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從冥想正念到靈修,“身心靈”是解放還是陷阱?| 編輯部聊天室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從冥想正念到靈修,“身心靈”是解放還是陷阱?| 編輯部聊天室

“科學無法徹底取代宗教,理性無法完全壓制情感,人類終究逃不脫死生的循環重啟。”

來源:視覺中國

第104期主持人 | 林子人

本周,《新周刊》的一篇報道《加入靈修后,他們從裸辭到負債百萬》在社交網絡上引發諸多關注。這個聳動的標題非常吸引眼球,報道本身也讓人目瞪口呆:身心靈社群中知名KOL“學霸貓”通過社群運營與賣課等方式宣傳一種名為“零極限清理法”的心靈療法,倡導清除擔憂、害怕等負面情緒,生活就能自然順利,資源、機會會自然而然地來到面前。

在該社群中,“零極限清理法”被應用于財富、婚戀、健康三大問題上。報道標題中所說的“從裸辭到負債百萬”,是指“學霸貓”課程宣傳過度消費、“克服對金錢的恐懼”、用大量“金錢的流動”來獲得“能量擴張”的做法。接受了這一邏輯的部分學員開始踐行“不看價格、只看心不心動”的消費主義生活方式,有人一天之內刷了10萬元,有人在“學霸貓”的勸說下開新的信用卡買下一只幾十萬元的手表,還有不少人跟著“學霸貓”去同一家店里買手鐲……

這篇報道讓身心靈產業中的亂象再一次進入輿論聚光燈下。2021年,另外一起關于靈修的惡性事件曾被媒體報道過:DCM董事總經理魏萌在參加LEGACY里程的飛躍力工作坊課程時意外離世,年僅32歲。一些接受采訪的學員披露了該課程的具體內容,提及這一培訓機構有傳銷和精神控制的嫌疑。這兩個報道都讓我想到日本記者齋藤茂男在《飽食窮民》中記錄的,1980年代的日本年輕白領爭相參加價格不菲的領袖、自我啟迪等心靈類培訓課程的狀況。

齋藤茂男認為,當時正是日本“泡沫經濟”如火如荼,整個社會陷入競爭狂熱的時代。在競爭和生產效率至上主義的壓榨下,許多職場人希望得到喘息和心靈寬慰、抒發心底無可名狀的失落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苦惱于“不會珍愛自己的人們”參加上述課程,通過這種在外人看來有悖常理的感情體驗來重新愛上自己,享受其中的快感。在他看來,當人們被時代大潮追逐著向前奔跑,沒有絲毫喘息,身心的疲勞就會不斷積聚;而當土地與房產導致的“泡沫經濟”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在這樣一個揮汗勞動不如坐收利息的社會,人心沒有不走向瘋狂的道理。”

《飽食窮民》
[日]齋藤茂男 著 王曉夏 譯
活字文化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1

“藍鯨財經”報道,“學霸貓”畢業于浙江大學社會學系,在打造“學霸貓”的靈修導師人設之前,她曾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創辦過一款被稱為冥想版“Keep”的APP“輕松冥想”。“學霸貓”的這段經歷實際上也暗示了身心靈產業的龐雜——冥想,或者說正念(mindfulness),是其中的另外一條似乎更科學理性的分支,冥想/正念在國內外都頗受中產歡迎,硅谷科技公司對它的追捧賦予了它特殊的光環。

美國社會學家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在《與身體為敵》一書中指出,20世紀90年代后期,“正念”的概念在心理學家喬恩·卡巴特-津恩(Jon Kabat-Zinn)的兩本暢銷書中首次提出,他曾接受過禪宗訓練。艾倫瑞克發現,21世紀初開始,加州灣區的有錢人熱衷于在山間的佛寺放松,花上幾千美元過個周末,給僧人干干體力活,佛教(或改良過的佛教)成為了白人中產的某種階層標志。而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正念真正作為一種“運動”開始進入公眾視野。

《與身體為敵》
[美]芭芭拉·艾倫瑞克 著 梁卿 譯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21-4

差不多也是那段時間,冥想課程開始在中國一線城市的中產白領中流行開來。我曾經受邀報道過“硅谷冥想課”,發現參加課程的學員大多數是企業HR或者被HR推薦來上課的公司高管和管理人員。課程的賣點是由谷歌人開發,“目的是用冥想來影響你作為一個人的行為,看你能怎樣用更有效的方式應對沖突與挑戰。”我當時的印象是,有一部分不差錢的城市中產在用一種“把心靈當作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的態度來采用冥想/正念實踐。但到今天,事情好像已經變味了——有一部分年輕人在生活中深陷某種困境,而一些人打著身心靈的旗號,拿捏住了他們的心理脆弱之處,對他們予取予求。

01 百分百對自己負責,一切問題根源都在頭腦?

