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瑾財經 大釗
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新能源車競爭尤甚。
隨著車市迎來“金九銀十”旺季,疊加車企持續發力加大供給,在政策的推動下,外界預估新能源車產業預期向好。
“這段時間進店看車的顧客明顯增加了,”北京市藍色港灣蔚來NIO House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現在價格有優惠,很多客戶進店來咨詢,另一方面我們新展車EC6已經到店,也有一部分客戶是沖著新車來的。”
同時從下半年開始,廣東、江西、河南等地區以及各車企開啟了新一輪汽車促銷潮。
廣東省推動放寬廣州、深圳“限牌”政策,江西省發放消費券、舉辦汽車節,河南將購車補貼政策延續至2023年12月底;廣汽集團旗下合資品牌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及自主品牌廣汽傳祺,宣布購燃油車送“粵A”藍牌活動;零跑汽車、奇瑞新能源調整部分車型售價,降價出售或提供汽車補貼等等。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地方鼓勵汽車消費政策較為直接、針對性較強,通過發放消費券或給予置換補貼等加速潛在消費者的需求,使更多的消費意愿得到釋放,短期內可以大幅拉動銷量。
落實到汽車的終端消費,補貼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實際消費價格,進而增加消費量。消費數量的增加會對車企產生正向反饋,進而促進生產,并帶動上下游產業以及相應關聯產品的消費,由此產生疊加效應。
“降價潮”敲開金九銀十
今年以來,汽車降價一波接著一波,多數新能源車企都卷入其中。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8月份,上汽大眾、特斯拉、奇瑞、長城、蔚來、理想、零跑、哪吒、極氪等十余家汽車廠商通過官方直降、限時優惠、限時補貼、下調新上市車型售價等方式加入到汽車降價行列。
在這一輪汽車降價帶動下,乘用車市場迎來銷售高峰。
乘聯會數據顯示,8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192.3萬輛,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8.8%;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71.6萬輛,同比增長34.5%,環比增長11.8%。
8月末至今,“價格戰”進一步加劇。
8月30日,理想汽車率先推出限時保險補貼,在8月30日至9月30日期間定購理想L9、L8、L7任一車型并通過合作保險機構購買車險的車主,可享保險補貼1萬元。
9月第一天,特斯拉祭出“王炸”,Model S雙電機全輪驅動版售價下調5.6萬元至69.89萬元,三電機全輪驅動版價格下調13萬元至82.89萬元;Model X雙電機全輪驅動版價格下調9.8萬元至73.89萬元,三電機全輪驅動版價格下調15.1萬元至83.89萬元。
同一天,蔚來、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廣汽埃安等新勢力車企也紛紛跟進。
蔚來9月支付定金購買新車的用戶,提車后可獲贈萬元購車禮包,除30張換電體驗券外還有2000元車商城抵用券、價值4560元的NOP+1年免費使用權和10000購車積分。
小鵬汽車推出全新P7i車型限時購車優惠政策,消費者購車可任選24期0息或10000元尾款減免購車方案,同時價值6000元的丹拿Confidence系列原裝音響免費升級。
零跑汽車宣布旗下零跑T03系列車型至高可享1萬元官方補貼。
廣汽埃安旗下昊鉑品牌首款車型昊鉑GT也下調價格,原710后驅超充版車型售價下調2萬元至23.99萬元。
隨后,吉利汽車、比亞迪、奇瑞汽車、長城汽車、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傳統車企也紛紛推出優惠活動。
一系列優惠舉措推出后,消費者新能源車消費展現出極大地熱情。
據乘聯會數據,9月1日-24日,乘用車市場零售125.6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3%,較上月同期增長6%,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446.8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新能源車市場零售50.8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33%,較上月同期增長11%,今年以來累計零售495.1萬輛,同比增長36%。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我們,8月以來的這次降價與年初的降價不同。年初的兩次降價,一次是特斯拉的降價帶動了整個新能源汽車降價,許多車企被迫下調價格。另一次是3月份東風汽車集團通過當地政府的補貼發起的降價,其他車企也是被迫降價。而8月份以來的這一輪降價是全面開花,很多企業同時宣布降價,包括新能源汽車也包括燃油車,這說明車企的經營壓力非常大,庫存壓力同樣很大。
新能源汽車面臨多重挑戰
今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導致部分車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窘境。
2023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營業總收入約為619.11億元,同比增長約27.1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9.66億元,同比下滑約48.42%。
