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價值星球Planet 梓陌
編輯 | 唐飛
9月26日上午,泡泡瑪特城市樂園(POP LAND)正式在北京朝陽公園開園。
作為國內首個潮玩行業沉浸式IP主題樂園,泡泡瑪特城市樂園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甚至不少外地游客也專門趕到樂園打卡,園內的四大核心區域人氣火爆,泡泡瑪特城市樂園也成為北京人氣最熱的游玩目的地。
泡泡瑪特樂園的開園,讓追趕潮流的年輕人在這個假期又多了一個游玩可選項。
事實上,早在2021年,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寧就提出要打造主題樂園,而IP是泡泡瑪特的底層邏輯。
為了實現“樂園夢”,泡泡瑪特于2021年8月18日成立了北京泡泡瑪特樂園管理有限公司,用以操作主題樂園項目。同年9月,泡泡瑪特首家全球概念店在環球影城開業,被業界認為實際是“樂園初試水”。
更早前泡泡瑪特還曾參與投資動畫和影視作品,再加上盲盒和城市樂園,從源頭到末端,泡泡瑪特似乎要開始講新故事了。
抓住潮玩IP,泡泡瑪特拓展業務版圖
泡泡瑪特樂園入口旁,就是奇幻多彩的泡泡街,兩邊設置了不少特色IP店鋪互動裝置,MOLLY、LABUBU、DIMOO、SKULLPANDA和PUCKY等經典IP在這里逐一亮相。
泡泡街的盡頭則來到森林區。森林區保留了朝陽公園原本的自然景觀地貌,并以IP形象的故事背景為切入點,打造了漁村、樹屋、勇士部落等諸多極具IP特色的場景。森林區的東側是泡泡瑪特當家花旦MOLLY的城堡,MOLLY則站在二樓的露臺迎接游客。城堡內,一層大廳的潮玩收藏館以及 MOLLY玩具屋,地下一層是一個名為《心愿之旅》的沉浸式體驗場所。整個建筑從外觀到室內細節,每一處都與IP人物形象及故事背景緊密貼合。
泡泡瑪特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助城市更新的契機,泡泡瑪特城市樂園通過文化深入及場景滲透,對樂園內各業態的布局及配套設施進行了IP結合、豐富創意及深度優化。
對于IP的打造,泡泡瑪特有深刻的執念。王寧曾表示,延續一個IP的生命長度,并使其持續實現價值增量,一方面,要從多個緯度曝光它,也就是消費者要在更多場景看到它;另一方面,一個健康的IP公司,應該有良好的綜合性商業框架。
而在IP變現這個維度,泡泡瑪特已經嘗到了甜頭。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自主IP SKULLPANDA、MOLLY和DIMOO分別實現收入5.26億元、4.11億元、3.62億元,合計占總營收的46%。而在泡泡瑪特2022年年報中,這三大IP同樣占據自主IP收入前三名。
除了三大經典IP持續增長外,泡泡瑪特旗下的新銳自主IP今年上半年也表現亮眼,成為MOLLY“繼承人”的有力競爭者。泡泡瑪特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的全新IP HACIPUPU,2023年上半年實現收入6900萬元。此外,PINO JELLY、Zsiga等新銳IP也受到市場的歡迎。
但是隨著競爭加劇,泡泡瑪特的潮玩生意已不像從前那樣容易。從上市前的2018年算起,泡泡瑪特年營收增速明顯放緩,2018年到2021年分別為225.49%、227.19%、49.31%和78.66%;凈利潤增長幅度則下降更為明顯,分別為6242.96%、353.29%、16.05%和63.2%。
而且盲盒在消費者心中也逐漸“不香了”。相關資料顯示,截止2020年5月,泡泡瑪特整體復購率為58%,2021年復購率為56.5%,2022年會員復購率則進一步下降至50.7%。
面對一系列窘境,泡泡瑪特急需找到新增長點,講一個新故事。于是“泡泡瑪特城市樂園”就成了探索的方向之一。
早在2020年的一次采訪中王寧就表示,“我常常說也許再給我們五年時間,大家回過頭看泡泡瑪特,會覺得我們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
泡泡瑪特向迪士尼靠攏,除了不斷地去孵化和商業化IP,還有就是做主題樂園。
