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歐陽倩倩
編輯|宋然
連鎖咖啡品牌庫迪正式推向市場不足一年,門店已超6000家,勢頭正勁。眼下,它正不斷加碼供應鏈建設。
據天眼查數據,今年9月27日,庫迪供應鏈(安徽)有限公司(下稱“安徽庫迪”)注冊成立,法定代表人由錢治亞擔任,注冊資本1億美元。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含供應鏈管理服務、科技中介服務、采購代理服務、單用途商業預付卡代理銷售、品牌管理、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生產等。
安徽庫迪由COTTICOFFEE LIMITED全資持股。此前,庫迪已成立多家供應鏈公司。2022年11月,庫迪供應鏈管理(海南)有限公司、庫迪供應鏈(山東)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庫迪咖啡(北京)有限公司是這兩家供應鏈公司的全資股東,再向上穿透,全資股東是在中國香港注冊的庫迪咖啡有限公司。
2022年10月22日,陸正耀和瑞幸咖啡原CEO錢治亞同時在朋友圈宣布,庫迪咖啡首店落地福州,產品定價18元至32元之間。試營業期間,價格低至9.9元。此后,庫迪咖啡一路狂飆,瘋狂開店,規模不斷躍升新臺階。第三方數據顯示,庫迪咖啡的門店數量已突破6000家。
庫迪身上的瑞幸印跡依然明顯,創始團隊多來自瑞幸創始團隊。陸正耀、錢治亞都是瑞幸的核心創始團隊成員,一手打造“瑞幸模式”,卻又最終失意出局。陸正耀現擔任庫迪戰略委員會主席,錢治亞任董事長兼 CEO。庫迪的市場營銷、產品設置等多有瑞幸痕跡。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庫迪有意復制瑞幸模式,而今門店規模已超6000家,加碼供應鏈建設也是應有之義。
一年瘋狂開店6000家
今年7月就有媒體報道稱,庫迪投資2億美元在安徽當涂開建華東供應鏈基地。
庫迪咖啡華東供應鏈基地由兩個園區組成,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是庫迪的首個供應鏈基地。該基地將建設包含咖啡烘焙及其他配套的供應鏈項目。其中,咖啡烘焙基地年產能4.5萬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單體咖啡烘焙工廠。
庫迪咖啡曾表示,華東基地將建設成為集研發、生產和品控于一體的全功能閉環基地,以支撐庫迪咖啡的快速發展。
去年10月,首店落點。此后,庫迪就一路瘋狂拓店。今年8月,陸正耀在朋友圈發言,恭喜庫迪咖啡開出第5000家門店。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4日,庫迪門店已達6081家,分布在全國31個省份的311個城市。
此前的開店紀錄由瑞幸創造。2017年10月,瑞幸開設首家門店。一年兩個月后,門店數量增至2000家。1999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星巴克,門店數量增加到6000家足足耗時23年。
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在接受采訪時曾稱,開店速度不是庫迪咖啡決定的,而是由聯營商決定。他們對市場的判斷是,目前需求很大,咖啡市場大有可為,于是迅速調動資源進行選址、裝修、開業。
資深餐飲行業分析師汪洪棟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庫迪門店已達一定規模,加強供應鏈建設勢在必行,否則產品質量、服務及成本控制都將大受影響。
他認為,供應鏈對咖啡品牌非常重要,咖啡豆品質、配方比例及烘培程度決定了咖啡口味。僅僅依靠第三方,咖啡口味、質量以及利潤空間都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強調供應鏈之余咖啡品牌的重要,“供應鏈是未來競爭的核心,供應鏈的完整度決定了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庫迪布局供應鏈,從前瞻性角度而言沒有錯。”
對于庫迪布局供應鏈的相關事宜,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庫迪,截至發稿未獲有效回應。
