絕了病毒、漏洞、惡意行為等問題。

當然,以上所談到的都不能算是手機廠商們自研操作系統的核心原因,在鋅財經看來,發展自己的生態系統,才是。

目前萬物互聯已經成為大趨勢,手機、平板、車機、智能家居等各個設備打通,用同一操作系統實現多設備協同,成為“定數”。而在行業人士看來,自研操作系統的好處不僅是體現在手機上,也會讓手機成為一個超級計算節點,可以跨平臺進行各種智能化的操作。

以鴻蒙系統來說,其采用了分布式架構,可以無縫適配多種終端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汽車娛樂系統等。還有未發布的小米自研操作系統,未來能在手機、平板、車機、智能家居上實現跨屏互動,幾乎沒有什么懸念。

總的來說,無論是出于哪種目的,自研操作系統都已成為國內手機廠商們的必由之路,一旦有所突破,將會讓廠商擁有更強的滾雪球能力。

自研系統,談何容易

越有價值的事,做起來越難。自研操作系統的好處不言而喻,但這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就眼下來看,國內手機廠商們自研操作系統的難題頗多。

首先,自研操作系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承擔較高的研發成本和風險。

拿安卓來說,其團隊從2003年10月成立到2008年正式推出1.0版本,便花費了將近5年的時間。而谷歌在2005年收購安卓時,更是花費了5000萬美元。再以鴻蒙來看,在華為2021年的開發者大會上,余承東曾透露,鴻蒙系統研發和推廣費用已經超過500億元。

不可否認,國內不少手機廠商,的確有自研的技術能力,也有巨大的財力支持,但能否在高風險下,仍然選擇自研,這非常考驗廠商們的戰略定力。顯然的是,國內的廠商們有這份勇氣和信心。

在行業內人士們看來,操作系統之爭的核心其實就是生態之爭。對于操作系統來說,生態是最寬的“護城河”,是否擁有大量的軟件及硬件生態,能否帶來更豐富、更優質適配體驗,決定了操作系統的成敗。

因此,自研操作系統的第二大難點就是“生態”的建設。鋅財經認為,在廠商們推出自研操作系統后,保障系統生態的搭建及系統的持續性維護,才是自研操作系統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如何從源頭上培育“開發者+應用”生態?又如讓優質的軟件進行生態傳導,至末端帶來龐大的用戶群?這對于自研操作系統的廠商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畢竟,新的系統也意味著平臺、用戶、開發者之間的利益,將要進行新的分配和平衡。

也正因為顧及到其中的“利害”,所以在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內手機廠商都不得不采用基于安卓系統開發的操作系統。甚至到了自研系統已經“爆發”的今天,國內手機廠商們依然無法快速“脫離”安卓。

有不少消費者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何國內的手機廠商們不接入已經“站起來”的鴻蒙系統?

鴻蒙系統的確已經發展壯大,從數據來看,目前擁有7億臺設備、220萬開發者和超過2億的用戶數量,是全球第三大手機操作系統。但事實上,鴻蒙系統的生態規模和商業模式,還遠不能與“安卓”比肩。

盡管之前魅族傳出接入鴻蒙,但從發布會來看,魅族Watch搭載的依然是基于安卓開發的Flyme for Watch系統,所謂的“接入”,也只是能夠適配搭載鴻蒙的智能手機,并非真正意義上進入鴻蒙生態。

此外,從競爭角度來看,要讓其他手機廠商拋棄自家成熟的基于安卓的手機操作系統,轉而選擇搭載剛剛面世的鴻蒙手機操作系統,也不大現實。

總而言之,相比于國外主流操作系統安卓與IOS,國內的自研操作系統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麒麟軟件高級副總經理孔金珠去年在中國1024程序員節上增這樣說道:“我感覺相較于前幾年,我國的‘缺芯少魂’得到了一定的改進,但程度還不盡如人意。目前我們已經從二三十年前的“不堪一擊”,到現在“略有小成”,不過還沒有到“駕輕就熟”的階段,所以我們還得努力。”

差距意味著潛力,我國自研操作系統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值得欣慰的是,國內自主手機廠商們所展現出來的態勢,讓人們擁有了強烈的信心和期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國產手機扎堆自研系統,對抗安卓已成趨勢

手機廠商們,正忙著“去”安卓。

圖片來源:Unsplash-Denny Müller

文|鋅財經 路世明

編輯|大風

國產手機,去安卓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近日,有數碼博主“數碼閑聊站”爆料,小米MIUI 14會是MIUI最后一個正式的大版本。該博主稱MIUI 14作為“封箱之作”,算是一個優秀的畢業設計,基礎體驗妥妥行業第一梯隊。只不過,這件事官方還尚未回復。

小米的自研系統何時出爐暫未可知,不過,早在2022年11月11日,小米就備案了mios.cn網站域名,不過該域名目前還尚未開放。

事實上,不止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近一段時間以來都有傳出在進行系統自研。對于國內的手機行業來說,自研系統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問題在于,國產手機廠商們為何會扎堆自研系統?自研系統的好處與代價是什么?新一批的自主系統又能否站穩腳跟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國內究竟都有誰在自研操作系統。

