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旅界
山西介休綿山風景名勝區(簡稱綿山景區)是山西省為數不多的民營國家級5A景區,是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因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宗教文化,在國內旅游行業具有較高影響力,年游客接待量和綜合收入位居山西省前列。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綿山景區接待游客15.52萬人次,門票收入877.61萬元。

然而,這樣優質的5A景區,因背后的母公司三佳集團深陷破產泥潭,面臨破產重整的尷尬局面。
近日,一則《山西三佳新能源科技集團管理人關于招募旅游板塊意向投資人的公告》(下稱公告)顯示,介休市人民法院裁定山西三佳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佳集團”)實質合并重整。介休市綿山風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三佳集團旗下二十家企業之一,為推進三佳集團重整工作、提高重整計劃執行效率,管理人擬公開招募旅游板塊意向投資者。

作為山西省為數不多的民營5A景區,為何淪落到需要資產重整的尷尬局面?其未來命運將如何?
淪落賣身
公告顯示,截至審計基準日(2022年9月30日),審定的介休市綿山風景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山西綿山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旅游板塊資產組賬面價值為3.79億元。經采用成本法與收益法評估,介休市綿山風景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山西綿山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旅游板塊資產組的市場價值評估結論為10.6億元。
根據重整計劃的規定,文化旅游板塊將在重整計劃經人民法院裁定批準后一個月內通過假馬競標的方式進行公開競價,出價最高并且高于起拍價的競拍者成為文化旅游板塊的正式重整投資人,報名截至2023年11月30日,投資者應在管理人規定的期限內繳納意向保證金人民幣1000萬元。

據悉,此次三佳集團整體資產重整為將文化旅游板塊全部資產轉讓,其中綿山風景區經營權到2052年,股東為綿山風景區開發有限公司及兩個自然人,關于景區的銀行債務及隱形債務全部剝離,資產歸屬清晰,2022年上半年經營收入為2000余萬元。
山西三佳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于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主要資產包括文化旅游、硅化工(有機硅和工業硅)、炭電極板塊和其他資產。
1983年,創始人閆吉英成立了介休當地第一家焦化企業,在良好的企業管理及市場發展機遇下,三佳集團蓬勃發展,成為有煤、焦、熱、電、煤礦、硅礦、貿易、旅游、建筑、有機硅及其相關產業,總資產達300億元的大型民營企業,閆吉英也成為了山西著名的“焦炭大王”。
但天有不測風云。2015年6月,70歲的閻吉英突然因病去世,他生前并未立下遺囑,8月1日家族內訌開始,結發妻子及情人兩方陣營構成的“兩妻7子女”爭奪百億資產,集團財務電子系統被切斷、拷貝,紙質資料被搬走,致其旗下十數個子分公司癱瘓(信息來源:《三佳集團債務迷局:昔日明星企業近一年涉30起訴訟》)。
由于兩方的矛盾,三佳集團旗下的三佳化工被迫陷入停產狀態,加上此前已停工的三佳煤化,目前僅剩下綿山景區還在維持經營。在多方利益裹挾且未能達成一致下,破產清算成為三佳集團不得不走的路。近年來,旗下綿山景區也深受影響,由于經營管理不善及受疫情影響,景區知名度及游客量、營收能力下滑明顯,景區賓館設施陳舊,商鋪管理混亂,景區日漸衰落。
從目前對外披露的資產重整金額看,已遠低于當初投資建設金額(相關數據顯示,景區總投資12-14億元)。也許大多數投資人看到以上對綿山狀況的介紹后,對數十億元的投資收購持懷疑態度,究竟是否值得投資?筆者從綿山景區概況及周邊資源以及當地經濟優勢進行分析。
景區概況
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
1996年,三佳集團投資興建綿山風景區,綿山開發之初批準規劃面積54.1平方公里。2013年,綿山風景區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

綿山風景區現已開發出14大游覽區、360多個景點。
人文景觀有: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巖、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嶺;
自然景觀有: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是集住宿、餐飲、娛樂、休閑、療養為一體的復合型旅游景區。
綿山風景區年游客接待量和綜合收入位居山西省前列。目前,景區門票售價為110元,小交通50元。

資源優勢
綿山景區地處的山西介休市,被譽為“三賢故里”,人口43萬余人,距省會太原120公里,2022年介休市生產總值達到385.5億元, 現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1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旅游資源涵括了山光水色、老城名鎮、佛寺廟宇、古堡古村、名窯名泉、晉商大院等,還擁有4家A級景區,構成種類齊全、類型多樣的旅游資源體系。2023年介休市被評為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之一,入選山西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交通方面,介休是山西腹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國道及京藏高速等貫穿全境,介休高鐵直達北京、河北、河南、陜西等地,年客運量135萬人次。
周邊景區資源豐富,綿山景區周邊有平遙古城、雙林寺、鎮國寺、靈石石膏山、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是山西省重要的旅游資源聚集區。2021年,綿山景區累計投入6300萬元,先后為景區購置了37輛新式中通客車換乘車輛,竣工了換乘站至龍頭寺段道路改建工程,修補了景區破損道路,更新了索道轎廂,更換了游客標識標牌,游客滿意度有了顯著提升。
接下來怎么辦?
文化是綿山旅游景區的靈魂,主要有六大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介子文化(主要包括寒食及忠孝文化)、隋唐文化、自然文化(山水文化)及天象燈圖文化。“六大文化”是綿山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資源,可直接或間接地轉化為旅游產品。綿山的文物遺存歷史完整、數量豐富、分布集中,這些文物遺存從春秋時代即公元前650多年開始,經歷了戰國、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

筆者認為,新的投資方需要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對綿山景區進行優化整改:
一是重塑景區管理理念。綿山景區因母公司三佳集團的家族內斗及債務牽扯,近年來管理松散,團隊士氣不足,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管理理念及制度落后,需要重塑管理模式。
二是設施提質升級。目前,受公司盈利能力制約影響,設施升級改造投入減少,年久失修及設備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特別是景區內酒店設施存在老化,功能落后等問題,需要結合當下5A景區服務設施進行修繕改造。
三是改善收入結構。綿山景區收入結構由景區門票、小交通、酒店住宿、商鋪出租構成,其中門票及小交通是景區主要收入來源,擴大營收需要進一步豐富景區游覽體驗及游覽內容,讓游客能夠住在綿山,感受山間氧吧,云海夕陽,聆聽鳥語花香,提升景區收入;同時,圍繞美食方面應打造具有綿山特色的餐飲文化,將寒食文化作為特色餐飲之一,從常規小吃美食體驗到高端餐飲服務;其次是圍繞介子推忠孝文化打造演藝項目、研學體驗、夏季康養旅居服務、周邊文創產品等。
四是提升服務質量。圍繞游客出行服務,從行前致電咨詢、攻略推薦、門票預訂到行中景區各環節服務接待、游覽體驗都影響游客的最終評價,亟待進一步提升景區的口碑及品牌影響力,帶動更多游客游覽體驗。
五是加強營銷活動策劃能力。綿山景區自成立以來僅有中國清明(寒食)文化節作為景區重大活動,但規模越做越小,甚至不及十年前景區節慶活動規模及影響力,營銷創新模式缺乏,導致游客的復購率降低。
接下來,誰將接盤這個昔日的山西知名民營5A級景區?它的未來命運將如何?新旅界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