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朱曉宇
9月27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披露今年1至8月經營情況顯示,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約302億元,同比增長24.2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1.7億元,上年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9.36 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江淮汽車在公告中表示,得益于公司出口業務持續發力,帶來規模和效益的雙增長。1至8月,江淮汽車的總銷量為38.32萬輛,同比增長18.27%。其中累計出口總銷量為11.32萬輛,已接近去年全年的出口總量,比去年同期增加64.28%。
在今年實現扭虧為盈之前,江淮汽車持續多年虧損。2017至2022年,江淮汽車連續6年扣非凈利潤為虧損(扣除政府補貼),累計虧損額超過90億元。
在燃油車時代,江淮汽車在乘用車領域一直默默無聞。早在2010年,江淮汽車便開啟了新能源布局,但因為前期市場不成熟、油改電口碑不佳等反饋,使得江淮的新能源造車之路走得并不順利。
直到2016年與蔚來汽車達成合作之后,江淮才憑靠代工模式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從結果來看,代工模式的推出,對江淮來說不失為一個好生意。
財報顯示,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底,江淮在蔚來身上賺到了12.34億元,包含制造費用及虧損補償,這對長期處于銷量下滑、持續虧損且需要地方政府不斷輸血補貼的江淮來說,蔚來的出現為其經營數據帶來了一定的潤色。
嘗到甜頭的江淮之后又升級了與蔚來的合作。2021年3月,江淮與蔚來成立合資公司“江來”,江淮從代工廠升級為深度合作伙伴。5月,雙方又簽訂了為期3年的協議,蔚來向江淮支付12億元代工續簽費用,由江淮繼續生產ES8、ES6、EC6、ET7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蔚來車型,且將年產能擴大至24萬輛。一年后,江淮宣布17億元收購安徽蔚來部分資產,其角色又從代工方變身為股東。
但是江淮與蔚來汽車深度綁定之后,其業績也與蔚來捆綁。在蔚來的銷量沒有取得顯著增長的情況下,江淮的產銷表現直接受到波動。根據財報,2022年全年,江淮汽車的產能利用率只有71.15%,超過20萬輛的產能沒被充分利用。
在蔚來之后,2017年6月,江淮又與大眾組建合資公司江淮大眾。三年后大眾增資擴股,增持合資企業股份至75%,江淮大眾也更名為大眾安徽。
按照計劃,大眾安徽2025年和2029 年產量目標分別是20萬至25萬輛和35萬至40萬輛,預計總收入分別達到300億元和500億元。
江淮汽車還靠上了華為這棵大樹,雙方將展開智選車模式的合作。據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8月份發文爆料,華為正和江淮共同開發售價100萬元的問界MPV,該車預計在2024年二季度量產,銷售目標是發售一年后達到約5萬輛。
在與外部巨頭展開一系列合作的同時,江淮汽車也在擺脫“代工廠”的標簽,開始發力自己的新能源汽車業務。
今年4月,江淮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釔為,5月該品牌旗下的首款產品“釔為3”問世,預售價格為9.79萬元至12.99萬元,該車定位為一款純電動小型車。
從市場表現來看,“釔為3”自6月17日開始正式交付后,連續兩個月零售銷量都突破2000輛。在此帶動下,江淮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也有所增長,7、8月江淮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分別為2萬輛和2.15萬輛,同比增長了16.67%和14.11%,而6月份為下降14.11%。
江汽集團股份公司總經理李明公開表示,釔為3的月銷目標是1萬輛,未來還將考慮獨立IPO上市。
對于江淮來說,想要依靠釔為品牌承擔起新能源轉型的重任,還要看接下來的產品和市場表現。而其與華為之間的智選車合作,則更受外界期待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