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TCL中環自家產的TOPCon電池已遙遙領先,為何仍要外購電池做認證?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TCL中環自家產的TOPCon電池已遙遙領先,為何仍要外購電池做認證?

這算不算是一種“作弊”呢?

文|趕碳號

這已經是交易所對TCL中環138億可轉債再項融資項目的問詢三輪了!手握百億貨幣現金的TCL中環,仍然堅持138億再融資計劃,不變。

交易所的問題仍然集中在兩方面:募投項目尤其是103億廣州TOPCon電池項目的風險、賬上趴著百億現金仍要融資是否合理。

TCL中環在本輪回復中,透露出一些更為勁爆的信息:公司TOPCon電池量產效率現在已可碾壓晶科、鈞達等一眾同行,但與此同時,環晟提交德國萊茵TüV認證的疊瓦組件中的TOPCon電池,卻是外購的。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01、外購TOPCon電池,通過德國萊茵TüV認證

今年8月3日,環晟光伏宣布:“日前,TCL中環旗下環晟光伏N型疊瓦新品收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德國萊茵TüV的認證證書。版型為G12-68P的TOPCon疊瓦雙玻組件以優異表現,通過TüV萊茵光伏組件IEC標準的各項測試,高發電量、高可靠性受到權威認可……此次通過認證的N型68P雙玻組件,功率達705W,轉換效率達22.4%……”

能得到權威第三方機構認證,是件大好事。這件大好事,深交所也關注到了,在第三輪問詢函中問及:

“公司某款主要產品大功率雙玻組件部分第三方權威機構的認證,將于第三季度內完成,其他多款采用TOPCon電池的疊瓦組件的認證正在進行中,處于測試階段,預計在2024年1月底可完成。采用TOPCon電池的疊瓦組件認證進度情況,是否符合預期,認證是否存在重大障礙或風險,上述經認證的組件所采用的電池是否為外購電池……”

對此,TCL中環大大方方承認:“已完成認證的組件采用外采電池,亦正在進行替換為自產電池的TüV 認證測試。”

以上問題,實際上指向的是TCL中環在TOPCon電池方面的技術實力。其實,早在第二輪問詢函的時候,深交所就問及:TCL中環N 型電池的技術儲備情況、是否具備相應優勢等。”

TCL中環給予肯定答復,自稱技術領先,此次亦然:“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經獲得電池相關授權專利97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84項目 ;在上述電池專利中,N型TOPCon高效電池相關授權專利為53項,包括5項發明專利和48項實用新型,覆蓋了電池的結構設計、工藝、加工設備等關鍵環節。”

來源:TCL中環第三輪問詢函回復

先不說錯別字了——趕碳號也經常寫錯別字。既然公司技術這么領先,有這么多專利,那為什么認證的TOPCon疊瓦組件,非要外購電池呢?

TCL中環解釋,新產品認證周期約4-5 個月,公司在2023年3月開始送樣認證測試時,自己的TOPCon電池還沒量產,更何況單獨電池片的報備就需要3個月。公司TOPCon產線在今年8月已完成調試,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其他TOPCon 疊瓦組件產品認證,均采用自產電池。

這算不算是一種“作弊”呢?

對于這個疑問,光伏專業人士向趕碳號解釋:“一般這種認證就屬于市場進入的硬性要求,并不是什么榮譽證書。市場上確實也有外采電池進行第三方認證的情況,企業一般都不會對外詳細說明。”

交易所本著時時放心不下的心態,就是想了解,未來如果換成你自己的TOPCon電池,那還行不行呢?TCL中環拍著胸脯說,沒問題,我太行了,我現在已經25.7%了。

02、”關公戰秦瓊“式的比較方法

在9月12日,回復交易所第二輪問詢時,TCL中環稱:“公司N 型 TOPCon 高效太陽能電池產品性能先進,光電轉化效率大于25%。”

