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于婞
編輯丨武麗娟
早年間,市場盛行“南有茅臺,北有皇臺”的說法。作為曾經并肩發展的兩大酒業公司,貴州茅臺(600519.SH)已經在A股市場一騎絕塵,皇臺酒業(000995.SZ)卻還沉溺在年報虛假記載、信披違規的漩渦中。
9月27日,皇臺酒業公告顯示,公司董事長趙海峰、總經理代繼陳、副總經理陳兵、魏萬棟、段文新因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件,未依法履行其他職責被深圳證券交易所采取監管措施。
截至9月28日,皇臺酒業報收16.41元/股,總市值29.11億元,與茅臺相差22564億元。
年報虛假記載并非首次,信披考評常年位居末流
此次被下發監管函,源于皇臺酒業的年報信披違規。
2022年,皇臺酒業通過供應商瀘州市巴舟酒類銷售有限責任公司采購的基酒,是由皇臺酒業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陳兵實際控制的公司供應,涉及金額1301.64萬元,占皇臺酒業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9.75%。
2022年,皇臺酒業向陜西青山綠水酒業有限公司(簡稱“青山綠水”)銷售酒類產品,涉及金額350.69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2.63%。
而青山綠水由皇臺酒業控股股東甘肅盛達集團的關聯方——長安盛達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控制。即青山綠水也是皇臺酒業的關聯方。
也就是說,2022年,皇臺酒業與供應商和客戶都存在關聯交易。然而,公司在2022年報中,并未披露這一事項。
直到今年的9月14日,皇臺酒業才對上述事項補充審議,并于2023年9月16日對外披露。
深交所認為,皇臺酒業董事長趙海峰、董事兼總經理代繼陳、時任財務總監魏萬棟、副總經理陳兵、時任董事會秘書段文新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主要責任。因此決定對上述幾人發出《監管函》,并要求皇臺酒業及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吸取教訓,及時整改,杜絕上述問題的再次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盛達集團2019年剛剛接手皇臺酒業,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皇臺酒業的實控人也自此變更為“甘肅首富” 趙滿堂。
在趙滿堂的帶領之下,皇臺酒業信披考評一直不佳。公司年報虛假記載也不是首次發生。
2020年9月30日,皇臺酒業收到甘肅監管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皇臺酒業2016年報披露的期末母公司庫存商品賬面余額1.31億元,有證據證明母公司庫存商品2016年年末實際結存金額為4454.95萬元,2016年報虛假記載庫存商品賬面余額8629.88萬元。
因此,在深交所公布的2020年主板、創業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的8家酒企業中,4家獲得A級考評,3家獲得B級考評,僅有皇臺酒業獲得D級考評。
而此前5年,皇臺酒業在深交所白酒企業的信息披露考評結果中,也一直都處于末流。
上半年凈利潤304萬,收入依賴中低端產品
雖然信披違規被下監管函,但從今年上半年業績來看,皇臺酒業正在向好發展。
2019年至2021年,皇臺酒業凈利潤持續下滑,2021年凈虧損1400萬元,直到2022年才扭虧為盈,但凈利潤也只有700萬元。
2023年上半年,皇臺酒業營業收入7448.6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1%;凈利潤303.8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
業務方面,皇臺酒業從事的主要業務包括:白酒釀造與銷售、葡萄酒釀造與銷售、釀酒葡萄種植。
具體到產品,公司白酒產業擁有“皇臺”和“涼州皇臺”兩大品牌,目前擁有“窖底原漿”、“皇臺經典”、“皇臺六鼎”、“皇臺賓” 等系列產品。
另外,皇臺酒業還擁有5000畝位于河西走廊東部地區的種植基地,是中國最佳的優質釀酒葡萄和葡萄生態區之一。
今年上半年,公司業績主要來源于白酒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皇臺酒以高梁為原料輔以大曲,經老窖長期發酵而成,屬于濃香型白酒的一種。
來源:皇臺酒業半年報
而從產品類別來看,皇臺酒業上半年營收主要來自中低端產品,銷售金額3626.45萬元,占比48.69%。
來源:皇臺酒業半年報
不過,公司產品的銷售還是主要集中在甘肅省內,占比88.28%。
上半年,公司一直從事白酒、葡萄酒的生產及銷售,主營業務范圍未發生重大變化。但回顧其發展歷史,皇臺酒業還曾棄酒轉行賣番茄。
皇臺酒業4次易主,5次被ST
此次因為信披違規被下發監管函,對皇臺酒業來說并不算什么“大事”。歷史上,皇臺酒業遭受過的“重創”遠超于此。
皇臺酒業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武威酒廠。到1985年,酒廠更名為皇臺酒業。
據說“皇臺”的名字是取自北涼王后的封號,相傳是唐祖李淵為了懷念祖先,親自封的“皇臺娘娘”。