董子琪:你們發現沒有?現在街上市集里都有塔羅、大六壬的攤子了。周二下班后我就在徐家匯看到了一個塔羅攤位,宣傳牌子上熒光筆寫著學業、感情、事業。負責解惑的老師在玩手機。

潘文捷:之前采訪的心理學者喻豐說,社會人士引用的一些東西其實有一定的來源。比如正念這個概念特別火,這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研究點,正念時人會進入一種意識相對集中的狀態,會心跳減速,感到平靜。民間就有很多人把它聯系上一些離奇的東西,例如喝茶可以正念,喝咖啡也能正念,聽講佛法也能正念。但引入這種概念其實是需要做實驗的,是需要經過科學檢驗的。

這種說法指明身心靈是偽科學,一位神經科醫生朋友也持有類似觀點。而這種偽科學并不新鮮,改革開放初國內流行的練氣功就是類似的例子。但是練氣功不能治愈疾病,身心靈也不是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早日認清現實,直面現實,實在不行,“搞點神經抑制劑”。另一位心理醫生友人告訴我說,靈性鼓勵也需要在更穩定的生活,更穩定的自我認同的基礎上。否則,生活在自己建構的王國中,雖然可能看上去自洽了,但是否可靠終究是存疑的,“學霸貓”及信徒們的做法,反而“升級了人們的防御,讓他們難以直面人生了”。

徐魯青:子人提及冥想/正念在中產階級群體里備受歡迎,讓我想到McMindfulness:How Mindfulness Became the New Capitalist Spirituality一書寫的正是正念冥想練習和培訓在全球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產業。在美國,許多企業、學校、政府機構等將正念納入管理與自我安撫的技術。相關公司會積極與全球精英階層建立聯系,在達沃斯論壇上常常可以看到冥想教練、僧侶和神經科學家的出現。作者在書里最主要的批判觀點是,正念承諾治愈我們越來越多的疾病,但又同時支撐產生這些疾病的政治和經濟體系。

在我看來,正念和“身心靈”的價值體系相似之處,是都認為人們可以百分百對自己負責,一切問題根源在于我們的頭腦。《加入靈修后,他們從裸辭到負債百萬》里就寫到了經歷行業大地震、因工作過度勞累身體出問題的陳蔓蔓,“學霸貓”對這些處境的通常解讀是,這是人們“匱乏”“緊張”的習性在發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表明正念的干預的確可以幫助人們緩解情緒,減少抑郁癥患者自殺的概率。我在極度低落、晚上失眠的時候,也常常會打開冥想APP練習幾分鐘,的確能讓情緒舒緩不少。除此之外,和所有人一樣,我不知道還能做什么別的讓事情變好一些了。

和“學霸貓”社群的一擲千金不同,我發現身邊很多人選擇的是“靈性治愈方式”,比如星盤咨詢、塔羅占卜、冥想探索,是因為這些比心理咨詢要便宜很多。一個資歷合格的心理咨詢師目前比較基礎的價格大概是600元/小時,而且往往要長期咨詢才會有效果,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筆昂貴的開銷。

02 不僅只有女性在尋求安心,人需要信仰才能擊敗絕望

林子人:報道中說,“學霸貓”的“信徒”中70%為女性。為什么女性更容易被靈修吸引呢?