這算一個行業潛規則:一般的情況下,大于25%,就是基本就是25%持平或略高。當時,趕碳號還感慨:TCL中環太實在了!在當下TOPCon電池轉換效率普遍注水的情況下,有著工匠精神的TCL中環,自報的這個25%,基本是全行業墊底。

不過還不到一個月,即10月10晚,公司在回復交易所第三輪問詢時就有了新進展:“ 公司目前TOPCon電池量產光電轉換效率達到行業高水平的25.7%”

來源:TCL中環第三輪問詢函回復

不到一個月時間,在TCL中環自己制作的榜單中,該公司一舉躍升成TOPCon的頭部企業。對此,趕碳號有幾點看法。

第一,雖然是不到一個月轉換效率由25%躍升至25.7%,但是不能說完全不可能。客觀說,TCL中環的研發投入和功底還是相當深厚的。

第二,為了強調自己的電池轉換效率有多高,TCL中環這次學習了個別頭部企業的不好做法,有貶低同行之嫌。

在上述表單中,TCL中環引用的數據,是鈞達股份在去年10月披露轉換效率數據。鈞達股份至少是TOPCon電池這一輪產業化的領軍者之一。實際上,今年半年報時,鈞達股份就披露過:公司實現LPCVD技術改進以及SE技術的量產導入,已經將TOPCon電池量產效率,從年初的25%左右提升至25.5%以上。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TCL中環拿別人家去年、前年的老數據,來證明自己的現在做得有多么優秀了。

交易所在第二輪問詢函中就問及:TCL中環的募投項目成本是不是太高了?當時為了證明自己投資成本并不高,TCL中環給出了一組與同行比較的數據,來證明自己單位產能投資強度,與行業平均水平保持了一致。對比數據中,TCL中環拿隆基綠能2021年的數據作參照、放著天合光能2023年的數據不用、而選用天合光能2022年的數據,刻意回避TOPCon設備產能投資快速降本的客觀事實。

第三,回復函寫得實在太敷衍,信息披露低級錯誤頻現,上面的錯別字還是小事。在上述表格之中,“三孚新材”和表格內容毫不相干,難道是通用模板沒刪除干凈?

10月8日,TCL中環發布轉讓參股公司股權的公告,披露的國通信托股權結構,也和事實不符。一向閃耀著工程師文化、工匠精神光環的TCL中環,最近有點不太講求細節了。

第四,繼續差異化披露、差異化比較,讓投資者搞不清楚狀況。

第三輪問詢函回復原文這樣表述:“公司憑借在材料生長的差異化技術,持續優化電池隧穿氧化層、硼擴散方阻、ALD 厚度等關鍵性能參數,實現量產光電轉化效率最高達 25.7%。”

這種表述就說明公司實際上已經在量產了。既然有量產,在與同行做電池轉換效率比較的時候,就應該采用同一指標——量產良率。

但是TCL中環,再次刻意避開了量產良率,而是談“工程試驗線”、“產線產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稱以上“綜合超過85%”。

就“一致性和直通率”,趕碳號特別請教了專業人士。一致性指的是產品性能參數測試結果的集中度比較高,不會太離散。產品從開始生產到生產結束,中間沒有任何的返修過程。直通率是這種產品的良率。

若也采用產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指標,現在的一線大廠一般98%-99%。一般來說只有達到95%才具有量產價值。

不過,也有專家稱:若是工程試驗線產線,一開始產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綜合超過85%,也還是不錯的。

若25.7%電池轉換效率,對應的是這樣“工程試驗線”“產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而公司拿這個去和同行量產效率做比較,以證明自己在TOPCon電池上的領先,合適嗎?

TCL中環25.7%的轉換效率所對應的量產良率,究竟是多少呢?

03、未來3年,50%的復合增長率?

