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詩涵
界面新聞編輯 | 趙柏源
據36氪報道,小米汽車確定開發增程式電動產品,目前正在尋找增程汽車的產品突破點。消息人士透露,小米汽車目前有多代平臺在研發推進,一代平臺將于明年上市,二代平臺計劃于2025年推出。從時間進度看,增程車的推出節點可能在二代平臺之后。
小米社會招聘官網顯示,目前已經放出相關研發崗位,包括增程系統設計開發工程師、燃油系統工程師、排氣系統工程師等。
小米重金押注造車行業。雷軍于2021年宣布親任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席執行官,“壓上人生所有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業務首期投資100億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
今年9月,界面新聞報道小米汽車進入試生產階段,每周生產大約50輛樣車,這也意味著小米純電產品距離問世更進一步。
目前,小米仍在為正式量產做準備,新車型的產能爬坡與工廠產線、機器設備、工人熟練程度相關,還需與供應商磨合好節奏。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通常產能爬滿需要半年至一年。
按照小米汽車此前的規劃,2024年推出量產車后,三年累計銷量達到90萬輛。
受到價格成本和續航里程等問題的制約,部分消費者對純電產品仍心存顧慮。增程式電動汽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問題。
增程式電動車添加了一套輔助動力系統,能夠在電池電量不足或需要輸出更大動力時為汽車提供額外的動力支持,從而提高動力性能表現,并緩解用戶的里程焦慮。
目前,純電車型最高續航里程在900公里左右,而增程式電動車將這一數字提升至1400公里。
增程式所屬的插電混動類產品銷量增長迅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純電車型今年前7月的累計銷量達326萬輛,同比增長29.5%,插電混動類產品累計銷售126萬輛,同比增長近九成。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是理想汽車的個人投資人。36氪報道稱,王川與理想汽車CEO李想交流較多,并曾參與小米內部的中高層集訓,或是小米決定開發增程汽車的另一重要原因。
除了小米汽車,更多的制造商正在將目光轉向混動產品。在純電車型上市一年后,比亞迪于9月6日增設了海豹的插電混動車型DM-i;吉利銀河L7上市后,連續三個月銷量過萬;增程、純電并行的深藍S7,也已連續兩個月交付破萬。
新勢力中,零跑汽車也已經于9月推出C01增程版以及C11超級增程版。早在今年3月,零跑便已經推出C11增程版以應對激烈的新能源市場競爭。零跑董事長朱江明曾明確表示,電動車的大方向當屬純電,不過在2025年之前混動仍然有較大增長空間。
在純電技術進一步突破前,增程仍是當前解決消費者痛點的過渡選擇。此次小米汽車反向“電改油”,或是內部又一次技術思維與產品思維博弈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