賽道競爭激烈,供應鏈建設勢在必行
2022年以來,咖啡市場競爭激烈,投資機構也在加碼這一賽道。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初,涉及咖啡相關的融資達到12起,領域不僅局限在咖啡品牌培養,還延伸到產業鏈上游,如咖啡機品牌、咖啡品牌管理服務、上游原材料等。
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咖啡市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預計2020年至202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27.2%,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萬億元。
咖啡市場規模達,但競爭也異常激烈,既有星巴克、Tims、COSTA等歐美老牌企業,也有瑞幸、幸運咖、M Stand等本土選手。此外,多家大型企業也在試水咖啡業務,中石油設立自有連鎖咖啡品牌“好客咖啡”、李寧推出“寧咖啡NING COFFEE”等。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到1.08萬家,在眾多咖啡品牌中門店數排名第一;其次是星巴克和庫迪,門店數量均超6000家。其余品牌如幸運咖、M Stand等,門店數量則遠遠落后。
瑞幸的營收規模已在中國市場拔得頭籌。據最新財報,瑞幸在今年二季度的營收突破8.55億美元,首次超過星巴克中國的8.22億美元。
瑞幸、星巴克等咖啡品牌的供應鏈建設已較為完善。瑞幸早已形成了固定、優質的咖啡豆來源,自建咖啡烘焙工廠及完善的物流方案。自建的咖啡烘焙工廠已在2021年投入使用。2022年,瑞幸咖啡還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投資1.2億美元建設集咖啡研發、烘焙生產、銷售和物流分撥為一體的全自動化生產基地。
星巴克的在全球已有至少7家咖啡烘焙工廠,在中國的昆山烘焙工廠已于今年9月投產,投產后將烘焙包括中國在內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時代周報亦注意到,消費者在黑貓質量平臺、小紅書等平臺對庫迪咖啡多有抱怨,吐槽庫迪咖啡口味欠佳、活動樣品缺貨等。這也提醒庫迪咖啡要進一步加強供應鏈建設。
快馬加鞭,趕超瑞幸?
從瘋狂擴張,到加緊布局供應鏈,庫迪身上總隱隱有著瑞幸當年的影子。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庫迪成為陸正耀的“復仇工具”。
1969年出生的陸正耀曾在資本市場顯赫一時,風頭無兩,屢屢創造商業奇跡,一手打造神州租車。2017年,陸正耀轉向快消市場,創辦瑞幸,兩年后就將瑞幸送上納斯達克。
2020年,黑天鵝突至,財務造假事件將陸正耀和瑞幸打入谷底,瑞幸股價暴跌,陸正耀也被踢出核心團隊,失去瑞幸的控制權。之后,陸正耀先后進軍小面與預制菜行業,未能掀起大浪。兜兜轉轉下,他又將目光瞄準咖啡賽道。
2022年,陸正耀重返咖啡市場,推出庫迪品牌。習慣了高舉高打的陸正耀,通過聯營模式將門店復制到全國各地。
和瑞幸類型,庫迪同樣大舉“平民咖啡”招牌,將低價策略執行得更為徹底。相比瑞幸,庫迪咖啡的價格更低。以兩大品牌小程序價格為例,庫迪咖啡價格幅度在8.8元至17.9元之間,其中,有至少兩款美式咖啡價格降至12.5元。反觀瑞幸,仍有多款產品定價超過20元。在第三方平臺,庫迪已將促銷價降至3元-9元,通過網紅不間斷發放優惠券。
庫迪和瑞幸之間的關系,欲理還休。
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庫迪咖啡核心團隊50%來自前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團隊,剩下50%來自新吸納的年輕人。
今年9月,瑞幸聯手茅臺推出“醬香拿鐵”,火速出圈,獲得市場空前關注。瑞幸咖啡官方微博顯示,“醬香拿鐵”推出首日銷量突破542萬杯,銷售額突破億元。庫迪此后果斷推出“米乳拿鐵”,但效果難以前者相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