一個謊言,往往需要更多個謊言去掩蓋。一個信口開河的敷衍,往往也需要更多理由去解釋。

在第二輪問詢函中,交易所問及TCL中環斥資百億下場做電池,未來如何應對產能過剩。

公司回復:“報告期內公司組件銷量復合增長率為 87.11%。假設未來3年按每年 50%的訂單增長率測算,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公司每年訂單量分別為16.32GW、24.48GW和36.72 GW。項目二建成后 TOPCon 電池產能將新增25GW,電池總產能為 27GW。”這么預計,未來訂單可以匹配產能。

就是針對這一點,深交所在第三輪問詢函中提問:你在2023 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率都下降了,憑什么預計自己未來三年仍能保持30%的增速?

簡單總結一下TCL中環的回復:

第一,未來多晶硅原材料呈現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較低;第二,公司有工業4.0;第三,公司有供應鏈體系和全球化布局。若是沒有看明白,那應該是趕碳號沒有總結好。

近幾年光伏產業保持了高增長,但未來三年光伏行業仍然能保持50%的增長速度嗎?TCL中環是否考慮過整個光伏行業越來越卷的現實,不遠的未來光伏產能過剩的現實會不會波及自己?是否考慮過國際貿易特別是歐洲市場對光伏需求可能會階段性下降的不利影響?

另外,TCL中環在電池、組件領域的競爭力,會優于隆基、晶科、晶澳、天合光能這些老玩家嗎?環晟虧錢,也不是一年兩年了。未來是TCL中環碾壓老玩家們,還是被老玩家們吊打呢?

04、靈魂拷問,真的缺錢嗎?

A股融資環境,階段性、有針對性收緊,既是趨勢,也是現實。目前,有企業審時度勢,已經撤回IPO、再融資申請,亦有企業減少融資額度。

TCL中環出于業務發展需要,堅持138億元融資不動搖。的確如此,如果行業進入微利時代,殘酷的存量博弈中,每一分錢對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交易所不得不再次質問,公司真的缺錢嗎。

第一次交易所問詢時,TCL中環回復了:未來三年,公司計劃重大項目資金支出為464億元。再算上分紅、償債等資金需求,公司未來的資金缺口還有228億元。

第二次交易所問詢時,TCL中環堅稱很缺錢,口徑不放松:“綜合考量未來三年營運資金需求、重大項目支出安排、貨幣資金、銀行授信及貸款余額等因素,預計公司未來三年資金缺口為 2,284,037.45萬元”。

于是就引出了交易所第三輪問詢“大額償債資金需求的測算依據”是什么?

TCL中環這樣回復:“以1-3 年期限授信額度已使用情況測算大額償債資金需求,上述測算主要系考慮到1-3 年期限授信額度在未來三年將產生償債需求,以此為測算依據。”

可是,哪家公司沒有銀行貸款呢?

償債需求更應該看資產負債率。為了證明自己負債率高,TCL中環又列了一個表格。TCL中環再一次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數據!

來源:TCL中環第三輪問詢函回復

趕碳號統計才發現,原來TCL中環負債率控制得這么優秀,負債率甚至比隆基、通威都要低。TCL中環拿未來幾年的償債來說自己缺錢,現在看倒是有點像在炫富了。

來源:WIND

尾聲

最近,不缺錢又要IPO融資的,有一個著名案例,就是浙江國祥。該公司擬募資7.37億元,其中5.37億元用于項目建設,而2億元用于補充運營資金項目。與此同時,該公司上市前的理財資金就高達9個億。不缺錢還上市,不是圈錢是什么呢?

TCL中環也真的不差錢。交易所三次問詢,其實就一個核心問題:硅片龍頭TCL中環賬上躺著百億現金,仍要融資138億,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環股份

135
  • 受緬甸地震影響,TCL中環上調硅片報價
  • TCL中環:公司及子公司目前不涉及固態電池業務及項目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TCL中環自家產的TOPCon電池已遙遙領先,為何仍要外購電池做認證?

這算不算是一種“作弊”呢?

