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奇銳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隨著巴以沖突加劇,多個在以色列布局有業務的時尚品牌開始作出反應。
Zara是最新宣布暫停以色列業務的時尚品牌。根據時尚商業媒體Fashion Network的報道,西班牙Inditex集團共關閉了84家位于以色列的特許經營門店。但目前該集團并未就員工人身安全以及相關財產損失發出聲明。
同樣來自西班牙的快時尚品牌Mango也決定關閉在以色列的約50家門店。其它作出類似舉措的服裝品牌還包括H&M。交通運輸受到的影響最為直接,包括達美航空在內的多個航空公司宣布停飛以色列。
由于國土面積小且距離歐洲較近,許多國際時尚品牌未在以色列境內布局生產線。交通運輸受到沖突影響放緩甚至停滯,無疑拉高了品牌的物流時間和成本。但在奢侈品行業,除了路易威登之外,迪奧和古馳等品牌依然開業運營。
過去20年,時尚行業開啟全球化進程,即通過工廠外遷來降低生產成本,也不斷開出新的門店開進行市場擴張以實現業績增長。對于2022年人均收入超過5萬美元的以色列而言,即使存在沖突風險,時尚品牌也不愿放過其中的機會。
和許多“承接”時尚行業擴張的國家類似,國際品牌的到來也推動了以色列當地時尚行業的發展。但不同之處在于,由于國土面積狹小,經驗轉移沒有讓以色列孵化出規模龐大的制衣行業。它走的是另一條道路。
大量資本聚集在以色列,提供了可進行揮霍消費的高凈值人群,也誕生出多個對時尚行業進行投資的公司。由以色列商人Samuel Ben-Avraham主導投資公司此前曾一度與Authentic Brands Group叫板爭奪紐約Barneys百貨,此前它已經對包括Kith在內的數個時尚品牌進行投資。
在供應方面,以色列的時尚行業主要是為國際時尚品牌提供生產技術。一家名為Browzwear的科技企業服務的客戶包括耐克和阿迪達斯,為它們提供滿足消費者定制化需求的3D試戴技術。此外,許多以色列的科技公司也為歐洲時尚品牌提供可持續業務支持。
以色列也有自己的時尚品牌。身體護理品牌Sabon和護膚品牌AHAVA是兩個較為中國消費者熟知的以色列品牌,前者近年加速在亞洲市場擴張并進駐天貓,后者已經被復星時尚收購。2021年因新冠離世的設計師Alber Elbaz則是以色列最為著名的時尚人物,他曾一度領導Lanvin復興。
和其它中東國家相比,以色列時尚行業顯然走在該地區前列。這主要得益于其較為世俗化的社會和較為發達的金融行業與科技行業。但從積極性來看,時尚品牌對以色列的投入并不算太多。雖然已經布局了零售業務,但重要的活動卻鮮少在當地舉辦。
作為對比,其它中東國家近年吸引了大量奢侈品牌開店,許多重要活動也在此落地。這些活動雖然常在迪拜或多哈等相對世俗化的阿拉伯城市舉辦,但各國之間的文化存在相似性,可以挖掘的市場潛力也更高。
貝恩咨詢的高級合伙人兼歐洲、非洲和中東大區時尚和奢侈品業務負責人Federica Levato曾對媒體表示,沙特阿拉伯的時尚市場價值在2022年已經超過20億歐元,成為海灣合作委員會中的第二大市場,僅次于阿聯酋。
而許多中東公司此前已經通過投資的方式來在時尚行業形成影響力。最為著名的是卡塔爾王室投資機構Mayhoola,它投資過的品牌包括Valentino、Balmain和Anya Hindmarch。倫敦哈羅德百貨背后的實際控制者則是卡塔爾主權財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