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深汕特別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首部“基本法”出臺。
9月27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了《廣東省深汕特別合作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共52條,就深汕特別合作區組織機構、管理職能、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社會治理、營商環境、發展保障等內容作出了規定?!稐l例》將于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次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條例》明確,要將合作區加快建設成為區域合作發展示范區、自主創新拓展區、粵港澳大灣區輻射節點區。
未來,合作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納入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系。深圳市政府將加大對合作區的財政支持力度,推動合作區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全國首個特別合作區,深汕特別合作區于2018年正式掛牌成立,是全國首個由“飛出地”(深圳)主導的特別合作區,也被稱為深圳的第“10+1”區,范圍包括汕尾市海豐縣鵝埠、小漠、鲘門、赤石四個街道。
合作區距離深圳市坪山區60公里,距離廣州市區170公里,陸域面積為460.41平方公里,接近四分之一個深圳,實際管理人口13.63萬人,由設立的管委會管理。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深圳GDP超3萬億,常住人口接近2000萬,城市面積卻不到200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緊張,而粵東西北地區仍是欠發達地區,亟待發展。
因此,深汕兩地創新的“飛地”模式,不僅可以帶動汕尾的發展,也可以承接深圳制造業的外溢。數據顯示,目前合作區引入的企業九成來自深圳,其中絕大多數是制造業。
《條例》也明確,深圳市、合作區與汕尾市建立健全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加強產業對接合作和聯合招商引資,支持汕尾市規劃建設產業拓展區和承接深圳市產業轉移,合作拓展區域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生態協同發展。
合作區自揭牌成立以來,GDP由2018年的38.9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84.25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更是超過30%,在深圳各區中一騎絕塵。工業和固定資產投資成為拉動其GDP增長的主要功臣。
近年來,合作區正加快形成“一主三輔”(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主,以新型儲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機器人產業為輔)產業發展格局。
特別是與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的合作,成為合作區引進的一個示范性項目。據悉,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二期共投資250億元,其中一期項目已投產,二期項目正沖刺投產,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過1100億元。合作區已累計為比亞迪供應超420萬平方米產業用地。比亞迪的到來,也將帶動產業上下游企業在合作區集聚。
“對于合作區來說,汽車生產制造作為支柱型的產業,比亞迪250億投資、千億產值不僅能夠帶動當地的稅收和就業,而且能夠把相關配套的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帶到合作區,對推動當地的長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敝袊ㄉ钲冢┚C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
而位于鲘門高鐵站附近的深汕灣機器人集聚區,占地面積約13.5平方公里,2022年被列入深圳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之一。目前,片區已引進顯控科技、華睿豐盛等8家制造型企業,深汕灣科技園、銳博特等4個平臺項目。
截至目前,合作區引進產業項目106個,已投產48個,開工在建40個,計劃總投資超過980億元,全部達產后預計產值近3600億元。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撐,界面新聞大灣區頻道記者了解到,近日,合作區首支20億級基金——領創國信智能網聯汽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深汕國信智能網聯汽車基金”)正式通過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備案。
深汕國信智能網聯汽車基金將以“投資子基金+項目直投”的方式布局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網聯汽車產業鏈項目,著眼產業招商與資本招商相結合,推動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撬動性強、成長性好的重大汽車產業鏈項目落地深汕。
此外,在土地管理方面,《條例》明確,合作區的土地管理由深圳負責。深圳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依法授權或者委托合作區管委會履行用地審批權限并履行耕地保護等職責。合作區應當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創新,構建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應模式。
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條例》提出,要推動深圳市示范學校支持、參與合作區幼兒園、中小學校、高等學校等的建設,提高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綜合水平和質量。
在醫療領域,推動深圳市屬醫院支持、參與合作區內醫療機構建設,同步納入市屬醫院醫聯體、醫療聯盟、??坡撁?,推進遠程醫學應用服務平臺系統建設和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