潘文捷:因為女性的生活更苦。此外,“身心靈”再怎么說也是某種社群,能夠使人們產生聯結感。當然,身心靈成為生活方式,也可以彰顯自己的社會階層。“加州灣區的有錢人熱衷于在山間的佛寺放松”的例子,正說明這是有閑階級的選擇。

董子琪:這個問題也是我在思考的。去年年底去玉佛寺祈福順便吃素面,發現滿堂都是老阿姨,僅有幾個老爺叔也是被老阿姨帶過來的。除了文捷說的女性的生活更苦,我想到的是,女性更懂得什么叫做“身不由己”。身不由己就是羅翔說的,你得知道你的成就不是由自己掙來的,也是蕭紅在《呼蘭河傳》里寫的,老一輩女性對年輕女人勸告,“這都是你的命,你好好地耐著吧。”

我被追隨信仰的女性吸引。在《天下無賊》的開頭,劉若英飾演的女賊似乎虔誠地在佛前落了幾滴淚。她已經陷入蒙騙與偷盜的罪惡當中,對此別無他法,只能跟隨丈夫。這樣的橋段應該不是隨意安排的,而有著原型。

《天下無賊》劇照 圖片來源:豆瓣

混亂糊涂的信仰折射的其實是真誠到絕望的渴望,石一楓的《心靈外史》里用不同的信仰填充內心的大姨,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她一會兒迷信氣功,一會兒迷信傳銷,為的是一個盼頭,一個將卑微的、受鄙視的自己和更大的、更宏偉的、重要的東西——民族國家、宇宙連接起來的想象。我覺得作者能捕捉到這一點,非常地具有洞見,也尤為巧妙。它提示著,并不是女性頭腦昏亂才會如此,而是因為她們更容易面對自己是軟弱的、需要信仰的事實,只是當她們缺少鑒別力時,悲劇就會降臨。

關于內心的充實這點,我又想到托爾斯泰,這也說明不僅只有女性在尋求安心,凡是敏感的心靈都會有這樣的傾向。面對終將生老病死的生活,人需要有信仰才能擊敗絕望,托爾斯泰說,他發現有人通過閉塞無知躲避絕望,有人以享樂縱欲擱淺真相,而他不愿意這樣做,他在勞動人群那里尋找到了一種智慧,即使很多人不理解他,以為他發瘋了,這或許是他的“迷信”吧。

03 泛靈世界里主體地位的消弭,讓人進入猜測和混亂之中

林子人:前段時間讀哲學學者賈斯汀·E.H.史密斯(Justin E.H. Smith)的《理性的暗面》,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就是:非理性是人類生活不可避免的一個特征。書中寫到了西奧多·阿多諾于1950年代研究過《洛杉磯時報》的星座運程專欄,根據阿多諾的觀察,星座運程于20世紀中期在美國出現,于是了某種新世紀文化雛形并表現出某種微妙的法西斯主義傾向,“因為在試圖回答生命的深層問題時,這種文化采取的是服從抽象的權威,而不是盡力用批判的方式理性地生活和進行選擇。”阿多諾注意到,星座運程的讀者會自我辯解說,自己并不是真的相信這些東西,而是當作一種消遣和娛樂在閱讀它。但在他看來這更糟糕,“因為這是明知道抽象的權威不存在,還要聽信它。”

《理性的暗面:非理性的九副面孔》
[美]賈斯汀·E.H.史密斯 著 王昕 譯
后浪 | 九州出版社 2023-5

董子琪:我在一本講述中國災異傳統(相當迷信了吧,災異就是指異常的自然現象)的著作《變動的傳統: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新論》中讀到這樣的一段描述,北大學者陳侃理寫道,他曾傾向以理性化的角度去解釋災異論和政治文化的發展,結果卻發現理性人的假設并不可靠,信仰、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才是災異文化形成和維系的緣由。而進入現代世界,科學革命對科學的信仰取代了宗教的力量——這在宗教基礎薄弱的中國尤為顯著,然而,“科學無法徹底取代宗教,理性無法完全壓制情感,人類終究逃不脫死生的循環重啟。”

《變動的傳統: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新論》
陳侃理 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5

徐魯青:不過有一點我一直很好奇,為什么十分熱衷靈性探索的常常是科技從業人士?有的還會和嬉皮文化一起重新整合塑造。比如最早一批刮起身心靈產業之風就是在硅谷,喬布斯的自我敘事也和東方神秘主義、心靈探索等緊密綁定。還比如在國內,web3.0和區塊鏈從業者對“身心靈”也熱情滿滿,大理就曾被調侃其新三大特產是web3、身心靈、新教育。 

