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海關總署周五公布數據稱,以美元計,9月,中國出口金額同比下降6.2%,降幅較上月收窄2.6個百分點,進口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上月收窄1.1個百分點。
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9月,出口同比下降8.2%,進口下降5.0%。
出口方面,分析師表示,主要是海外需求邊際改善疊加低基數效應,使得出口增速降幅繼續收窄。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在研究報告中指出,9月美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雖然仍徘徊在榮枯線以下,但已出現回升跡象。從其他主要出口國家看,9月,韓國出口同比下降4.4%,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4.0個百分點,越南出口同比增長4.9%,增速由降轉升。因此,9月中國出口動能回暖實屬意料之中。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9月,美國ISM制造業PMI上升1.4個百分點至49.0%,連續三個月環比上升,且升幅較上月有所擴大;歐洲制造業PMI上升0.4個百分點至45.1%,結束連續七個月環比下降走勢。
海關數據顯示,9月,我國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是美國、東南亞聯盟和歐盟。其中,對美出口同比下降9.3%,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對東盟出口下降15.8%,降幅比上月擴大2.5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11.6%,降幅比上月收窄8.0個百分點。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周五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仍然是出口面臨的最大挑戰,但我國出口綜合競爭優勢仍然穩固。中國海關貿易景氣統計調查結果顯示,9月,反映出口訂單保持穩定或增加的企業比重較8月提升0.8個百分點,對未來出口表示樂觀的企業比重提升1.3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政策給力、企業努力、各方合力,四季度出口趨穩向好勢頭有望繼續鞏固。
中國銀行研究院本周預計,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長4.8%左右。一方面是考慮去年同期出口增速開始回落甚至轉正為負,基數明顯降低。另一方面,油氣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價格對出口金額增長的拖累作用有所減弱。
此外,中國銀行研究院還表示,出口產品結構升級趨勢加強,有利于我國出口保持韌性。以汽車及其零部件出口為例,2016年,中國出口占全球份額為3.4%,2022年上升至8%。今年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慕尼黑車展中受到高度關注,從“參與者”轉變為“主角”,比亞迪展臺面積超過奔馳躍居首位。
海關數據顯示,1-9月,我國汽車(包括底盤)出口同比增長83.9%,在所有出口重點商品中增速最快。
進口方面,分析師表示,8月以來宏觀政策持續發力,推動國內有效需求復蘇, 加上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反彈,進而對進口增速形成拉升。
宏觀政策方面,8月,人民銀行下調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政策利率15個基點,同時明確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9月,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5000億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中國制造業PMI較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至50.2%,時隔五個月再次回到榮枯線以上。
1-9月,主要進口商品中, 原油進口同比下降9.6%,降幅較前8個月收窄1.1個百分點;集成電路進口同比下降19.8%,降幅比前8個月收窄0.6個百分點;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金額同比下降2.2%,降幅比1-8月收窄1.0個百分點。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一系列降準、降息、降成本等措施已經積極出臺,得益于政策呵護,8月經濟數據邊際改善,9月制造業PMI也重回50%上方,預計隨著內需的漸進改善,進口增速也將逐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