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駕網 黃華丹
2008年,智駕君曾帶隊赴底特律訪問美國三大汽車總部,彼時底特律剛剛破產,市中心雜草叢生,而美國三大企業正經歷一輪破產保護風波,有華人業者表示,“在通用一位工作經年的清潔工與管理層的VP待遇相似。再不破產,美國三大已無法承擔過高的人力成本。”
那一次危機,是美國政府親自下場,美國三大車企通過破產重組重獲新生。
進入2023年,15年過去,一出相同的劇本似乎即將再次上演。
今天,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組織的大罷工已進入第四周,并引發廣泛的漣漪效應。
正在籌備下一輪總統選舉的拜登與特朗普也紛紛借勢支持UAW為自己拉籠選票。
這一事件已然成為美國各方勢力的秀場,但可能所有的作秀者都會成為輸家,對于正處于轉型期的美國三大汽車集團無疑是雪上加霜。
對此,馬斯克則直言,滿足罷工要求”無疑推動通用、福特及克萊斯勒進入破產的快車道。”
UAW對罷工的需求是漲薪40%,一周32小時工作制,以及同工同酬,以及退休保障、生活費津貼等。據估算,如果滿足罷工需求,將使三大汽車的用工成本從目前的64美元直接漲到150美元。
這一成本遠高于特斯拉45至50美元的用工成本,和國內車企的用工成本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對目前正處于電動化轉型中需要大量投入研發的三大車企將是致命的。
UAW主席肖恩·費恩(Shawn Fain)穿著“吃大戶”的T恤
10月6日,UAW主席肖恩·費恩(Shawn Fain)表示,罷工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將推遲擴大針對三大汽車制造商的罷工規模。
根據費恩公開的信息,本次最大的進展是通用同意將電池工廠的工人納入整體工會合同內。
此前,汽車制造商一直拒絕將電池廠納入主協議,稱這些工廠大多是與其他合作伙伴組建的合資企業,而納入主協議必須需要合資工廠的主要股東簽字。
費恩表示,“通用汽車已同意為公平過渡奠定基礎”,并稱通用汽車在與UAW的談判中“超越”了其他公司。通用汽車正與LG新能源合資建設三座Ultium電池工廠,并在印第安納州與三星SDI合作建設在美國的第四個電池工廠。
后續,UAW也將促使福特和Stellantis將其電池廠員工納入工會合同內。
這也是本次罷工UAW除漲薪外最大的訴求之一,即在汽車制造業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過渡時為工人提供利益保護。據估計,在車企電動化轉型中,可能導致3.5萬工作崗位的流失。
對工人而言,此次罷工是在電動化浪潮中為未來四年爭取一個穩定的合同。
但對三大車企而言,目前正是其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相對于特斯拉以及中國本土品牌來說,美國三大車企的轉型進度并沒有那么快。 一面是巨額的研發投入,一面是不足的產出。此前,通用曾發布電動化戰略,計劃在全球投入270億美元用于電動化轉型,僅在中國就計劃投入700億元人民幣。福特則計劃到2026年在全球投入500億美元用于電動化轉型。
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福特電動車業務虧損已達18億美元。而其對今年電動車業務虧損的預計則將達到45億美元。
在一定時間內,投入和虧損仍將是三大車企的主旋律。而工會的訴求,則更將使其雪上加霜。
對罷工訴求,福特、通用已部分同意
根據費恩于10月6日發表的演講,目前工會已在多個方面取得進展。
在薪資報酬方面,最初福特同意漲薪9%,經過三周罷工后,福特同意未來四年內漲薪23%,通用和Stellantis則同意漲薪20%。
UAW對此并不滿意,其最初提出的目標是實現40%的漲薪,與過去四年間車企高管的漲薪幅度保持一致,而過去四年間工人的薪資漲幅僅6%左右。
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UAW希望以至少30%的加薪幅度結束此次罷工,略低于最初提出的40%要求,不過據稱UAW認為30%的幅度不僅能夠滿足現有成員的要求,并能夠使其在非工會工廠組織工會。
在生活費用調整(cost-of-living adjustment,COLA)方面,三大汽車制造商中有兩家,即福特和Stellantis同意恢復到2007年的COLA政策,通用也有望達成一致。COLA可以幫助員工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保持薪酬價值。2009年,車企為削減成本而暫停了生活費調整制度。
此外,工會也對資方目前針對新老工人實行的兩套工資制度表達了強烈不滿。新工人,即“第二級”雇員時薪僅為資深工會工人的一半,且福利待遇更差。