長城汽車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約為699.71億元,同比增長12.6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61億元,同比下滑75.69%。
今年初,特斯拉大幅降價,隨后30多個汽車品牌跟進降價,雖在短期刺激了銷量,但也造成車企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下降。
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整車制造毛利率為1.22%,較上年同期減少1.68個百分點;長城汽車毛利率為16.85%,較上年同期減少1.53個百分點;長安汽車汽車毛利率為17.54%,較上年同期減少2.28個百分點。
在造車新勢力中,小鵬汽車毛利率下滑最明顯。今年二季度,小鵬汽車毛利率為-3.9%,相比去年同期的10.88%同比降幅超過135%。同在二季度,蔚來的毛利率只有0.99%,同比降幅超過92%,理想汽車的毛利率同比微增1.17%。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宏觀經濟回暖將逐漸向汽車市場傳導。伴隨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等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汽車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市場需求有望持續恢復。“汽車產業加快重塑,產品與技術迭代、產業鏈重構、商業模式和組織變革的速度遠超預期,車市淘汰賽將加速進行,行業迎來轉型變革的關鍵節點。”
實際上,國內新能源車蓬勃發展的勢頭正勁,但其中也潛藏著暗礁。
中國銀河證券指出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面臨的三大挑戰。
第一大挑戰是結構性產能不均。結構上,國內新能源汽車低端產能過剩與高端產能不足并存。出現了盲目擴張、投資過熱的趨勢,一些低水平企業采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產品從設計到制造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第二大挑戰是市場競爭。這種競爭既來自傳統燃油汽車,也來自國外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例如美國新能源車龍頭特斯拉,拉低成本降價搶占中低端市場,以鞏固其在高端電動車領域的霸主地位,并不斷推出新的商業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引領行業變革。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與國際上先進的新能源汽車也仍然有較大差距。
第三大挑戰是資源環境的制約。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增加,全球金屬資源爭奪日益激烈。而我國金屬鋰、鈷等主要動力電池資源缺乏,資源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挑戰較大。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用電清潔化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于是“下沉”和“出海”成為新能源汽車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
面對清晰可見的國內高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天花板,在未來兩大新能源汽車增量市場中,價格敏感度較高且新能源基礎配套設施有待完善的下沉市場,有望成為15萬以內高性價比混動新能源車型的主戰場。
而對于純電車型,也是中國眾多造車新勢力的核心腹地,下沉可謂困難重重、挑戰極大。
一方面,新勢力OEM在高線城市多年累積的優質續航補能體驗和售后服務難以下沉。另一方面,價格優勢顯著但續航和動力性有限,城市通勤特征突出的A0、A00純電車型則與低線市場用戶需求錯配。
因此對于價格集中分布于高低兩端的純電車型而言,在國內高線城市滲透見頂后,廣闊的海外市場將支撐起重要的第二增長曲線。以歐洲、東南亞、GCC海灣國家以及南美為代表的海外市場正在復刻中國大中城市新能源汽車需求軌跡。
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中國新能源車加快出口步伐,出口規模已從2020年的22.3萬輛一路走強至去年的67.9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達到63.6萬輛,同比增長150%,歐洲正是出口主力地區。
按照往年的情況,9月10月是一年中汽車銷售的旺季,一般會占到全年銷售額度的18%左右。可以預見的是,今年的“金九銀十”仍將延續這一傳統,且有望銷量更上一層樓。但是在火爆的市場之外,新能源車企們必須要開始重視整個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并重新開始籌劃自己的市場策略。
參考資料:
《汽車行業:“金九銀十”旺季將至,車展新車提振銷量》,中國銀河證券
《慕尼黑車展有望推動中國品牌出海再加速,促消費政策加持“金九銀十”旺季可期》,信達證券
《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仲量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