從無到有,從有到多

談移動端之前,不如先聊聊PC時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微軟面向全球力推“維納斯計劃”,試圖扶持一些“機頂盒”之類的廉價上網終端,由此推動潛在的PC消費需求,擴大Windows的“生態圈”。

為對抗微軟“維納斯計劃”,2000年,我國第一個自主操作系統Hopen OS 誕生,并成功搭載到了掌上電腦聯想天璣810。Hopen OS對于中國自主操作系統,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Hopen OS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自主操作系統都處于空白狀態。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2008年左右“塞班系統”的倒下。時代交替之際,國內也出現了幾家手機操作系統新勢力,其中還算“出名”的要數斯凱平臺和SmartNX Mobile。

斯凱平臺是一款由北京斯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基于Linux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于2008年發布,主要針對低端機。

基于低成本、高性能、高兼容性等優勢,斯凱一度在國內市場占有較高份額,中興、酷派、聯想等廠商,均推出過多款搭載斯凱平臺的手機產品。但隨著安卓系統的不斷更新和優化,以及國內手機廠商轉向高端市場,斯凱平臺逐漸失去了市場優勢和合作伙伴,最終在2015年停止了更新和維護。

和斯凱不同,上海智多微電子公司研發的SmartNXMobile,雖然具備了不少強大的功能和特色,但由于市場認知度低、產品同質化嚴重、軟件生態不完善,其沒能得到“大廠”的支持,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力。最終在安卓和iOS的沖擊下,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后來的故事眾所周知,全球手機操作系統被安卓和IOS“兩分天下”,在強勁的競爭力面前,國內自主研發操作系統“熄火”。

轉機出現在 2012年,看到被美調查的中興,“眼光獨到”的華為開始規劃自研系統,彼時代號為 Ark,起初是針對物聯網領域,一直以低調姿態推進研發。華為終于在2019年8月9日這一天,正式發布了鴻蒙系統(HUAWEI Harmony OS)。

到2021年5月25日,華為EMUI官博正式更名為Harmony OS。同時,全新的華為手機系統開機動畫也不再是“Andriod”標識。自此,中國手機廠商步入了“去安卓”的時代,中國自研手機操作系統也開啟了新的篇章。

能夠看到的是,自華為鴻蒙之后,近幾年來國內自研手機操作系統的進程,正在不斷加速。

首先是榮耀,近期有知名科技博主爆料,榮耀的全新操作系統還需一段時間才能面世,而新系統的特性包括大模型和“靈動交互”。榮耀Magic V2發布時,榮耀CEO趙明也曾表示要打破蘋果一家獨大的局面,呼吁產業鏈突破技術創新瓶頸。

除了華為、榮耀和小米,OPPO也曾傳出自研系統的消息。OPPO此前發布了首個智慧跨端系統潘塔納爾,屬于ColorOS的一部分,拓展了ColorOS 作為操作系統的智慧跨端能力,是面向萬物互融,以人為中心的智慧跨端系統。

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國內手機廠商們的努力,也是為我國的信息安全和數據主權在做貢獻。

手機廠商,紛紛下場

放著成熟的安卓系統不用,國內手機廠商們為何要自研新的操作系統呢?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避免被壟斷制裁、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布局未來的萬物智聯,都是正確答案。

諾基亞倒下后,手機操作系統逐步被安卓和iOS“兩分天下”。

作為蘋果的封閉系統,iOS不可能開放。谷歌旗下的安卓,起初為了與蘋果、諾基亞等巨頭爭奪智能手機的話語權,所以選擇了開源。因此,國內大多數手機廠商的操作系統,都是基于安卓系統,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改良優化,形成自己的操作系統。

問題在于,假如谷歌某天不再將安卓開放,國內的手機廠商們又該如何應對呢?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于2012年所言:“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于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安卓系統不給我們用了,Windows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

要知道,對于手機而言,硬件是底層基礎,操作系統才是其靈魂。這就好比房子和裝修之間的關系,房子的磚混結構再好,沒有一個好的裝修,人們也不會搬進去住。

因此,國內手機廠商們自研操作系統、去安卓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降低對安卓系統的依賴度,加強自主權。

同時,在手機行業軟件生態發展飛速的今天,雖然安卓已經很完善了,但其弊端也開始顯現,卡頓和安全性成為了不可避免的問題。此外,隨著安卓系統的不斷發展,其代碼數量已經變得極為龐大,手機廠商們想要加入一些創新功能時,需要一點一點去整理,工作量加大。

相比之下,自研一個新的操作系統,既可以擺脫對安卓的依賴,也能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降低開發者的工作量,從軟件創新層面,讓自家手機擁有更強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以華為鴻蒙手機系統的萬能卡片功能來說,支持萬能卡片的App只需要輕輕上劃應用圖標,即可出現應用卡片,點選卡片右上角圖針即可固定卡片至桌面,用戶可以自定義各種卡片設計類型,創新性和實用性拉滿。