2000年,皇臺酒業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西北酒王”。
上市之時,皇臺酒業的實控人是武威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張景發為皇臺酒業法定代表人。由于連續兩年虧損,2004年,皇臺酒業第一次戴上了*ST的帽子。
后來在張景發的主導下,皇臺酒業逐漸從國有企業改制為私人企業。2007年,鼎泰亨通變為控股股東,張景發的三兒子張力鑫成為實際控制人。
然而改制剛剛完成,2008年,張景發去世,且沒有留下遺囑。于是他的三個兒子開始了遺產紛爭。據《經濟觀察報》援引離職員工的回憶,當時酒出不了廠門,大兒子要發貨,三兒子派人守門,三兒子要發貨,大兒子派人守門,曾爆發多起暴力事件,員工工資被拖欠也無心工作。
家族內斗下,公司經營受到嚴重影響,業績滑坡,2009年,皇臺酒業第二次被戴上了*ST的帽子。
退市危機之下,皇臺債務重組。2010年,皇臺酒業原第一大股東鼎泰亨通將19.6%的股權以2.2億元作價轉讓給上海厚豐。但在上海厚豐的實控人盧鴻毅的帶領下,皇臺酒業并沒能持續向好發展,2015年公司第三次被戴上了*ST的帽子。
于是2015年,上海厚豐原股東劉靜、盧鴻毅、趙涇生將公司所持全部股權以1億元轉讓給了新疆潤信通,把自己“賣”了,且連同當年收購的皇臺酒業股權一并出售。
新疆潤信通的董事兼經理沈巍,曾是德隆的行政主管,而后任職于梧桐投資。接手皇臺酒業后,公司拋出33億現金的非公開發行預案,向新疆國鴻志翔等九位募資對象募集資金,而新疆國鴻志翔實控人張國璽,正是當年“德隆三駕馬車”之新疆屯河的前任總經理。
新疆潤信通入主后,面對虧損嚴重的皇臺酒業謀求轉型自救,卻避開了“皇臺主營是賣酒”的基本選項,看上了番茄醬生意。然而業務毫無起色,兩年后又回歸酒類主營業務。這期間,皇臺酒業的業績一路下滑,2016年-2018年,分別虧損1.27億元、1.88億元、0.95億元。
于是,2018年,皇臺酒業第四次被戴上了*ST的帽子。
到了2019年,皇臺酒業控股股東再次變更,盛達集團接盤。
盛達集團實際控制人為1960年出生的趙滿堂。他還是另一家上市公司盛達資源(000603.SZ)的實際控制人。2008至2022年,趙滿堂連續15年登入《胡潤百富榜》,并常年蟬聯“甘肅首富”。
據媒體報道,盛達資源所有的經營性資產,全部是從趙滿堂、盛達集團及其關聯人處,高溢價收購而來。在A股市場中,獨此一例。
但在趙滿堂及其兒子趙海峰的帶領下,皇臺酒業的業績并沒有太大的起色,且成為了監管問詢的常客。
2022年,連續虧損2年后,皇臺酒業第五次被“披星戴帽”,再次走到了退市邊緣。
不過被投資者稱為“A股不死鳥”的皇臺酒業又一次從險境中起死回生。今年8月17日,*ST皇臺發布了摘帽公告稱,將于8月18日開市起撤銷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皇臺”變更為“皇臺酒業”。
剛剛摘帽又遇信披危機,皇臺酒業的前路會好嗎?
曾與茅臺齊名,如今市值僅剩29億
雖然皇臺酒業20年來一直徘徊于“生死邊緣”,但作為曾經西北地區最大的白酒、葡萄酒制造企業之一,皇臺酒業一度與茅臺齊名。
據悉,在1994年,涼州皇臺酒與國酒茅臺同登第二屆巴拿馬國際金獎臺,榮獲“南有茅臺,北有皇臺”盛譽。這段歷史和與茅臺并列的盛譽也常年被皇臺酒業在財報中提及。
90年代,公司還先后被列入國家大型一檔工業生產企業、中國白酒工業100強企業,榮獲“全國輕工業優秀企業等稱號。
“藍鯨財經”曾援引皇臺老員工的表述稱,上世紀90年代,為了拉一箱皇臺酒,需要排隊7天,當時的北大畢業生進入皇臺酒業,都得托關系。
2000年8月,皇臺酒業就登陸A股市場,比貴州茅臺上市還早了一年,是甘肅武威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如今貴州茅臺市值已經超過2萬億,皇臺酒業卻常年處于退市的邊緣。截至9月28日收盤,皇臺酒業報16.41元/股,總市值只有29.11億元。
作為曾與茅臺并肩發展的昔日“好兄弟”,皇臺酒業何以淪落至此?
在白酒行業分析師肖竹青看來,皇臺酒業面臨三方的壓力,一個是一線品牌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渠道下沉對區域酒廠的擠壓特別嚴重;第二個是醬香酒,對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市場份額的擠壓;第三個是在甘肅省內金輝酒業等本地的酒企,對甘肅省區域名酒皇臺的市場企業。而且皇臺酒業缺乏人才團隊、缺乏良好的信用,市場上有很多遺留問題,都是皇臺酒業重新招商和重新建立品牌信任所需要解決的一些遺留問題,所以皇臺酒業到現在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修復這種消費者信任,修復渠道信任,任重而道遠。
“皇臺的沒落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他的原有的體制機制問題,也有后來公司轉制的問題,但是更多的我覺得還是他們自身經營理念的問題。區位的劣勢,以及整體運營的思路,是其問題的關鍵。”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皇臺酒業這幾年一直都是在退市的邊緣,從整體來看,以公司這個體量,以及綜合實力來說,皇臺酒業有點回天無術了。所以對于整個皇臺的未來的發展,我們都不樂觀。”
如今在“甘肅首富”家族的帶領之下,皇臺酒業能否再創輝煌?你喝過皇臺酒嗎?味道如何?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