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10月14日,在“2023(第二十三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中國風險投資發展年度報告(2023)》正式發布。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風險投資基金數量和規模雙增長,但是增速略有下降。
該報告聚焦創業投資領域,由民建中央委托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組織相關專家撰寫,主要介紹了風險投資的全球近況、中國發展、政策環境。
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末,中國風險投資基金存續基金數量約為1.94萬只,同比增長33.4%,增速略低于2021年的39.6%。同時,風險投資基金存續規模約2.9萬億元,同比增長22.4%。
報告提及,作為我國風投行業聚集區域,2022年,上海股權投資規模在我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二位。
該課題組負責人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上海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投資非?;钴S。2022年,上海股權投資1513起,投資金額2164.04億元,僅次于北京,其中2/3的投資項目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硬科技特色凸顯。上海正不斷興起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風潮。
該負責人同時指出,在市場方面,上海應發揮國有資本壓艙石、基本盤的作用,積極推動S基金(私募二級市場基金)市場體系建設,豐富完善風險投資市場退出渠道;借助自貿區、臨港新片的制度優勢,培育和引入長期資本,著力解決當前風險投資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形成可復制的成熟經驗,向全國推廣。
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該負責人建議上海要精耕細作,引入國外先進經驗,加強資本與科技源頭的交流合作,依托上海的高??蒲匈Y源,推動風險投資與高校園區的合作,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是資金的使用效率問題,爭取形成政府牽引,市場導入的資源利用格局,依托市場的力量,形成科技-金融-產業的良性循環。
上述負責人表示,風險投資在上海的機遇非常廣泛,上海擁有大量的高校資源,上海高校的科創管理機制全國領先,科創項目資源豐富,只要善于發覺,將是風險投資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