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鄰章
歷經數月銷量低谷之后,問界似乎正迎來起死回生時刻。
10月6日晚,AITO汽車官方發布最新戰報數據顯示:問界新M7單日大定量再創新高,超過7000臺。
至此,自9月12日發布至今的問界新M7,大定量已超過5萬臺。
這自是一個分外顯眼的數據,特別是對于問界M7這款車型而言,以至于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董事長余承東在朋友圈稱這是“創造奇跡、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但現實的問題是:當前問界新M7的火爆,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要知道,去年問界M7剛發布時,其也曾是氣勢如虹。
一、老款問界M7,打殘理想ONE但卻高開低走
理想CEO李想在微博就透露稱——“2022年三季度,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么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HW(華為)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ONE的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損了十幾億,團隊都被打殘了……”
的確,從當時這兩款車型的銷量變化趨勢圖來看,也能很直觀地看出這兩款高度重合的車型之間的銷量的此消彼長。當然這也有當時理想宣布理想ONE停產,改用新品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
但問界M7的高光時刻,也只維持到了與理想ONE的戰役之中。
進入2023年,問界M7就幾乎進入了斷崖式的下跌之中。1月份,問界M7銷量僅為1737輛,相比于22年12月份的3957輛,直接環比暴跌達56%。并且在隨后的幾個月里開始了一路走低,直至進入7月份,問界M7銷量才開始了緩慢上升。
分析老款問界M7高開低走的原因,則不難發現:在當時的價格區間內,問界M7的競爭力其實并不完整。
同為增程式產品,與同為大六座設計的理想L8相比,雖然二者產品價格區間高度重合,但在用戶關注的空間尺寸上,卻與理想L8等卻有著一定差距,而在當前用戶頗為看中的智能化配置上,當時的問界M7并未搭載華為的ADS高階自動駕駛系統,僅僅只搭載了華為的HarmonyOS智能座艙系統。
雖然華為智能座艙體驗備受好評,但高階輔助駕駛系統的缺失,也讓這款產品的產品力,在整體而言是屬于不完整的存在。
當然,另一重重要原因則是華為當時在造車戰略上,也似乎陷入了某種舉棋不定之中。
最為顯著的案例是:問界在今年3月初將官微等平臺的海報宣傳標語一度從「AITO 問界」改為「HUAWEI 問界」,但僅僅在3月末,華為就發布了任正非署名發出董事會決策公告,再次表明“華為不造車”的立場 。而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在業績會上表示“有些部門、有些個人和合作伙伴在宣傳中濫用華為品牌,此事一直在查處過程中”,還強調了“十年內華為都不會親自下場造車,華為在汽車方面的戰略也不會再反復更改,華為只做智能汽車的增量供應商”。
可以說,老款M7本身并不完整的產品力以及華為對問界品牌至深的影響力下,在遇到擁有更強產品力的產品時,老款問界M7高開低走,陷入舉步維艱之中,也在情理之中。
二、問界新M7,華為新BUFF加持下的痛定思痛
如果說老款問界M7摔得有多痛,那么問界新M7,則似乎可以說是華為新BUFF加持下的痛定思痛。
9月12日,華為發布改款問界M7。
整體來看,問界新M7可以說是認清了市場現實,針對性的補足了老款問界M7的各種短板,當然更有華為當下的BUFF加持。
諸如在產品價格上,問界新M7明顯更為務實。如我們所見,問界新M7將起售價格下沉到了24.98萬元,M7 Max六座智駕版的價格也下沉到了32.98萬元,這與老款M7相比,有著5萬元的價格下調。
同時在在首銷期間(截止2023年10月7日),問界新M7還擁有高達33000元的價值權益。與競爭對手理想相比,新問界M7無論是大五座產品還是大六座產品,都與理想的對標產品有著高達7萬元的差價。
在產品力層面,問界新M7則著重補足了老款問界M7的缺失項——諸如高階智能輔助駕駛能力,此次問界新M7將支持華為高階輔助駕駛ADS2.0;在空間表現上,也新增大五座配置,為用戶帶來更佳空間表現;在車身用料以及安全性上,此次問界新M7使用的高強度鋼和鋁合金占比達到了80.6%,潛艇級熱成型鋼占比達到了24.4%。
在有價格和產品力誠意的同時,華為此次攜5G回歸帶來的巨大社會影響力,顯然也給問界新M7帶來了巨大的BUFF加持,甚至在某種層面可以說,這或許比問界新M7的種種改變更為重要。
“新M7堅決降價只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還是華為Mate系列帶來的社會轟動,給門店帶來巨大客流量。”專注于汽車銷量分析的大V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在微博如是說。
在其最新發布的問界新M7 新車上市一線銷售月報中,能夠看到國慶進店量爆發,看手機用戶直接帶動了問界新M7,用戶群則是以事業單位客戶為主。
在此,我們也不由得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用戶究竟是在為問界新M7這款產品的產品力買單,還是在為華為此次回歸5G的情懷買單?
畢竟,從市場健康角度來說,產品力才是維系銷量的長久之計,而情懷則可能在半年之后,就會進入消逝時刻。
三、問界就此起死回生了嗎?
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實現大定超五萬輛的銷售成績,這放在任何一款產品上,都可以說是十分亮眼的成績。
但這一成績是否已讓問界實現了余承東口中的起死回生,我認為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一是賽力斯當前的交付能力尚不足以支撐這突如其來的銷量,這讓用戶陷入了較長的提車等待期。雖說大定用戶很少出現棄單情況,但若產品等待期過長,后續市場銷售也必然會受到影響。此前業內就已有多起因產品交付能力受限而致使產品銷量由盛轉衰的案例。
二是當前火爆銷量勢能的可持續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如前所述,此番問界新M7火爆銷量的根本原因是華為Mate系列帶來的社會轟動,給門店帶來巨大客流量,并且在新車上市至國慶期間,還有高達33000元的優惠權益,這對于用戶的吸引力顯然是巨大的。但隨著當前權益結束以及用戶對華為5G回歸情懷的逐步消退,問界新M7這一輪銷量熱潮,還能否維系,也有待觀察。
三是競爭對手們也不可能無動于衷。在外界給出問界新M7 新車上市一線銷售月報數據中,我們看到問界新M7的直接競爭對手是理想L7/L8和比亞迪唐,而作為兩家戰斗力和產品力都極強的廠商。在此,想必理想和比亞迪也必然會拿出針對性的策略,用于狙擊問界新M7的攻勢。
寫在最后
綜合來看,痛定思痛的問界新M7,做出了令人期待的改變,實現了產品力提升,但這是否說明問界新M7已經起死回生,個人認為可能還需要后續幾個月的銷量來做支撐來做進一步的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