文|趕碳號

這已經是交易所對TCL中環138億可轉債再項融資項目的問詢三輪了!手握百億貨幣現金的TCL中環,仍然堅持138億再融資計劃,不變。

交易所的問題仍然集中在兩方面:募投項目尤其是103億廣州TOPCon電池項目的風險、賬上趴著百億現金仍要融資是否合理。

TCL中環在本輪回復中,透露出一些更為勁爆的信息:公司TOPCon電池量產效率現在已可碾壓晶科、鈞達等一眾同行,但與此同時,環晟提交德國萊茵TüV認證的疊瓦組件中的TOPCon電池,卻是外購的。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01、外購TOPCon電池,通過德國萊茵TüV認證

今年8月3日,環晟光伏宣布:“日前,TCL中環旗下環晟光伏N型疊瓦新品收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德國萊茵TüV的認證證書。版型為G12-68P的TOPCon疊瓦雙玻組件以優異表現,通過TüV萊茵光伏組件IEC標準的各項測試,高發電量、高可靠性受到權威認可……此次通過認證的N型68P雙玻組件,功率達705W,轉換效率達22.4%……”

能得到權威第三方機構認證,是件大好事。這件大好事,深交所也關注到了,在第三輪問詢函中問及:

“公司某款主要產品大功率雙玻組件部分第三方權威機構的認證,將于第三季度內完成,其他多款采用TOPCon電池的疊瓦組件的認證正在進行中,處于測試階段,預計在2024年1月底可完成。采用TOPCon電池的疊瓦組件認證進度情況,是否符合預期,認證是否存在重大障礙或風險,上述經認證的組件所采用的電池是否為外購電池……”

對此,TCL中環大大方方承認:“已完成認證的組件采用外采電池,亦正在進行替換為自產電池的TüV 認證測試。”

以上問題,實際上指向的是TCL中環在TOPCon電池方面的技術實力。其實,早在第二輪問詢函的時候,深交所就問及:TCL中環N 型電池的技術儲備情況、是否具備相應優勢等。”

TCL中環給予肯定答復,自稱技術領先,此次亦然:“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經獲得電池相關授權專利97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84項目 ;在上述電池專利中,N型TOPCon高效電池相關授權專利為53項,包括5項發明專利和48項實用新型,覆蓋了電池的結構設計、工藝、加工設備等關鍵環節。”

來源:TCL中環第三輪問詢函回復

先不說錯別字了——趕碳號也經常寫錯別字。既然公司技術這么領先,有這么多專利,那為什么認證的TOPCon疊瓦組件,非要外購電池呢?

TCL中環解釋,新產品認證周期約4-5 個月,公司在2023年3月開始送樣認證測試時,自己的TOPCon電池還沒量產,更何況單獨電池片的報備就需要3個月。公司TOPCon產線在今年8月已完成調試,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其他TOPCon 疊瓦組件產品認證,均采用自產電池。

這算不算是一種“作弊”呢?

對于這個疑問,光伏專業人士向趕碳號解釋:“一般這種認證就屬于市場進入的硬性要求,并不是什么榮譽證書。市場上確實也有外采電池進行第三方認證的情況,企業一般都不會對外詳細說明。”

交易所本著時時放心不下的心態,就是想了解,未來如果換成你自己的TOPCon電池,那還行不行呢?TCL中環拍著胸脯說,沒問題,我太行了,我現在已經25.7%了。

02、”關公戰秦瓊“式的比較方法

在9月12日,回復交易所第二輪問詢時,TCL中環稱:“公司N 型 TOPCon 高效太陽能電池產品性能先進,光電轉化效率大于25%。”

這算一個行業潛規則:一般的情況下,大于25%,就是基本就是25%持平或略高。當時,趕碳號還感慨:TCL中環太實在了!在當下TOPCon電池轉換效率普遍注水的情況下,有著工匠精神的TCL中環,自報的這個25%,基本是全行業墊底。

