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尹清露 林子人
界面新聞編輯 | 林子人
【上海】
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過去五年》
演出時間及地點:10月12日-15日(上海大劇院),10月18日-22日(YOUNG劇場)
《過去五年》(The Last Five Years)是三座托尼獎得主杰森·羅伯特·布朗(Jason Robert Brown)的代表作。原版音樂劇《過去五年》曾于2021年上海大劇院發起的“巡演零號站”線上演出季中亮相,兩輪播放累積超過258.34萬人次觀看。該劇今年正式開啟首輪國際巡演,以倫敦西區原版原卡的形式首次在上海與觀眾見面。
該劇講述了男女主角五年間波折的愛情故事。杰米是位作家,他在畢業不久就獲得業界的肯定,事業平步青云。也正在此時,他遇到了音樂劇領域頗有名聲的凱西,他們克服了重重阻礙終于走到了一起。但婚后的凱西在自己的音樂劇事業中遇到了瓶頸,也在杰米的生活圈子中漸漸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失去安全感的她越來越敏感多慮,久而久之兩人的隔閡開始出現。杰米和凱西留下了一封道別信后決定結束這段五年的婚姻。《過去五年》在敘事結構上頗具巧思,男主角以正敘講述了兩人從戀愛到結婚再到分手的過程,女主角則以倒敘一步步回憶感情由淡轉濃的酸楚與甜蜜。在時空交錯中,劇情達到高潮。
實景園林昆曲《牡丹亭》
演出時間:10月14日、21日
演出地點:朱家角古鎮課植園·園林水上劇場
實景園林昆曲《牡丹亭》自2010年世博會期間首演,至今已在朱家角課植園演出了13年,觀眾累計6萬人次。該劇由音樂家譚盾擔任藝術總監,是中國首部實景園林昆曲。課植園實景版《牡丹亭》將原著55折戲濃縮到一個多小時,分為“游園”“離魂”“幽媾”“回生”四幕。演出過程中,所有演員不佩戴麥克風,在園林的真實場景中表演,還原明清時期戲曲家班在園林演出的風貌。
譚盾如此形容該劇:“園林就是樂器。流水為琴弦,山石為打擊,花鳥蟲草為合唱,風吹草動是交響。 用三五件純粹的中國樂器,以極簡主義的方式演奏自然之聲,體現外部自然和內在心靈的共通。我相信,世間的一切都可以互相對話:水與樹,花與鳥,過去與現在。《牡丹亭》是什么?不僅是追思,更是夢想。”
喜愛《牡丹亭》的觀眾本月還可于10月15日在上海文化廣場欣賞上海昆劇團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
捷杰耶夫x馬林斯基劇院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演出時間:10月16日、18日、20日、22日
演出地點: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早在2012年,捷杰耶夫就率領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來滬,與朗朗合作了第14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閉幕演出。郎朗表示:“捷杰耶夫是我最推崇的指揮家。他對俄羅斯音樂的推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的每一次合作都難以忘懷。”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老朋友,捷杰耶夫被中國樂迷親切地稱為“姐夫”,除了指揮家的身份以外,他還是馬林斯基劇院的藝術總監。