“這些業務的核心邏輯是搭建一個綜合的商業框架。”泡泡瑪特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不是單獨的游戲公司或者影視公司,但可以把很多不一樣的生意模型串聯起來。在業績會上相關負責人也指出“當這些以前看起來只是玩具或者平面作品沉浸式地包圍你的時候,就像在講一個關于IP的故事,會讓 IP在消費者心目當中的地位有一個特別大的飛躍式提升。”
除了這些未來項目外,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還在通過各種方式來加深IP的影響力。比如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舉辦了8場藝術家簽售活動。
此外,將自有IP進行跨界聯名也成為拓展泡泡瑪特IP影響力的重要舉措。僅今年上半年,圍繞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泡泡瑪特就與優衣庫、華為、夢龍、巴黎水等行業頭部品牌展開合作,授權區域也從過去的主要集中在中國內地,逐漸開始向海外輸出。
“迪士尼模式”: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提到靠打造IP賺錢,迪士尼無疑是最成功的,IP是迪士尼商業帝國最核心的資產。
從白雪公主到超級英雄,迪士尼通過自主開發、挖掘經典和外延并購的方式,構建了龐大的IP生態圈。20世紀的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創造了米奇、唐老鴨、獅子王等家喻戶曉的經典IP形象。
除了自有原創IP外,迪士尼還從《格林童話》中開發了《白雪公主》、《三只小豬》、《木偶奇遇記》等IP,從中國傳統故事中挖掘開發了《花木蘭》IP。
有統計顯示,在全球最賺錢的前十IP中,迪士尼就占了5個席位。據Box Office Mojo數據,截止2022年2月3日歷史上全球票房前50位的電影,迪士尼占比高達51%,相比之下,環球影業占比14%,華納兄弟占比13%就稍顯遜色。
迪士尼經常被人稱為“賺錢的機器”,最為核心的就是它的商業模式。
迪士尼的商業模式被外界稱為“輪次收入模式”也稱作“利潤乘數模式”,這種商業模式立足于完整的產業鏈,是迪士尼以“娛樂循環”的概念,構建出一套獨有的盈利模式。
在這一模式之下,迪士尼以IP為源頭產品,將影視娛樂、主題公園、消費產品等不同產業環節演變成一條環環相扣的財富生產鏈:電影的票房收入和流媒體收入→電影光盤、原聲專輯等產品收入→主題公園、度假村等體驗收入→IP相關各類消費品收入。
以迪士尼此前拍攝的《冰雪奇緣》為例,《冰雪奇緣》電影上映后,通過迪士尼自己的渠道宣傳推廣讓電影票房大賣,因為票房大賣,電影里面的音樂、布景、人物就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迪士尼先把電影做成DVD,然后把電影里的音樂做成專輯出售,再把人物做成游戲和玩偶出售,最后將場景植入到迪士尼樂園,吸引更多的人游玩消費。
整套流程形成了迪士尼的全產業鏈商業模式。數據顯示,《冰雪奇緣》的全球電影票房收入為12.7億美元,票房分賬收入為3億美元左右。電影制作的藍光DVD賣了接近1000萬張,電影里的音樂專輯賣了500萬張,再加上衍生產品等收入,整個商業模式的賺錢效應可見一斑。
2019年評選的“全球50大最賺錢IP”中,冰雪奇緣以113億美元的收入排名第45位,在寶可夢、星球大戰等一眾誕生自上個世紀的老IP中,冰雪奇緣是榜單上唯一一個“10后”。而且,這113億美元中有95.75億美元來自衍生品的銷售。
巨大的吸金能力,讓迪士尼打造的IP模式成為眾多企業模仿的對象。
泡泡瑪特也在很多方面學習迪士尼的模式,如布局動漫影視領域,2021年參投武漢兩點十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B+輪的投資;同年又投資電影《白蛇2:青蛇劫起》和《新神榜:哪吒重生》。
但實際上,迪士尼這種為了培育IP花長達幾十年的慢功夫,并不容易學。
泡泡瑪特學不來迪士尼?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價值星球,迪士尼的模式很多人都在學,在這當中的核心就是IP的打造和培養,要有自己的IP,要有專門喜歡IP的用戶群體,當中的挑戰也非常明顯,一方面是對于IP的培育所花費的大量成本,另一方面則是IP的生命力是否持久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首先,超級IP的生命周期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比如在泡泡瑪特的招股書中,享受單開一頁特別介紹待遇的“超級IP”,除了MOLLY外,還有PUCKY。但是三年間,PUCKY的銷售額卻從2019年的2.82億元,下降到了2022年的1.19億元,收入占比直接從18.7%掉到了2.6%。