如今的兩級工資制度是十多年前汽車公司面臨破產時制定的,第二級工資待遇工人每小時起薪為15.78美元,約為在職工人的一半,且不能享受同樣的主動醫療保健福利、養老金或退休人員醫療保險。且十多年間未發生變化。
經過罷工,工會已為新員工贏得了一些類似福利,但仍然存在不同的工人分類和工資等級,車企僅提議將工人加薪至最高一級的時間由過去的八年削減為四年。
而在對臨時工的權利保護方面,經過三周罷工,UAW為其爭取到的加薪條款是,通用和Stellantis將時薪加至每小時20美元,福特加至每小時21美元。臨時工通常僅用于短期工作,也沒有保護條款,UAW的罷工除了為其爭取到加薪,三家車企還就臨時工轉正做出了承諾。
據一位熟悉談判的知情人士表示,不同企業之間存在“基本差異”,使用臨時工最少的福特已同意將目前所有工作90天的臨時工轉為全職員工。
在利潤分享方面,車企試圖改變或降低利潤分成支付,以抵消其他增加的成本,而工會則希望計算公式能被優化。在這方面,三大車企采用的是利潤分享模式,而特斯拉則是采取了股權激勵模式,對車企來說,分享股權不需要直接支付現金,且由于特斯拉股價一直在漲,無論對企業還是員工似乎都是更具性價比的方案。
此外,工會還在就業保障、退休保障、技術工種等方面實現了進展。例如福特同意了一些核心的就業保障提案,比如因工廠關閉而罷工的權利,對于技術工種,工會在爭取每小時2美元的津貼,目前福特同意1.5美元的津貼,Stellantis同意1美元的津貼,而通用仍拒絕讓步。
至于工會關于每周工作32小時,同樣給付全額工資的要求,目前暫時沒有具體的談判進展。
此次UAW針對三大巨頭的罷工,從本質上是傳統汽車工人在電動化轉型浪潮中的一次抗爭。電動化意味著更多的自動化生產和更少的人工職位,以及由于工序簡化帶來的崗位流失,對工人們來說,此次罷工,也只是爭取4年內的一份短期穩定合同。
對三巨頭來說,在同樣前途未卜的電動化轉型大勢中,罷工帶來的影響亦不容小覷。馬斯克更是警告稱,滿足工會的要求將導致三巨頭破產。
此前,韓國現代汽車也發生了要求漲薪的罷工,不過雙方很快達成一致。
而UAW的本次罷工,由于勞資雙方都有較為充裕的儲備,據估計可能將持續1-2月之久。
由于通脹高企、勞動力短缺以及分配不均等問題,今年以來,美國包括影視、制造業在內的多個行業爆發了大規模罷工,除了UAW的罷工已進入第四周,10月4日,來自美國凱撒醫療集團工會聯盟的約7.5萬名醫護人員舉行了罷工行動,這也是美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醫療罷工事件。
罷工是工會和公司雙方財力的比拼
UAW全稱美國聯合汽車、航空航天和農業實施工人國際工會,是一個代表美國(包括波多黎各)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工人的美國工會。成立于1930年代,是工業組織大會 (CIO) 的一部分。
UAW以為汽車制造工人爭取高工資和養老金而聞名,但在1970年代后,它無法將外國汽車制造商在南方建造的汽車工廠納入工會,同時,由于自動化程度提高,勞動力使用減少,加之管理不善,制造業的流動及全球化程度的提高,UAW會員人數穩步下降。
目前,UAW在美國、加拿大和波多黎各擁有超過40萬名活躍成員和超過58萬名退休成員,而在70年代,其會員人數規模為100萬名。目前,UAW共有600多個地方工會,已與美國、加拿大和波多黎各共約1050名雇主簽訂了1750份合同。
自1935年成立以來,UAW一直與雇主發展創新的合作伙伴關系,并為其成員協商行業領先的工資和福利。UAW成員受益于許多集體談判的突破,包括:
第一個針對產業工人的雇主支付的健康保險計劃。
第一個生活費津貼。
在產品質量改進中發揮先鋒作用。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就業和收入保障條款。
以及全面的培訓和教育計劃。
UAW將此次罷工命名為“起立罷工”(Stand Up Strike),呼應1937年通用弗林特工廠的“靜坐罷工”,其計劃是逐步升級罷工,而不是讓所有14.6萬名汽車工人立即下崗。
目前,UAW約有25000名汽車工人已經罷工,尚不到其所代表汽車工人的五分之一。目前,UAW也尚未將罷工瞄準三大汽車制造商生產利潤最高的車型,即全尺寸皮卡的工廠。
但對汽車制造商已經造成了足夠的痛苦。
對于勞資雙方來說,罷工與談判是一場財力的博弈。工會準備了8.25億美元的資金用于為參加罷工的工人提供支持。從罷工第八天開始,罷工工人每周可從罷工基金獲得500美元的付款。同時,因罷工而從其他工廠被解雇的工人每周也將從罷工基金中獲得500美元,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資格領取失業救濟金。同時,罷工期間的醫療類臨時支出也可由工會來承擔。據估計,工會的這筆資金大約可支持罷工持續11周。