不過還不到一個月,即10月10晚,公司在回復交易所第三輪問詢時就有了新進展:“ 公司目前TOPCon電池量產光電轉換效率達到行業高水平的25.7%”

來源:TCL中環第三輪問詢函回復

不到一個月時間,在TCL中環自己制作的榜單中,該公司一舉躍升成TOPCon的頭部企業。對此,趕碳號有幾點看法。

第一,雖然是不到一個月轉換效率由25%躍升至25.7%,但是不能說完全不可能。客觀說,TCL中環的研發投入和功底還是相當深厚的。

第二,為了強調自己的電池轉換效率有多高,TCL中環這次學習了個別頭部企業的不好做法,有貶低同行之嫌。

在上述表單中,TCL中環引用的數據,是鈞達股份在去年10月披露轉換效率數據。鈞達股份至少是TOPCon電池這一輪產業化的領軍者之一。實際上,今年半年報時,鈞達股份就披露過:公司實現LPCVD技術改進以及SE技術的量產導入,已經將TOPCon電池量產效率,從年初的25%左右提升至25.5%以上。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TCL中環拿別人家去年、前年的老數據,來證明自己的現在做得有多么優秀了。

交易所在第二輪問詢函中就問及:TCL中環的募投項目成本是不是太高了?當時為了證明自己投資成本并不高,TCL中環給出了一組與同行比較的數據,來證明自己單位產能投資強度,與行業平均水平保持了一致。對比數據中,TCL中環拿隆基綠能2021年的數據作參照、放著天合光能2023年的數據不用、而選用天合光能2022年的數據,刻意回避TOPCon設備產能投資快速降本的客觀事實。

第三,回復函寫得實在太敷衍,信息披露低級錯誤頻現,上面的錯別字還是小事。在上述表格之中,“三孚新材”和表格內容毫不相干,難道是通用模板沒刪除干凈?

10月8日,TCL中環發布轉讓參股公司股權的公告,披露的國通信托股權結構,也和事實不符。一向閃耀著工程師文化、工匠精神光環的TCL中環,最近有點不太講求細節了。

第四,繼續差異化披露、差異化比較,讓投資者搞不清楚狀況。

第三輪問詢函回復原文這樣表述:“公司憑借在材料生長的差異化技術,持續優化電池隧穿氧化層、硼擴散方阻、ALD 厚度等關鍵性能參數,實現量產光電轉化效率最高達 25.7%。”

這種表述就說明公司實際上已經在量產了。既然有量產,在與同行做電池轉換效率比較的時候,就應該采用同一指標——量產良率。

但是TCL中環,再次刻意避開了量產良率,而是談“工程試驗線”、“產線產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稱以上“綜合超過85%”。

就“一致性和直通率”,趕碳號特別請教了專業人士。一致性指的是產品性能參數測試結果的集中度比較高,不會太離散。產品從開始生產到生產結束,中間沒有任何的返修過程。直通率是這種產品的良率。

若也采用產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指標,現在的一線大廠一般98%-99%。一般來說只有達到95%才具有量產價值。

不過,也有專家稱:若是工程試驗線產線,一開始產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綜合超過85%,也還是不錯的。

若25.7%電池轉換效率,對應的是這樣“工程試驗線”“產品良率、一致性和直通率”,而公司拿這個去和同行量產效率做比較,以證明自己在TOPCon電池上的領先,合適嗎?

TCL中環25.7%的轉換效率所對應的量產良率,究竟是多少呢?

03、未來3年,50%的復合增長率?

一個謊言,往往需要更多個謊言去掩蓋。一個信口開河的敷衍,往往也需要更多理由去解釋。

在第二輪問詢函中,交易所問及TCL中環斥資百億下場做電池,未來如何應對產能過剩。

公司回復:“報告期內公司組件銷量復合增長率為 87.11%。假設未來3年按每年 50%的訂單增長率測算,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公司每年訂單量分別為16.32GW、24.48GW和36.72 GW。項目二建成后 TOPCon 電池產能將新增25GW,電池總產能為 27GW。”這么預計,未來訂單可以匹配產能。

就是針對這一點,深交所在第三輪問詢函中提問:你在2023 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率都下降了,憑什么預計自己未來三年仍能保持30%的增速?