尹清露:魯青提到的問題很有趣,這大概是因為,(最初的)互聯網與身心靈產業依托的意識形態有著相通之處。科技行業信奉“加州意識形態”。根據人文語言學者Richard Barbrook在1995年提出的觀點,這種意識形態是控制論和自由市場經濟學的混合體。而控制論相信我們是“后人類”,身體與靈魂的邊界被懸置,人可以通過技術成為“超人”,所以每個人都能自由使用技術來實現直接民主,而不必繞道政治,這是非常技術樂觀主義的理念——當然,這種樂觀已經失敗了,如今的互聯網顯然充滿各種噪音和回音壁,民主的想法也失效了。同樣,我們熟悉的靈修依托的也是這樣的一種宇宙論,萬物有靈且相互聯結,有機體和無機體的邊界消失了,一塊石頭中就包含著整個宇宙,所以,人可以通過附身體驗、隨時隨地的冥想來實現人神互動,而不必繞道上帝。

這也是后牛頓和后笛卡爾時期的特征。以前,躲在幕后且全知全能的上帝將各種元素置于穩定的、受法律約束的關系中,但是量子力學的時代卻不是這樣的。我覺得,這也正是“學霸貓”們擁有可乘之機的原因之一——既然以往的正統規則不再適用,而面對這個嶄新的泛靈世界,人的主體地位也被消弭了(人不過是萬物中的一種),那么我們只能進入巨大的猜測和混亂之中,在疲勞的工作中緊緊抓住看上去最有用的那根稻草,而不管它是否值得相信。

不過我始終認為,人有太多欲望也總是很脆弱,我們勢必會在攀爬的途中一次次折戟,但不能因為這種宇宙論和以往的認同不同,且騙局叢生,就認為宇宙論本身是封建迷信,這有點因噎廢食的意思。這就好比,不能因為曾經的技術樂觀主義失敗了,就否認它的初衷。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從冥想正念到靈修,“身心靈”是解放還是陷阱?| 編輯部聊天室

“科學無法徹底取代宗教,理性無法完全壓制情感,人類終究逃不脫死生的循環重啟。”

來源:視覺中國

第104期主持人 | 林子人

本周,《新周刊》的一篇報道《加入靈修后,他們從裸辭到負債百萬》在社交網絡上引發諸多關注。這個聳動的標題非常吸引眼球,報道本身也讓人目瞪口呆:身心靈社群中知名KOL“學霸貓”通過社群運營與賣課等方式宣傳一種名為“零極限清理法”的心靈療法,倡導清除擔憂、害怕等負面情緒,生活就能自然順利,資源、機會會自然而然地來到面前。

在該社群中,“零極限清理法”被應用于財富、婚戀、健康三大問題上。報道標題中所說的“從裸辭到負債百萬”,是指“學霸貓”課程宣傳過度消費、“克服對金錢的恐懼”、用大量“金錢的流動”來獲得“能量擴張”的做法。接受了這一邏輯的部分學員開始踐行“不看價格、只看心不心動”的消費主義生活方式,有人一天之內刷了10萬元,有人在“學霸貓”的勸說下開新的信用卡買下一只幾十萬元的手表,還有不少人跟著“學霸貓”去同一家店里買手鐲……

這篇報道讓身心靈產業中的亂象再一次進入輿論聚光燈下。2021年,另外一起關于靈修的惡性事件曾被媒體報道過:DCM董事總經理魏萌在參加LEGACY里程的飛躍力工作坊課程時意外離世,年僅32歲。一些接受采訪的學員披露了該課程的具體內容,提及這一培訓機構有傳銷和精神控制的嫌疑。這兩個報道都讓我想到日本記者齋藤茂男在《飽食窮民》中記錄的,1980年代的日本年輕白領爭相參加價格不菲的領袖、自我啟迪等心靈類培訓課程的狀況。

齋藤茂男認為,當時正是日本“泡沫經濟”如火如荼,整個社會陷入競爭狂熱的時代。在競爭和生產效率至上主義的壓榨下,許多職場人希望得到喘息和心靈寬慰、抒發心底無可名狀的失落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苦惱于“不會珍愛自己的人們”參加上述課程,通過這種在外人看來有悖常理的感情體驗來重新愛上自己,享受其中的快感。在他看來,當人們被時代大潮追逐著向前奔跑,沒有絲毫喘息,身心的疲勞就會不斷積聚;而當土地與房產導致的“泡沫經濟”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在這樣一個揮汗勞動不如坐收利息的社會,人心沒有不走向瘋狂的道理。”

