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喬遇
10月14日,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發布,計劃招生3.96萬人,相較去年國考擴招6.7%。10月15日是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的第一天,截止10月15日晚17:00,資格審核通過人數為4017人,已報名職位數為14581。
近年,考公考編熱度高漲,有關公務員考試的話題更是頻頻沖上熱搜,應屆生報考比例及考公形勢引發眾多網友激烈討論。“考公熱”現象也給不少職業教育培訓機構走進大眾視野的機會。
在國考公告發布當天,華圖教育創始人易定宏接受了界面新聞的專訪,針對2024年公務員考試形勢、招錄培訓市場及華圖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等方面給予了回應。
界面新聞:您認為“考公熱”是否會長期持續?招錄培訓市場的天花板在哪?
易定宏:“考公熱”持續時間會比較長。相對來說,公務員還是一個非常好的職業,一個是經濟上穩定,另一個是社會上地位比較高。考公基本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大學擴招后,本科及以上應屆畢業生數量會長期維持一個高位,招錄培訓市場還有巨大發展空間。
界面新聞:提到華圖教育,外界的第一印象是招錄培訓,這證明了公司在招錄培訓業的品牌影響力,您是怎么看待這一固有印象的?
易定宏:固有印象也沒辦法,這是行業特性決定的。教育培訓是先付費后服務的產品,跟其他行業的商業模式不同。作為一個消費者,要先交錢再享受服務,就一定要對品牌有認知、信任。教育企業維護自身品牌很重要,品牌做好了,消費者才會消費。所以教育企業就拼命修防護墻,防止別人跳進來,不過防護墻修高了以后,自己也出不去,有好有壞。教育企業能做的很強,但做大是很有挑戰的。
教育企業不是房地產企業,也不是工業企業,它是以團隊為核心的人力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企業。教育企業在擴大發展的時候類似農業,需要在師資、產品、教材、教學等方面進行時間投入,春天播種,才能秋天收獲,不是弄個模子就能搞流水線生產的。
界面新聞:針對招錄培訓領域一些常見的投訴糾紛,如考公未過承諾退費之類的,公司有何解決之道?
易定宏:招錄培訓領域的退費糾紛,主要是商業模式問題,以協議班模式為主,考過了收錢,不考過還錢。
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這種商業模式會吸引哪些人?一定是那些愿意拿更多的錢去賭的人,而一般“賭的”考生肯定是心里沒底的。針對“賭的”客戶和“非賭的”客戶,企業的經營策略也不一樣,賭是靠概率,考慮到其優劣勢,華圖目前主要的目標客戶是“非賭的”考生,主要依靠好老師、好課程、好服務提升企業口碑。賭的商業模式可能一開始會把營收規模沖的很快,但那是虛假繁榮。
界面新聞:職業教育是一個充分競爭的紅海市場,華圖教育目前在這一領域還有哪些布局、經營如何?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在維持市場競爭力方面有何舉措?
易定宏:從商業競爭角度看,職業教育行業發展20多年了,不是新領域 。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整個行業的管理水平比較低,大多企業靠個人經驗、魅力,沒有落地科學管理的方法,跟科技類企業相比管理水平有很大差距,在這個維度上看職業教育又是一片藍海。
華圖教育一定是深耕職業教育,在保持招錄培訓優勢的同時,逐步做好學歷培訓、職業能力培訓業務,比如醫療、考研等其他職業教育板塊,并進一步實現‘產教融合’,華圖教育的發展核心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大學生是我們的主要客戶。
在考研和出國留學方面華圖在業務上有協同優勢;產教融合,如何幫助職業教育學生就業,是我們正在發展的方向。華圖以前是解決紅領就業,接下來,會逐步探索解決藍領就業。
要保持我們的優勢,第一個是服務平臺的建設,包括報考指導、題庫、課程,及好的服務考評機制的建設;第二個是好的產品,產品怎么研發出來的,性價比是不是最高的?是不是最好的?好的產品必須還得有好老師,華圖教育始終堅持好老師、好課程、好服務。
界面新聞:請易總談談您做企業的管理經驗或心得。
易定宏:2020年1月份疫情剛開始時候,我壓力特別大,那個月都沒睡好覺,頭發全白了。這邊沒一分錢收入,那邊每個月還要發幾個億的工資。我當時準備扛三個月,假如三個月結束還沒有收入,那必須得想辦法了。還得感謝政府,當時出了一些免租政策,也幸虧3個月后解封了,最終2020年我們還是盈利的。
2021年我們碰到很大的困難,一方面是疫情,另一方面是當時戰略出了一些問題,管理團隊在戰略執行上出了很大偏差,導致公司經營困難。我10月份出任總裁后,對戰略指引做了全面調整,由戰略發展轉變戰略防守。隨后對商業模式做了調整,跳出協議班模式,以低價實收班為主,顛覆了之前的商業模式。
以前的商業模式看起來熱鬧但沒有利潤,現在的商業模式對課程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商業模式外,我們對管理團隊也全部做了調整,從中高層開始調整薪酬結構,降低校長和管理干部的固定薪酬,提升績效薪酬,到年底干得好的中高層相較往年收入更高。這樣一來,2022年華圖業績就全面反轉了,根本原因就是科學管理全面落地。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走向更好,以前華圖分大小年,大年好一點,小年差一點,采用科學管理后,就沒什么大小年之分了。
界面新聞:您在經營管理企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易定宏:管理企業這么多年,回過頭來想一想最難的主要是兩個。
教培企業首選是一個社會企業,和別的行業別的企業不一樣,一是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不該賺的錢我們一分都不賺。以前很多人叫我去搞房地產、化妝品,說很賺錢,我沒去。還有一次是在2013、2014年的時候,我想45歲退休,這也是一種欲望,后來體會到其實真正管理企業50歲才起步,因為這時很多東西才想明白。我45歲退出企業一線管理后,2017、2018、2019年公司跌入谷底。2019年就不得不回來了,現在是公司經營最好的時候。
二是關于團隊共識。這很有挑戰性,管理團隊是想著賺錢,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有多少人會去想公司長遠發展的問題?我想很多企業會碰到這個問題,管理團隊的價值取向和老板是不同的。如何盡量兼顧企業的長遠發展,老板的價值取向,同時滿足管理層的現實需要?我們也在這方面嘗試努力。
另外,企業最怕的是不能預測、不能掌握的變化,如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這個不是我們能決定的,所以法制建設對企業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