其次,IP最后能否火爆,是否能成為超級IP也是未知數。就像一個好的小說IP未必能在可視化過程中變成一個好的IP電影,一個好的IP電影又未必適合實景化的項目開發一樣,知名度很高的IP也未必有足夠的吸引力產生消費,最后能產生大的粉絲效應的IP并不多。
而且,即使是流量級的熱門IP,也有其影響力的邊際效應,一般隨著時間的推移,IP的影響力會像一個拋物線,到達頂峰后會慢慢降低,直到代表另一個時代的新IP出現。
整體來說,大型樂園的投資大,但回本周期一直在被不斷拉長,對于投資者來說,大型樂園很可能面臨一園虧損滿盤皆輸的結局,對IP強度的考驗極大。
以國內較為知名的華強方特為例,2012年公司推出《熊出沒》爆款動畫,成功培育了“熊大、熊二、光頭強”等熱門IP,隨后又將業務延伸到電影、主題樂園和IP周邊產品。
但是受困于主題樂園重資產特征顯著、前期投資規模巨大且回收期較長,華強方特的資金壓力十分明顯。2011-2014年,其資產負債率分別達到82.78%、77.35%、73.39%和72.64%,流動比率更是僅在0.2-0.3倍之間,財務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后來華強方特改為主題公園合作投資方式,即通過合資方式分擔財務風險,再由旗下控股的運營公司負責主題公園運營,同時向需求方提供主題公園創意設計、研發建設、運營管理全產業鏈產品及服務獲取收益。才逐步將資產負債率下降至50%左右。
2022年財報顯示,華強方特來自文化科技主題公園板塊的營收為34.95億元,同比下滑6.14%。其中主題公園運營營收23.39億元,同比下滑10.93%。
北京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仕源認為,我國此類強IP樂園相較于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全球流行IP來說,發展相對薄弱,原因是我國目前一些受歡迎的IP尚未形成系統規模經濟和強有力的品牌效應。
“從這個角度來說,將熱門IP開發成樂園有著巨大的潛力,且任重而道遠。”王仕源說,熱門IP的成功關鍵在于做IP先行,只有有了強大的IP作為引流、有爆款產品作為鋪墊,其成功性才比較大。
事實上,國內IP樂園目前不僅面臨著IP影響力不夠的問題,同時還面對著IP延展乏力、周邊不夠吸引人等問題。以迪士尼樂園為例,它的門票收入占總收入約30%,其余都是二次消費。而國內IP主題公園的門票收入往往占70%左右,二次消費占30%甚至更低。
“泡泡瑪特不只是成為一家賣貨的公司,而是成為一家如迪士尼一樣售賣快樂與創意的全產業鏈企業。”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曾在公開場合提出這個目標。
但目前來看,泡泡瑪特城市樂園似乎是更加“輕量級”的主題樂園。面積僅為4萬平的泡泡瑪特樂園,與400萬平方米的環球度假區、116萬平方米的迪士尼度假區和56萬平方米的歡樂谷,相距甚遠。
從門票價格看,泡泡瑪特城市樂園還未設定年卡;據其官方公眾號顯示,在開園當日至11月30日執行優惠票價,單日大門票+夜間《心愿之旅》沉浸式套票229元,這個價格相比上海迪士尼475元的常規日門票,也便宜了不少。
泡泡瑪特城市樂園總經理胡健表示,樂園對于泡泡瑪特而言是一個長期戰略,朝陽公園只是1.0版本,是借事修人,借該項目搭建好核心團隊,為長期的目標做準備,“其實做樂園的想法上市前就已經很清晰,但一直耐心尋找機會和適合泡泡瑪特的模式,朝陽公園這片區域就是一個契機”。
隨著泡泡瑪特城市樂園揭開面紗,可以看出,盲盒之后泡泡瑪特越來越像一個“文化娛樂集團”,它希望以潮玩IP為核心,把版圖不斷拓展到影視、游戲、公園、度假村等等形態。
只是既然是創新業務就難免遇到波折,在樂園領域,外有迪士尼樂園、環球度假區,內有華強方特、宋城演藝和海昌海洋公園等,想從這些各具特色的樂園手里“搶人”顯然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