《飽食窮民》
[日]齋藤茂男 著 王曉夏 譯
活字文化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1

“藍鯨財經”報道,“學霸貓”畢業于浙江大學社會學系,在打造“學霸貓”的靈修導師人設之前,她曾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創辦過一款被稱為冥想版“Keep”的APP“輕松冥想”。“學霸貓”的這段經歷實際上也暗示了身心靈產業的龐雜——冥想,或者說正念(mindfulness),是其中的另外一條似乎更科學理性的分支,冥想/正念在國內外都頗受中產歡迎,硅谷科技公司對它的追捧賦予了它特殊的光環。

美國社會學家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在《與身體為敵》一書中指出,20世紀90年代后期,“正念”的概念在心理學家喬恩·卡巴特-津恩(Jon Kabat-Zinn)的兩本暢銷書中首次提出,他曾接受過禪宗訓練。艾倫瑞克發現,21世紀初開始,加州灣區的有錢人熱衷于在山間的佛寺放松,花上幾千美元過個周末,給僧人干干體力活,佛教(或改良過的佛教)成為了白人中產的某種階層標志。而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正念真正作為一種“運動”開始進入公眾視野。

《與身體為敵》
[美]芭芭拉·艾倫瑞克 著 梁卿 譯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21-4

差不多也是那段時間,冥想課程開始在中國一線城市的中產白領中流行開來。我曾經受邀報道過“硅谷冥想課”,發現參加課程的學員大多數是企業HR或者被HR推薦來上課的公司高管和管理人員。課程的賣點是由谷歌人開發,“目的是用冥想來影響你作為一個人的行為,看你能怎樣用更有效的方式應對沖突與挑戰。”我當時的印象是,有一部分不差錢的城市中產在用一種“把心靈當作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的態度來采用冥想/正念實踐。但到今天,事情好像已經變味了——有一部分年輕人在生活中深陷某種困境,而一些人打著身心靈的旗號,拿捏住了他們的心理脆弱之處,對他們予取予求。

01 百分百對自己負責,一切問題根源都在頭腦?

董子琪:你們發現沒有?現在街上市集里都有塔羅、大六壬的攤子了。周二下班后我就在徐家匯看到了一個塔羅攤位,宣傳牌子上熒光筆寫著學業、感情、事業。負責解惑的老師在玩手機。

潘文捷:之前采訪的心理學者喻豐說,社會人士引用的一些東西其實有一定的來源。比如正念這個概念特別火,這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研究點,正念時人會進入一種意識相對集中的狀態,會心跳減速,感到平靜。民間就有很多人把它聯系上一些離奇的東西,例如喝茶可以正念,喝咖啡也能正念,聽講佛法也能正念。但引入這種概念其實是需要做實驗的,是需要經過科學檢驗的。

這種說法指明身心靈是偽科學,一位神經科醫生朋友也持有類似觀點。而這種偽科學并不新鮮,改革開放初國內流行的練氣功就是類似的例子。但是練氣功不能治愈疾病,身心靈也不是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早日認清現實,直面現實,實在不行,“搞點神經抑制劑”。另一位心理醫生友人告訴我說,靈性鼓勵也需要在更穩定的生活,更穩定的自我認同的基礎上。否則,生活在自己建構的王國中,雖然可能看上去自洽了,但是否可靠終究是存疑的,“學霸貓”及信徒們的做法,反而“升級了人們的防御,讓他們難以直面人生了”。

徐魯青:子人提及冥想/正念在中產階級群體里備受歡迎,讓我想到McMindfulness:How Mindfulness Became the New Capitalist Spirituality一書寫的正是正念冥想練習和培訓在全球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產業。在美國,許多企業、學校、政府機構等將正念納入管理與自我安撫的技術。相關公司會積極與全球精英階層建立聯系,在達沃斯論壇上常常可以看到冥想教練、僧侶和神經科學家的出現。作者在書里最主要的批判觀點是,正念承諾治愈我們越來越多的疾病,但又同時支撐產生這些疾病的政治和經濟體系。