工會的收入來自三個渠道:一是會員費,每位加入工會的會員都需要繳納會費,對于在職員工,目前的會員費為月工資的1.44%;二是政府撥款,因為工會具有公益性質,因而也能拿到政府撥款;三是企業經濟補助,這部分相對較少。
而在汽車制造商這邊,其同樣具有豐富的斗爭經驗。除了資金儲備,車企們通常還會保留大量庫存車,以確保在停工時依然有新車可賣。
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汽車股票分析師戴維·惠斯頓(David Whiston)估計,如果所有工廠的工人都舉行罷工,通用汽車或將能堅持六個月,福特則可能堅持十個月,才達到運營業務所需的最低現金水平。
但由于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公司的工廠正在罷工,因此汽車制造商的生存時間可能會比這長得多。
不過,從庫存車輛來估計,據美國最大汽車O2O交易平臺Cox Automotive表示,2019年進行談判時,美國汽車供應量為373萬輛,基本上足以維持當時正常條件下86天的銷售,而目前行業庫存接近200萬臺,只夠維持56天的銷售供應。 標準普爾全球流動性預計,本次為期10周的罷工將帶來150萬輛汽車的產量損失。 根據美國銀行高級汽車行業分析師John Murphy認為,這場罷工可能會持續1-2個月。
三大車企沒有能力滿足工會的要求
本次談判,UAW最初提出的要求是對工人加薪40%,并提高固定福利和養老金等。而在底特律車企三巨頭看來這是“漫天要價”,并將威脅到他們的生存。
不過,從工會的角度來看,其訴求合情合理。據公開數據顯示,通用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的薪酬從2018年到2022年增長了32.5%,但同期通用汽車員工的薪酬中位數僅增長了2.8%。工會要求工人獲得和高管同樣的漲薪幅度。
但三巨頭真的有這個能力為工人提供工會要求的漲薪幅度嗎?
公開數據顯示,瑪麗·博拉2022年的薪酬為0.34億美元,而如果滿足工會為工人要求的漲薪幅度和福利待遇,三家車企在人工成本上的支出將增加450-800億美元。
從財報數據來看,2022年全年福特汽車的息稅前利潤為64.09億美元,通用汽車為103.14億美元,Stellantis則為55.47億美元。以此數據計算,三大車企全年的息稅前利潤相加也不足400億美元。
從凈利潤來看,數據更加慘烈。
福特2022年凈虧損19.81億美元,而其2021年的凈利潤則達到179.37億美元。通用2022年凈利潤為99.34億美元。Stellantis為30.15億美元。
顯然,這個時候的三大車企根本無力滿足工會的要求。
此前,三大車企便已經采取裁員策略緊衣縮食,而受此次罷工影響,三大車企同樣采取了收縮戰略。
10月4日,福特汽車表示,因UAW持續罷工,將在底特律地區再裁員400人,10月6日再次表示將在俄亥俄州和密歇根州裁員495人,截至目前,福特汽車受罷工影響的裁員總數達到1800人。三大汽車制造商相加約有3000名工人因罷工而被臨時解雇。
此外,9月25日,福特汽車就表示將暫停建設其位于密歇根州馬歇爾市的電動汽車電池廠。福特此前的計劃是2026年開始營業該工廠,使用來自寧德時代的技術。計劃雇傭員工2500名,每年生產35GWh的磷酸鐵鋰電池。
費恩認為福特此舉是“可恥的、赤裸裸的裁員威脅。”“底特律三巨頭在過去超過20年間關閉了65座工廠,而這對他們來說依然不夠,現在他們還想要通過關閉尚未開業的工廠來威脅我們。我們只是想要在向電動汽車過渡的過程之中得到公正的待遇,而福特卻在加倍努力進行惡性競爭。”
根據摩根斯坦利的調查分析,此次罷工可能在10天內就會造成高達56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包括三大車企的盈利損失、汽車經銷商在短期和長期遭受的損失、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損失等。
作為長期以來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行業占據了美國GDP的3%,同時,這三大車企還占據了美國汽車市場90%以上的份額。罷工的消息不可避免對美國汽車業造成了打擊。自罷工消息傳出,三巨頭的市值蒸發超過了180億美元。不過,隨著工會表示推遲擴大罷工規模,各車企股價已有所回升。
肖恩·費恩則表示:“我們不會破壞經濟。事實是,我們將破壞億萬富翁經濟。”
對于在轉型期本就成本高企的三大車企,如果想要更好地存活下去,勢必要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將主要生產設施搬離美國,加大在海外的投資,尤其是在電動汽車供應鏈完善,且人工成本更加低廉的墨西哥、中國,或許也會成為三大車企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