今年恰逢瓦格納誕辰210周年,受第22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邀請,捷杰耶夫與其麾下的馬林斯基劇院近300名藝術家將帶來全新制作的瓦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其中《萊茵的黃金》《女武神》于2023年夏天在圣彼得堡完成了世界首演,《齊格弗里德》《諸神的黃昏》將在本屆上海國際藝術節進行世界首演,上海也將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首次完整上演該版制作的城市。
英國書屋劇院話劇《傲慢與偏見》
演出時間:10月24日-29日
演出地點:蘭心大戲院
書屋劇院版《傲慢與偏見》首演于2013年,致敬簡·奧斯汀原著出版200周年。BBC電視劇《傲慢與偏見》中達西的扮演者科林·費爾斯(Colin Firth)為此題寫了賀詞:“謹向《傲慢與偏見》戲劇制作的所有相關人員致意。猶記得二十余年前,我們拍攝電視劇《傲慢與偏見》時,那難得的持續不斷的溫暖和煦的夏日陽光。我希望,書屋劇院的演員們也能享受到同樣的陽光。”十年間,書屋劇院的簡·奧斯汀系列《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艾瑪》在英國長演不衰,英國《舞臺》評論稱,書屋劇院的表演水準、細節注重和幽默精準相得益彰,將觀眾帶回簡·奧斯汀的時代。
書屋劇院(Chapterhouse Theatre Company)成立于1996年,是英國著名的巡演劇團。劇團成立初期以莎士比亞作品為主,處女作《羅密歐與朱麗葉》首演于美麗的都鐸王朝赫斯特蒙蘇城堡。之后,書屋劇院拓展了一系列以英國文學名著改編的戲劇作品,包括簡·奧斯汀系列和勃朗特姊妹系列等。作為在英國本土觀眾人數最多的演出劇團,書屋劇院在英倫三島和愛爾蘭單一演出季觀眾人數逾10萬。
“以色列戲劇展演”話劇《惡靈》
演出時間:10月28日-29日
演出地點:上海文化廣場
猶太作家、辯論家及政治和文化活動家安斯基于1914 年創作的話劇《惡靈》是其最負盛名的作品,該劇被稱為猶太戲劇史上璀璨的一顆明珠。該劇講述了一對好友為各自的孩子訂下了婚約,但當兩個孩子長大后,女孩卻被自己的父親許配給了其他人,而貧窮的男孩轉而尋求惡靈的幫助……全劇以具古典美及現代感的舞美設計,打破生死空間的界限,并以多位以色列演員具感染力及爆發力的情感演繹,傳遞出原著文本跨越百年的厚重感,并緊抓當下人類共通的課題——親緣關系的理解鴻溝,以及跨越生死的情感糾葛。
【北京】
2023第六屆北京影偶藝術周
演出時間:9月28日-10月31日
演出地點:北京人藝實驗劇場
北京國際影偶藝術周是一個以影戲、偶戲為主體的國內外影偶藝術交流平臺,2018年至今共舉辦過五屆。在本次的第六屆藝術周,來自韓國、日本、法國、德國、美國、西班牙、俄羅斯、保加利亞等12個國家的31部影偶佳作將會上演,除此之外,還會通過視頻展映和劇場展演兩個板塊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展示。
10月中下旬,北京人藝作為藝術周“我有拿手戲”的展演會場,將會帶來五部小劇場作品,其中既有西班牙手套木偶戲《愚人之地》和肢體物件劇《阿爾瑪》、秘魯肢體偶劇《從藍色開始》,也有中國傳統影偶戲的兩大代表——《泉州提線木偶折子戲專場》和唐山皮影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木偶戲是傳統文化的代表,但往往沒落于歷史之中,19世紀的西班牙木偶“明戈”就是如此,在研究了瓦倫西亞的傳統手套木偶戲傳統之后,圣維多之球劇團再次“復活”了明戈,以西班牙傳統民間故事為藍本創作了《愚人之地》。同樣,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在此次的展演上,三位非遺傳承人將會共同演繹經典篇目,或是讓鐘馗提壺飲酒,或是讓猴子彈吉他、騎單車多番炫技……這五部作品有些古樸厚重,有些也輕盈自然、充滿無盡的想象與童真,將會帶領觀眾重新認識影偶藝術。
國家大劇院制作莎士比亞經典話劇《哈姆雷特》