在我看來,正念和“身心靈”的價值體系相似之處,是都認為人們可以百分百對自己負責,一切問題根源在于我們的頭腦。《加入靈修后,他們從裸辭到負債百萬》里就寫到了經歷行業大地震、因工作過度勞累身體出問題的陳蔓蔓,“學霸貓”對這些處境的通常解讀是,這是人們“匱乏”“緊張”的習性在發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表明正念的干預的確可以幫助人們緩解情緒,減少抑郁癥患者自殺的概率。我在極度低落、晚上失眠的時候,也常常會打開冥想APP練習幾分鐘,的確能讓情緒舒緩不少。除此之外,和所有人一樣,我不知道還能做什么別的讓事情變好一些了。

和“學霸貓”社群的一擲千金不同,我發現身邊很多人選擇的是“靈性治愈方式”,比如星盤咨詢、塔羅占卜、冥想探索,是因為這些比心理咨詢要便宜很多。一個資歷合格的心理咨詢師目前比較基礎的價格大概是600元/小時,而且往往要長期咨詢才會有效果,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筆昂貴的開銷。

02 不僅只有女性在尋求安心,人需要信仰才能擊敗絕望

林子人:報道中說,“學霸貓”的“信徒”中70%為女性。為什么女性更容易被靈修吸引呢?

潘文捷:因為女性的生活更苦。此外,“身心靈”再怎么說也是某種社群,能夠使人們產生聯結感。當然,身心靈成為生活方式,也可以彰顯自己的社會階層。“加州灣區的有錢人熱衷于在山間的佛寺放松”的例子,正說明這是有閑階級的選擇。

董子琪:這個問題也是我在思考的。去年年底去玉佛寺祈福順便吃素面,發現滿堂都是老阿姨,僅有幾個老爺叔也是被老阿姨帶過來的。除了文捷說的女性的生活更苦,我想到的是,女性更懂得什么叫做“身不由己”。身不由己就是羅翔說的,你得知道你的成就不是由自己掙來的,也是蕭紅在《呼蘭河傳》里寫的,老一輩女性對年輕女人勸告,“這都是你的命,你好好地耐著吧。”

我被追隨信仰的女性吸引。在《天下無賊》的開頭,劉若英飾演的女賊似乎虔誠地在佛前落了幾滴淚。她已經陷入蒙騙與偷盜的罪惡當中,對此別無他法,只能跟隨丈夫。這樣的橋段應該不是隨意安排的,而有著原型。

《天下無賊》劇照 圖片來源:豆瓣

混亂糊涂的信仰折射的其實是真誠到絕望的渴望,石一楓的《心靈外史》里用不同的信仰填充內心的大姨,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她一會兒迷信氣功,一會兒迷信傳銷,為的是一個盼頭,一個將卑微的、受鄙視的自己和更大的、更宏偉的、重要的東西——民族國家、宇宙連接起來的想象。我覺得作者能捕捉到這一點,非常地具有洞見,也尤為巧妙。它提示著,并不是女性頭腦昏亂才會如此,而是因為她們更容易面對自己是軟弱的、需要信仰的事實,只是當她們缺少鑒別力時,悲劇就會降臨。

關于內心的充實這點,我又想到托爾斯泰,這也說明不僅只有女性在尋求安心,凡是敏感的心靈都會有這樣的傾向。面對終將生老病死的生活,人需要有信仰才能擊敗絕望,托爾斯泰說,他發現有人通過閉塞無知躲避絕望,有人以享樂縱欲擱淺真相,而他不愿意這樣做,他在勞動人群那里尋找到了一種智慧,即使很多人不理解他,以為他發瘋了,這或許是他的“迷信”吧。

03 泛靈世界里主體地位的消弭,讓人進入猜測和混亂之中

林子人:前段時間讀哲學學者賈斯汀·E.H.史密斯(Justin E.H. Smith)的《理性的暗面》,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就是:非理性是人類生活不可避免的一個特征。書中寫到了西奧多·阿多諾于1950年代研究過《洛杉磯時報》的星座運程專欄,根據阿多諾的觀察,星座運程于20世紀中期在美國出現,于是了某種新世紀文化雛形并表現出某種微妙的法西斯主義傾向,“因為在試圖回答生命的深層問題時,這種文化采取的是服從抽象的權威,而不是盡力用批判的方式理性地生活和進行選擇。”阿多諾注意到,星座運程的讀者會自我辯解說,自己并不是真的相信這些東西,而是當作一種消遣和娛樂在閱讀它。但在他看來這更糟糕,“因為這是明知道抽象的權威不存在,還要聽信它。”

