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勇
自今年7月上市以來,碳酸鋰期貨價格已較掛牌價下跌近四成。
9月27日,碳酸鋰期貨首個交割合約2401繼續下跌,盤中最低跌至14.5萬元/噸。截至收盤,LC2401下跌2.97%,報收14.845萬元/噸,失守15萬元關口。
LC2401對應交割日期為2024年1月。其他合約表現更為慘淡,LC2402、LC2403、LC2404已分別跌至14.23萬元/噸、13.76萬元/噸、13.63萬元/噸。據此趨勢看,市場對明年碳酸鋰價格的走勢并不樂觀。
現貨市場方面,上海鋼聯數據顯示,9月27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17.85萬元/噸,與前一日持平,為近期持續下跌以來的首次止跌,但該價格已較一個月前下跌了18%。
上海有色網(SMM)的報價仍在繼續下跌。9月27日,SMM電池級碳酸鋰指數172061元/噸,環比上一工作日下跌0.8%;電池級碳酸鋰均價16.9萬元/噸,環比上一工作日下跌約0.6%。
碳酸鋰為主要鋰鹽產品之一,上游原材料為鋰礦。電池級碳酸鋰是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磷酸鐵鋰、鈷酸鋰以及部分三元鋰類的正極材料。
華泰期貨表示,當前市場觀望情緒濃厚,碳酸鋰庫存仍處于偏高水平,主要集中于部分上游企業,下游雖積極入市詢盤,但多詢低價訂單,壓價情緒持續,預計現貨價格短期內或繼續下行。
“2024年初的碳酸鋰現貨價格壓力依舊很大。隨著10月雨季結束后,非洲地區的鋰礦會逐步進入產能放量期,海運至國內正好約在明年一季度,巴西、緬甸等地的鋰礦供應也在2024年有一定的增長區間。”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業分析師鄭曉強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時表示。
他同時指出,上述地區的硬質鋰礦石產能雖然提升很快,但相應的成本較高;成本較低的鹽湖鋰資源,因擴產周期較長,暫時還不會形成過多增量。
“2024年需要多加關注南美及國內鹽湖的碳酸鋰增量。這部分鋰鹽成本較低,容易對碳酸鋰市場價格形成較大沖擊。”鄭曉強表示。
鋰價持續降勢,已有部分外采礦的鋰鹽企業陷入盈利困境。
“部分企業因為新入行,資金積累不多,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鄭曉強表示,但有企業進行了及時調整生產,以減少虧損。
他表示,自有礦的碳酸鋰企業利潤雖有下降,但仍完全能夠支持生產成本;大型鋰鹽企業資金雄厚且礦山供應較為穩定,雖有部分長協需要虧損出貨,但整體財務情況較為樂觀,暫時不會有破產情況出現。
當前態勢下,已有鋰鹽企業開始采取挺價措施。
今日,志存鋰業宣布,決定在今年9月29日-10月25日期間,對部分基地設備進行檢修,預計本次檢修行為會造成10月碳酸鋰減產3000噸左右。
SMM分析認為,隨著近段時間鋰鹽價格的持續下探,部分外采礦石鋰鹽企業制造成本與價格倒掛程度仍在拉大,大幅虧損下部分企業挺價心態漸強并陸續逐步減停產。
該機構進一步指出,在當前下游需求仍未見起色、廠家普遍節前備貨情緒不高、少有采買成交的情況下,上下游對價格的博弈逐步加深,觀點逐漸分化,鋰鹽跌幅有收窄跡象。
國信期貨也表示,在供需過剩的大背景之下,短期內供應端減量構不成實際擾動,期現貨下行趨勢難改,現貨價格的持續下跌表明供需兩弱并未有明顯轉向。
近日,鋰業巨頭天齊鋰業(002466.SZ)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鋰行業和其他任何成熟的行業一樣,都會有周期波動,鋰價走勢主要取決于鋰行業的整體供需格局、市場變化和經濟形勢等因素。
天齊鋰業指出,歐美國家愈發重視鋰資源,從速度、規模、強度三個維度來看,目前全球鋰行業正在進入行業發展的上升期。
該公司認為,盡管鋰價存在周期性的價格波動風險,但下游終端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與船和儲能產業未來的高成長預期、有關政策的傾斜是客觀存在且可合理預期的,因此從中長期看,鋰行業基本面在未來幾年將持續向好。
截至9月27日收盤,天齊鋰業股價報54.61元,上漲1.11%,市值896.27億元,已較去年的歷史高點下跌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