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不久前,就在WWDC23召開前夕,面對蓄勢待發的蘋果頭顯,Meta幾乎是直接將“忌憚”寫在了臉上。直到Vision Pro高達3499美元的價格出爐,也讓扎克伯格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隨后在Meta的全體員工會議上,扎克伯格更是直言蘋果的頭顯沒有出現“突破性的解決方案”,且其成本更是達到了Quest 3的7倍。
此言一出,“酸了”無疑是不少人對于扎克伯格這番言論的第一反應。就在近日舉行的Meta Connect上,扎克伯格帶著全球首款混合現實頭顯Meta Quest 3如閃電般歸來,而其499.99美元的起售價,確實也對得起當初他宣稱Meta的目標,是提供每個人都可以訪問、且負擔得起的產品這般豪言壯語。
那么Meta Quest 3是一款什么樣的產品呢?除了首發高通驍龍XR2 Gen2平臺外,它的圖形性能也達到了Quest 2所搭載驍龍XR2的兩倍。根據高通方面的說法,驍龍XR2 Gen2還首次內置了特征檢測、6DoF跟蹤功能,以及為Quest 3提供平均延遲僅為12毫秒的全彩直通視頻輸出能力。而這個數字,則與蘋果為Vision Pro定制的R1芯片幾乎一模一樣。
在最關鍵的顯示能力上,Quest 3升級至90Hz刷新率的4K+無限顯示屏,單眼分辨率為2064x2208、PPD達到25,還用上了Quest Pro同款的Pancake透鏡,光學堆棧縮減了超過40%,比上一代的菲涅爾鏡組要薄上30%。如此種種,使得Quest 3最終實現了FOV(視場角)達到了水平110°、垂直96°的同時,比Quest 2更薄、但515g的重量則比Quest 2略重了一點。
Meta方面表示,Quest 3的新設計能讓用戶感覺更舒適,且重量分布更平衡。而在聲學部分,Quest 3則升級了空間音頻,用戶可體驗到比Quest 2大40%的音域,并且在音頻清晰度和低音表現上也都有改進。值得一提的是,Quest 3還新增了一個深度傳感器,用于確定用戶房間內的物體和墻壁的位置,使得設備可以自動設置虛擬護欄,從而避免用戶撞到其他東西上。
當然,Quest 3敢于截胡Vision Pro首款MR頭顯的稱號,是因為它確實不像Quest 2那樣是一款純粹的VR設備,而是確實提供了類似Vision Pro的部分功能。例如用戶只需雙擊Quest 3的側面板,就可以在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間進行切換。內容方面,Quest 3除了將全面兼容Quest 2應用商店中的500多款VR游戲、應用外,微軟的Xbox Cloud Gaming也將于今年12月登陸。
相比于堆料堪稱豪華的Quest Pro,Quest 3沒有了全身動作捕捉的能力、Full-color Passthrough(全彩透視)等一系列抓人眼球的功能,但其128GB版本499.99美元、512GB版本649.99美元的價格太有競爭力,幾乎只有1499美元Quest Pro的零頭,也確實只有Vision Pro價格的七分之一。
為什么對于一款VR、MR,乃至AR設備的價格,會顯得如此重要呢?因為價格貴了消費者就不買賬。根據此前某金融機構分析師的預測,已經在事實上停產了的Quest Pro在整個生命周期的出貨量只有30萬臺左右。而隔壁蘋果的Visvion Pro最初希望在2024年出貨量達到100萬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數字據稱已經陸續下降到40萬臺、乃至20萬臺。
顯而易見,MR設備在早期呈現出了一個與智能手機完全背離的發展狀況。最初,蘋果、HTC等廠商的智能手機可以說是一點都不便宜,但這并沒有阻礙它們在十余年前就風靡世界,并讓消費者趨之若鶩。問題的關鍵就在于體驗,智能手機的出現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也讓用戶從此有了可以隨時隨地接收信息的能力,這一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運行模式。
但反觀MR設備,盡管它也有著體驗上的革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在極大程度上擴張了用戶能感知的世界。可問題就在于,一方面現階段MR設備的體驗是有明顯缺陷的,頭顯使用時間長會感受到明顯的疲勞,更別提從未被徹底解決的暈動癥問題;另一方面,使用MR頭顯并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最起碼在元宇宙這一設想實現前,現實世界還意味著一切。
已經有了雙重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如果再疊加一個高價格,就幾乎等于是直接勸退想要嘗鮮的消費者。
事實也確實如此,299美元的Quest 2迄今為止銷量已經超過了1800萬臺。現在的情況,是在MR生態缺乏數個足夠有影響力的殺手級應用前,唯有低價才能吸引消費者。而Quest Pro的停產以及Quest 3的推出,反而是在某種意義上反應了Meta方面并不認為XR生態能夠在短時間內“竣工”。
如今在XR賽道,蘋果和Meta可以說是已經分道揚鑣,Meta希望以大多數人都能負擔得起的價格提供MR頭顯,蘋果則試圖打造一個全新的通用計算平臺。Vision Pro“可能是未來計算的愿景”,不過他認為“這不是我想要的”,扎克伯格在三個月前談及Vision Pro時說的可能確實是心里話。
所以在價值觀和愿景上,蘋果與Meta的差異已經顯現出來。Meta的路線更符合互聯網企業的氣質,是要用更低的價格來吸引更多的用戶,再憑借用戶基礎吸引開發者來加入,最終搭建出XR生態。而蘋果則是科技改變世界的信徒,堅信自己的技術能改變現有XR行業的格局,并試圖用顛覆式的體驗來吸引用戶。
那么大家認為,Meta和蘋果的路線誰更正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