簡單總結一下TCL中環的回復:

第一,未來多晶硅原材料呈現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較低;第二,公司有工業4.0;第三,公司有供應鏈體系和全球化布局。若是沒有看明白,那應該是趕碳號沒有總結好。

近幾年光伏產業保持了高增長,但未來三年光伏行業仍然能保持50%的增長速度嗎?TCL中環是否考慮過整個光伏行業越來越卷的現實,不遠的未來光伏產能過剩的現實會不會波及自己?是否考慮過國際貿易特別是歐洲市場對光伏需求可能會階段性下降的不利影響?

另外,TCL中環在電池、組件領域的競爭力,會優于隆基、晶科、晶澳、天合光能這些老玩家嗎?環晟虧錢,也不是一年兩年了。未來是TCL中環碾壓老玩家們,還是被老玩家們吊打呢?

04、靈魂拷問,真的缺錢嗎?

A股融資環境,階段性、有針對性收緊,既是趨勢,也是現實。目前,有企業審時度勢,已經撤回IPO、再融資申請,亦有企業減少融資額度。

TCL中環出于業務發展需要,堅持138億元融資不動搖。的確如此,如果行業進入微利時代,殘酷的存量博弈中,每一分錢對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交易所不得不再次質問,公司真的缺錢嗎。

第一次交易所問詢時,TCL中環回復了:未來三年,公司計劃重大項目資金支出為464億元。再算上分紅、償債等資金需求,公司未來的資金缺口還有228億元。

第二次交易所問詢時,TCL中環堅稱很缺錢,口徑不放松:“綜合考量未來三年營運資金需求、重大項目支出安排、貨幣資金、銀行授信及貸款余額等因素,預計公司未來三年資金缺口為 2,284,037.45萬元”。

于是就引出了交易所第三輪問詢“大額償債資金需求的測算依據”是什么?

TCL中環這樣回復:“以1-3 年期限授信額度已使用情況測算大額償債資金需求,上述測算主要系考慮到1-3 年期限授信額度在未來三年將產生償債需求,以此為測算依據。”

可是,哪家公司沒有銀行貸款呢?

償債需求更應該看資產負債率。為了證明自己負債率高,TCL中環又列了一個表格。TCL中環再一次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數據!

來源:TCL中環第三輪問詢函回復

趕碳號統計才發現,原來TCL中環負債率控制得這么優秀,負債率甚至比隆基、通威都要低。TCL中環拿未來幾年的償債來說自己缺錢,現在看倒是有點像在炫富了。

來源:WIND

尾聲

最近,不缺錢又要IPO融資的,有一個著名案例,就是浙江國祥。該公司擬募資7.37億元,其中5.37億元用于項目建設,而2億元用于補充運營資金項目。與此同時,該公司上市前的理財資金就高達9個億。不缺錢還上市,不是圈錢是什么呢?

TCL中環也真的不差錢。交易所三次問詢,其實就一個核心問題:硅片龍頭TCL中環賬上躺著百億現金,仍要融資138億,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马山县| 永寿县| 泾源县| 泰和县| 淮安市| 门源| 延庆县| 黔西| 雷州市| 连州市| 龙川县| 翁牛特旗| 梅州市| 文昌市| 泸溪县| 中方县| 察隅县| 黔西县| 海丰县| 根河市| 视频| 尉犁县| 马尔康县| 衡东县| 衢州市| 抚宁县| 蓬安县| 定南县| 潜江市| 东丰县| 区。| 石屏县| 济南市| 饶阳县| 思南县| 玉田县| 桑植县| 沭阳县| 富平县|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