《理性的暗面:非理性的九副面孔》
[美]賈斯汀·E.H.史密斯 著 王昕 譯
后浪 | 九州出版社 2023-5

董子琪:我在一本講述中國災異傳統(相當迷信了吧,災異就是指異常的自然現象)的著作《變動的傳統: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新論》中讀到這樣的一段描述,北大學者陳侃理寫道,他曾傾向以理性化的角度去解釋災異論和政治文化的發展,結果卻發現理性人的假設并不可靠,信仰、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才是災異文化形成和維系的緣由。而進入現代世界,科學革命對科學的信仰取代了宗教的力量——這在宗教基礎薄弱的中國尤為顯著,然而,“科學無法徹底取代宗教,理性無法完全壓制情感,人類終究逃不脫死生的循環重啟。”

《變動的傳統: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新論》
陳侃理 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5

徐魯青:不過有一點我一直很好奇,為什么十分熱衷靈性探索的常常是科技從業人士?有的還會和嬉皮文化一起重新整合塑造。比如最早一批刮起身心靈產業之風就是在硅谷,喬布斯的自我敘事也和東方神秘主義、心靈探索等緊密綁定。還比如在國內,web3.0和區塊鏈從業者對“身心靈”也熱情滿滿,大理就曾被調侃其新三大特產是web3、身心靈、新教育。 

尹清露:魯青提到的問題很有趣,這大概是因為,(最初的)互聯網與身心靈產業依托的意識形態有著相通之處。科技行業信奉“加州意識形態”。根據人文語言學者Richard Barbrook在1995年提出的觀點,這種意識形態是控制論和自由市場經濟學的混合體。而控制論相信我們是“后人類”,身體與靈魂的邊界被懸置,人可以通過技術成為“超人”,所以每個人都能自由使用技術來實現直接民主,而不必繞道政治,這是非常技術樂觀主義的理念——當然,這種樂觀已經失敗了,如今的互聯網顯然充滿各種噪音和回音壁,民主的想法也失效了。同樣,我們熟悉的靈修依托的也是這樣的一種宇宙論,萬物有靈且相互聯結,有機體和無機體的邊界消失了,一塊石頭中就包含著整個宇宙,所以,人可以通過附身體驗、隨時隨地的冥想來實現人神互動,而不必繞道上帝。

這也是后牛頓和后笛卡爾時期的特征。以前,躲在幕后且全知全能的上帝將各種元素置于穩定的、受法律約束的關系中,但是量子力學的時代卻不是這樣的。我覺得,這也正是“學霸貓”們擁有可乘之機的原因之一——既然以往的正統規則不再適用,而面對這個嶄新的泛靈世界,人的主體地位也被消弭了(人不過是萬物中的一種),那么我們只能進入巨大的猜測和混亂之中,在疲勞的工作中緊緊抓住看上去最有用的那根稻草,而不管它是否值得相信。

不過我始終認為,人有太多欲望也總是很脆弱,我們勢必會在攀爬的途中一次次折戟,但不能因為這種宇宙論和以往的認同不同,且騙局叢生,就認為宇宙論本身是封建迷信,這有點因噎廢食的意思。這就好比,不能因為曾經的技術樂觀主義失敗了,就否認它的初衷。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平县| 梅州市| 新乡县| 阿拉善右旗| 大洼县| 文安县| 宣威市| 郯城县| 进贤县| 宾阳县| 扶绥县| 漳州市| 綦江县| 弥勒县| 大庆市| 望江县| 垦利县| 曲靖市| 谷城县| 宜城市| 泗阳县| 通辽市| 晋城| 西华县| 深圳市| 阜阳市| 平邑县| 巴林右旗| 大田县| 锡林郭勒盟| 丹巴县| 淮滨县| 平湖市| 灵寿县| 图木舒克市| 澄城县| 保康县| 连南| 喜德县| 怀集县|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