另外,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iOS系統一樣,都做到了應用來源純凈這一點,相當于一個默認開啟的純凈模式,相關App需要支持《華為終端質量檢測和安全審查標準》,杜絕了病毒、漏洞、惡意行為等問題。

當然,以上所談到的都不能算是手機廠商們自研操作系統的核心原因,在鋅財經看來,發展自己的生態系統,才是。

目前萬物互聯已經成為大趨勢,手機、平板、車機、智能家居等各個設備打通,用同一操作系統實現多設備協同,成為“定數”。而在行業人士看來,自研操作系統的好處不僅是體現在手機上,也會讓手機成為一個超級計算節點,可以跨平臺進行各種智能化的操作。

以鴻蒙系統來說,其采用了分布式架構,可以無縫適配多種終端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汽車娛樂系統等。還有未發布的小米自研操作系統,未來能在手機、平板、車機、智能家居上實現跨屏互動,幾乎沒有什么懸念。

總的來說,無論是出于哪種目的,自研操作系統都已成為國內手機廠商們的必由之路,一旦有所突破,將會讓廠商擁有更強的滾雪球能力。

自研系統,談何容易

越有價值的事,做起來越難。自研操作系統的好處不言而喻,但這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就眼下來看,國內手機廠商們自研操作系統的難題頗多。

首先,自研操作系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承擔較高的研發成本和風險。

拿安卓來說,其團隊從2003年10月成立到2008年正式推出1.0版本,便花費了將近5年的時間。而谷歌在2005年收購安卓時,更是花費了5000萬美元。再以鴻蒙來看,在華為2021年的開發者大會上,余承東曾透露,鴻蒙系統研發和推廣費用已經超過500億元。

不可否認,國內不少手機廠商,的確有自研的技術能力,也有巨大的財力支持,但能否在高風險下,仍然選擇自研,這非常考驗廠商們的戰略定力。顯然的是,國內的廠商們有這份勇氣和信心。

在行業內人士們看來,操作系統之爭的核心其實就是生態之爭。對于操作系統來說,生態是最寬的“護城河”,是否擁有大量的軟件及硬件生態,能否帶來更豐富、更優質適配體驗,決定了操作系統的成敗。

因此,自研操作系統的第二大難點就是“生態”的建設。鋅財經認為,在廠商們推出自研操作系統后,保障系統生態的搭建及系統的持續性維護,才是自研操作系統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如何從源頭上培育“開發者+應用”生態?又如讓優質的軟件進行生態傳導,至末端帶來龐大的用戶群?這對于自研操作系統的廠商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畢竟,新的系統也意味著平臺、用戶、開發者之間的利益,將要進行新的分配和平衡。

也正因為顧及到其中的“利害”,所以在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內手機廠商都不得不采用基于安卓系統開發的操作系統。甚至到了自研系統已經“爆發”的今天,國內手機廠商們依然無法快速“脫離”安卓。

有不少消費者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何國內的手機廠商們不接入已經“站起來”的鴻蒙系統?

鴻蒙系統的確已經發展壯大,從數據來看,目前擁有7億臺設備、220萬開發者和超過2億的用戶數量,是全球第三大手機操作系統。但事實上,鴻蒙系統的生態規模和商業模式,還遠不能與“安卓”比肩。

盡管之前魅族傳出接入鴻蒙,但從發布會來看,魅族Watch搭載的依然是基于安卓開發的Flyme for Watch系統,所謂的“接入”,也只是能夠適配搭載鴻蒙的智能手機,并非真正意義上進入鴻蒙生態。

此外,從競爭角度來看,要讓其他手機廠商拋棄自家成熟的基于安卓的手機操作系統,轉而選擇搭載剛剛面世的鴻蒙手機操作系統,也不大現實。

總而言之,相比于國外主流操作系統安卓與IOS,國內的自研操作系統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麒麟軟件高級副總經理孔金珠去年在中國1024程序員節上增這樣說道:“我感覺相較于前幾年,我國的‘缺芯少魂’得到了一定的改進,但程度還不盡如人意。目前我們已經從二三十年前的“不堪一擊”,到現在“略有小成”,不過還沒有到“駕輕就熟”的階段,所以我們還得努力。”

差距意味著潛力,我國自研操作系統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值得欣慰的是,國內自主手機廠商們所展現出來的態勢,讓人們擁有了強烈的信心和期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市| 镇平县| 博客| 达州市| 保定市| 开封县| 文昌市| 轮台县| 娱乐| 固阳县| 濉溪县| 开封县| 来安县| 旌德县| 无为县| 井冈山市| 鄄城县| 安远县| 新安县| 岳西县| 阜城县| 务川| 博乐市| 常德市| 新安县| 古交市| 宁明县| 武鸣县| 大余县| 新乐市| 礼泉县| 县级市| 禹城市| 姜堰市| 晋城| 西畴县| 西峡县| 河西区| 小金县| 将乐县|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