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見習記者 | 高菁
鈉離子電池有望迎來統一的行業標準。
10月7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發布通知,就《鈉離子電池通用規范》(下稱通用規范)協會團體標準進行公示并征求意見,時間為10月8日-11月7日。
此次意見征詢公示期結束后,標準編制組將針對所收集的意見組織第三方專家召開評審會,進一步完善此項團體標準,并預計在11月左右正式發布并開始實施。
根據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規定,由協會制定的團體標準實施滿兩年,且效果良好,可以轉化制定為推薦性國家標準。
鈉離子電池被視為下一階段電池研發的重要技術路線。相較于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具有資源儲備量極豐富、成本低、充電快及高安全的優勢,但在能量密度方面落后于鋰離子電池。
近年來,隨著鈉離子電池生產技術的提升,其規模化量產逐步推進,進入產業導入期。寧德時代(300750.SZ)、中科海鈉等公司均已發布其鈉離子電池產品。
“預計明年鈉離子電池會出現起量,但目前針對鈉離子電池的相關標準仍然缺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中心總經理周波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工信部2021年在回復政協提案時稱,將組織有關標準研究機構適時開展鈉離子電池標準制定,并在標準立項、標準報批等環節予以支持。
上述鈉離子電池通用規范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提出并歸口,浙江華宇鈉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溧陽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超30家企業參與編制。
該標準的制定始于今年3月31日,為此召開了多次研討會,并歷經三輪修改,最終形成上述通用規范,適用于電動汽車、輕型動力和儲能等領域用鈉離子電池單體和電池模塊。
通用規范主要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檢測依據提供給行業檢測機構,從而為鈉離子電池產品提供相應的認證。
周波稱,此前鈉離子電池的檢測主要參考鋰離子電池的規范標準,與鈉離子電池特性并不完全符合,而此次制定的通用規范能夠充分體現鈉離子電池本身的特性。
他舉例稱,以往國內對于鋰離子電池的檢測并不強制要求進行針刺實驗,在制定鈉離子電池通用規范時,標準編制組經過了反復的討論,最終決定在通用規范中加入針刺實驗,以此凸顯鈉離子電池的安全優勢。
針刺實驗是指將直徑為5-8毫米的耐高溫鋼針貫穿電池,并停留在電池中,觀察其是否起火或爆炸。通用規范要求,用于電動自行車的鈉離子電池單體必須通過針刺試驗,即不發生起火或爆炸。
除安全性外,通用規范還對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性能一致性、循環效率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在周波看來,通用規范在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的過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規范標準的空缺,讓鈉離子電池下游的應用方產生了多方面的顧慮,以至于不敢貿然入局,鈉離子電池企業的市場化推進面臨阻礙。”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規范標準出臺后,鈉離子電池企業在推廣產品時將有證可依,下游應用方通過檢測機構為鈉離子電池產品提供的證明更容易做出判斷,市場化的進程也會更加順利。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還將與鈉離子電池細分行業的檢測機構進行標準互通的工作,即企業只需完成一套檢測就能夠得到多行業、多機構的認證。
“鈉離子電池的發展時間不長,驗證周期較短,暴露的問題還不夠充分。未來我們還會在實際應用中發現問題,逐步改善標準。”周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