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界面新聞編輯 | 趙柏源
理想汽車正試圖通過擴大對智能駕駛人才的招聘,以盡快彌補智能駕駛領域的短板。這是其與AITO問界近期展開的市場競爭中,最為劣勢的一項。
10月10日,理想汽車招聘公眾號發布智能駕駛團隊招聘特輯,對外開放算法工程師、大模型工程師、軟硬件工程師、測試工程師以及運營類共計50個社招崗位。工作地點包括北京、上海和深圳。
在第三方招聘平臺,界面新聞注意到,智能駕駛算法工程師起薪在3萬元左右,大模型與自動駕駛相關的崗位,最高月薪可以達到9萬元。
早期理想汽車在智能駕駛上的動作較為謹慎,對國內汽車公司高速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導航輔助駕駛)的發展時間一度出現誤判,導致理想汽車是“蔚小理”三家中智能技術發展相對落后的一家,其自動駕駛研發起步最晚。
得益于2021年特斯拉提出的基于視覺系統的3D感知自動駕駛系統(BEV+Transformer),行業智能駕駛發展路徑從依賴高精地圖獲取車輛道路信息轉向了“重感知、輕地圖”的模式。而技術路徑的切換也讓理想汽車有機會與小鵬汽車、華為等頭部智能駕駛研發廠商處于同一起跑線。
今年,理想汽車高調對外發布的城市NOA技術和通勤模式,公開表示是業內首家不依賴高精地圖實現城區智能輔助駕駛的汽車公司。在成都車展上,理想汽車宣布從9月起向早鳥用戶推送通勤NOA的內測版本,預計將于今年12月覆蓋至全國100座城市。
但是,高精地圖圖商四維圖新研究發現,理想汽車等目前聲稱“無圖”的汽車公司,遮住所有傳感器之后,仍然有地圖信息,說明這些企業仍然采用了地圖方案。
另外,理想汽車的開城計劃僅限于早鳥用戶可以享受,與小鵬汽車和華為之間的落地計劃存在差距,這也引發外界對理想汽車智能駕駛功能實際落地能力的質疑。
尤其在搭載了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問界新M7上市后,其連續高漲的訂單量對處于同一競爭維度的理想汽車造成不小的壓力。這款新上市車型同樣定位中大型增程式SUV,售價比理想L7、L8更便宜的同時,智能駕駛功能還領先一籌。
常年關注終端市場的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表示,問界新M7的對比競品主要為理想L7和L8。此前部分客戶流向理想汽車,但受智駕能力和性價比因素影響,理想汽車客戶開始回流至問界新M7。理想L7和L8的售價區間為31.98至39.98萬元。
與此同時,問界新M7在一定程度上還實現了智能駕駛功能的破圈,這是“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攻克的方向。據車FANS一線調查發現,問界在社交平臺直播智能駕駛為門店帶來海量進店,而這部分消費者關注智能駕駛帶來的安全性。
好在目前理想汽車已經有充沛的資金儲備,可以為追趕智能駕駛研發進度投入大量資源。今年二季度理想汽車營業收入高達286.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公司自由現金流高達737.7億元,環比增長42.8%。
理想汽車的另一優勢在于賣出了足夠多的車,銷量還有望繼續增長,能為自動駕駛訓練提供大量的道路數據。今年前9月,理想汽車累計銷量高達24.42萬輛,遠超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
據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杰透露,截至8月,理想汽車的自動駕駛訓練里程已經超過7億公里,這足以驅動理想城市NOA的能力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