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剛剛完成“蛇吞象”式收購的新巨豐(301296.SZ)在登陸創業板滿一年后迎來巨量解禁,解禁數量占總股本的比例接近五成,長期處于“破發”的股價再次創下上市以來的新低。
10月10日晚間,新巨豐發布關于部分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本次解除限售股東戶數共計14戶,解除限售股份的數量約為2.09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49.6856%,限售期為自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之日起12個月,上市流通日為10月12日。
界面新聞注意到,以新巨豐10月10日的收盤價14.70元計算,此次解禁的市值高達30.72億元。在此背景下,10月11日新巨豐股價大跌6.80%,10月12日盤中刷出13.23元/股的新低,自上市以來長期處于18.19元/股的發行價之下。

面對即將來臨的巨量解禁,不止一名投資者在互動易平臺提出“質疑”,在當前股價已經“破發”的情況下,此番操作是否違反減持新規?
對此新巨豐回應稱,“公司相關股東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減持,截至目前未發生任何違規情況。公司也將持續關注其減持情況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具體從此次解禁涉及的14戶股東來看,其中包括新巨豐第二大股東BLACK RIVER FOOD 2 PTE. LTD(下稱“BRF”)、第三大股東青島海絲創新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第四大股東北京厚生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蘇州厚齊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等。
也就是說,在新巨豐前十大股東中,除了控股股東北京京巨豐能源控制設備有限公司(持股22.56%)、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08%,承諾限售期36個月)、西藏誠融信創業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7.65%,實控人系新巨豐實控人之一袁訓軍)外,其余前十大股東均在此次解除限售的范圍內。
需要關注的是,新巨豐的業務長期以來一直與伊利深度綁定。2015年,伊利通過增資持有新巨豐20%的股權,后經其他股東增資稀釋,伊利持有新巨豐18%的股份。
2019年至2021年,新巨豐對伊利的銷售額分別為6.80億元、7.11億元和8.68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高達73.13%、70.77%和70.29%。
或為規避關聯交易,2019年10月,伊利將其持有的新巨豐10.26%的股權轉讓給蘇州厚齊,將其持有的新巨豐2.94%的股權轉讓給BRF,截至股說明書簽署日,伊利持有新巨豐4.80%股權。
據悉,BRF目前是新巨豐第二大股東,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注冊地址為新加坡,主營業務為“資產管理-私募股權投資”。經過一系列股權轉讓后,由于伊利持有新巨豐的股權比例低于5%,根據規定,在其股權轉讓12個月后雙方將不再構成關聯交易。
公開資料顯示,新巨豐成立于2007年,專業從事生產液體食品無菌包裝材料,是國內為數不多能夠規?;a無菌包裝的企業,產品主要應用于伊利等國內乳企。2022年9月2日,新巨豐登陸創業板上市,成為內資控股的第一大無菌包裝材料供應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新巨豐宣布解禁的前一天,10月9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對紛美包裝(00468.HK)28.22%股權的收購,交易總對價9.98億港元(現約合人民幣9.31億元)已完成支付。
對于這一“蛇吞象”式的收購,新巨豐表示,通過本次投資,公司將與紛美包裝開展合作交流,對推進公司完善產品種類和市場布局有一定積極作用。
財通證券研報分析認為,“新巨豐是伊利的第一大國產無菌包裝供應商,而紛美是蒙牛的第一大國產無菌包裝供應商,雙方有望打通國內排名前二的乳企客戶資源,使得無菌包裝國產化替代陣營的實力更加強大,面對海外巨頭形成更有利的競爭格局?!?/span>
另據無菌包裝行業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新巨豐“入主”紛美,有望改變國內無菌包裝行業市場格局,加之公司產能進一步擴張,外資在國內無菌包裝行業的占比有望進一步降低,由外資主導的風險也會進一步下降。不僅如此,紛美包裝境外銷售占比在三成左右,借助紛美在海外建立的生產和銷售資源,有利于本土企業出海競爭。
盡管此番收購一波三折最終“靴子落地”,但在首發限售股巨量解禁的背景下,二級市場似乎對此并不買賬。
縱觀新巨豐登陸創業板一年多來的表現,公司股價“出道即巔峰”,上市首日觸及22.03元/股的高點,但自此便一蹶不振,長期處于“破發”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