演出時間: 10月19日-10月21日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
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也上演過無數不同的版本。然而,與眾多搬上舞臺的版本不同,在國家大劇院制作的版本中,導演陳薪伊選擇由朱生豪這位中國面孔來揭開經典的序幕。百余年前,莎劇漂洋過海進入中國,梁實秋、聞一多、徐志摩等文人都參與過譯莎工作,但直至朱生豪的譯本問世,才真正轟動了中國文壇。朱生豪的另一個身份是詩人,隨著他的詩作被整理了和公開,人們看到了一個對愛人深情的民國才子,甚至稱他為“情書天花板”,也更加理解了為何他能與莎翁跨越時空實現情感共振。
2016年,由國家大劇院全新制作的莎士比亞名作《哈姆雷特》在北京上演,陳薪伊在構思劇本時參觀了朱生豪的故居,決定以他為切入點去尋找哈姆雷特,由演員佟瑞欣一人分飾兩角,既是翻譯家,又是丹麥王子。如今七年過去了,陳薪伊坦言:“我仍是不能丟掉朱生豪和他的那張床,這幾乎是我的創作沖動,他的孱弱的身體和他堅強而純粹的靈魂,讓中國有了一部有靈魂的漢字版的莎士比亞全集。”除此之外,此版本還將強化兩條容易被忽略的復仇線:小福丁布拉斯進攻丹麥、雷歐提斯為父報仇。通過二人言出必行、義無反顧的人物性格,對比和突顯出哈姆雷特本人的性格悲劇。
百老匯浪漫輕喜劇《蝴蝶是自由的》
演出時間: 10月12日-10月29日
演出地點:南鑼劇場
哈羅德·克倫茨是一名紐約的律師,也是一個盲人。通過自學盲文,克倫茨最終被普通高中錄取并考上哈佛法學院,他還學會了彈鋼琴和小提琴。由于表現得過于“正常”,他甚至接到了美國服兵役的通知單,于是,克倫茨給將軍寫了一封公開信,幽默地回應說自己樂意成為一名盲人炮手,這封信讓他成為了一個名人。
美國劇作家倫納德·格什看到了克倫茨的故事,以此為靈感創作了話劇《蝴蝶是自由的》,1969年劇本搬上了百老匯的舞臺,1972年被改編為電影。2000年初,中國香港話劇團將其引入國內(譯名為《蝴蝶春情》),由焦媛主演,一時轟動全港。這部劇也在大陸成為了經典,佟麗婭、任素汐等演員都有過演出本劇的經歷。時隔五十余年,這部劇再度被改編為中文版,由國家一級導演王炳燃執導,即將在南鑼劇場上演。
克倫茨并不把自己看做刻板印象中的盲人,《蝴蝶是自由的》也同樣沒有把故事的焦點放在殘疾人身份上,而是講述了克倫茨與一名嬉皮士女孩的愛情故事。電影版中出現了這樣一句臺詞:“那么恨我吧,或者愛我。但是請不要因為我是一個盲人而離開,也不要因為我是一個盲人而留下。”這也成為了最貼合男主角的描述。站在今天來看,本劇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正是因為它所要傳達的內容是普世的:在社會制定的標準下,某些人成為了殘疾人,但是或許,需要質疑的正是社會標準本身。
明日尚未確定 X 2023年聲囂劇讀節
演出時間: 10月14日-10月15日
演出地點:中間劇場
“聲囂青年編劇小組”是一個面向中文寫作的編劇的項目,于今年4月開啟。小組成員在為期五個月的時間內,開展每月一次的工作坊,及分組工作坊的交流討論,將自己的劇本呈現在舞臺上。至今,聲囂青年已經收到了144名編劇的205份劇本,最終,20位青年編劇入選本年度編劇小組計劃,《泛泛》《如何找一只貓》《金山龍王大白象》《豐收之年》這四部劇目將會與觀眾見面。
聲囂青年希望傳達當下、現實和原創的故事,這四部劇目的主創大多是年輕的新銳編劇,它們也在不同方面展現了年輕人眼中的世界。《如何找到一只貓》講述了紐約出租房內一個離奇死亡的故事;《泛泛》則意指一個名為“泛泛”的匿名交友平臺,道出如今人們的親密關系的病癥——并不相愛,只是孤獨的泛泛之交;《金山龍王大白象》以一名西南縣城的小鎮青年的視角,描繪出沒能考上大學、一心想要拍短視頻走紅的老同學的故事,也側寫出如今村鎮青年們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