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此輪巴以沖突大幅升級已接近一周。為報復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宣布將進行一場“艱難的長期戰爭”,同時征召了來自各行各業的30萬預備役人員上戰場。
在15萬常備軍人以外,這個900多萬人口的中東國家還維持著總數約45萬的預備役人員。他們來自多個階層,包括教師、技術人員、初創企業家、農民、律師、醫生、護士、旅游業和工廠工人等。其中30多萬勞動者現在脫離崗位、投入戰斗,勢必影響部分行業的運作。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經濟學教授溫特(Eyal Winter)指出,該國經濟肯定會遭受損失,但損失程度取決于預備役人員離崗時間長短。
而對于國際市場來說,科技和化工行業尤其擔心受到沖擊。
高科技產業是以色列的經濟增長引擎之一,它的科技生態系統被認為僅次于美國硅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高科技行業已占以色列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近五分之一,貢獻了該國14%的就業崗位。
全球500家跨國科技公司在以色列開展業務。從英特爾、蘋果、微軟、谷歌、臉書再到IBM,美國各大科技巨頭幾乎均在這里設有研發或生產基地。今年6月,英特爾宣布斥資250億美元在距離加沙約42公里的南部城市建設一座新工廠。本周一以來,美國科技股大幅下跌,在以色列擁有大量業務的巨頭們悉數在列。
分析師表示,隨著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以及可能對加沙地帶展開地面進攻,在該國運營的科技公司的安全令人擔心。英特爾發言人拒絕透露芯片生產是否受到影響,稱正“密切關注以色列局勢,并采取措施保護和支持當地員工”。英偉達已取消原定于下周在特拉維夫舉行的人工智能峰會。
另外,可能影響全球糧食安全的鉀肥供應也引發國際擔憂。
由于靠近礦物豐富的死海,鉀肥等化工產業也是以色列的主要出口來源之一。而阿什杜德港是以色列鉀肥出口的重要樞紐,它位于沖突核心加沙地帶北部約30公里處。據加拿大豐業銀行分析師艾薩克森 (Ben Isaacson)本周一的報告,該港口受影響,可能使全球3%的鉀肥供應面臨風險。
此外,艾薩克森還指出,如果該地區重要的氮出口國伊朗直接卷入沖突,由于供應有限和基準荷蘭TTF天然氣(一種用于制造谷物的商品)的潛在溢價,糧食生產所需的氮基肥料價格也可能會飆升。
出于供應擔憂,自巴以沖突升級以來,化肥制造商股價大漲。10月9日以色列軍隊全面圍困加沙,全球最大的鉀肥生產商Nutrien股價上漲超4.2%,創7月以來最大漲幅;全球第二大化肥生產商Mosaic股價上漲超6.7%,創近一年來最大盤中漲幅。
除了具體行業,此次戰爭對全球經濟的整體影響尚待觀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年度會議正在摩洛哥舉行。巴以沖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此次會議的關注點之一。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會議上表示,巴以沖突升級是新的陰云,正在遮蔽全球經濟前景。她指出,盡管現在評估它對全球經濟的具體影響還為時過早,但IMF正在“非常密切地”關注局勢發展。
而對于以色列自身來說,這場戰爭也將帶來巨大損失。
據以色列最大銀行Hapoalim本周二的初步預測,估計此次該國將付出至少270億新謝克爾(68億美元)的戰爭成本。這包括30萬預備役離崗的損失、基建恢復、傷殘士兵康復和陣亡士兵家屬撫慰費用等。
該行首席策略師沙弗里爾(Modi Shafrir)表示,目前很難預測戰爭持續時長和發展態勢等,但可以“非常粗略地估計”本次戰爭成本將至少達到該國GDP的1.5%。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去年以色列GDP約為5200億美元。
這個預測部分基于以色列此前戰爭的成本。據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 (INSS) 數據,2006年,持續了34天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的費用約為94億新謝克爾(24億美元),占GDP的1.3%。當時因火箭彈襲擊,以色列部分地區癱瘓。但戰爭持續時間不算特別長,當襲擊停歇和預備役人員返崗后,經濟得以較快反彈和恢復。
沙弗里爾指出,過去經驗表明,戰爭對GDP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私人消費和旅游業數據上,但預備役的大規模動員,以及對當前戰爭將持續數周的評估,預計將為以色列帶來更多的經濟損失。
在此次沖突升級前,以色列經濟已經受到司法改革引發的抗議潮、高科技投資放緩、通脹上升等因素影響。戰爭爆發前,以色列央行預計今明兩年的增長率均在3%,而去年這一數字為6.5%。
周二,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表示,本輪沖突可能會對以色列信用評分產生負面影響,“一場持久、嚴重損害經濟活動和政策制定的長期沖突將對以色列經濟的韌性提出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