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小綠書“拍了拍”小紅書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小綠書“拍了拍”小紅書

收錄于合集半年過去,小綠書又被盤活了?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新熵 石榴

編輯丨月見

在小紅書上搜索“小綠書”,你可以看到兩個截然相反的群體。

一邊是一臉困惑的路人,小紅書和微信,之于他們而言是大相徑庭的兩種軟件。后者代表著稍微領先生活一點的生活百科,前者則通常只與日常的交流掛鉤。它的私域屬性,讓它和“無用的功能”掛在一起時,收獲的評價僅有,“我的內存就是這樣一點點被吃掉的”。

另一邊則是對長短圖文賴以生存的從業者,他們對比著小綠書這個陌生面孔參詳,并在篤定與懷疑中,爭論它是否能夠取代小紅書,成為下一個互聯網寵兒。

同樣一場熱鬧,圍觀者姿態各異。但不論如何,小綠書這一個由微信在今年2月高調推出的,神似小紅書的短圖文發布的功能,的的確確在這半年來迎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尤其是到了今年下半年,隨著各種全新功能的推出,人們陡然發現,越來越多種草、時尚、美妝、美食、旅游、攝影等類型的博主,開始撿起微信公眾號這個荒廢已久的平臺——要知道,此前盡管微信公眾號的數量早已能以億級計算,但大多數已經處于長期停更的“僵尸”狀態。

相比于曾經費心費力的長圖文,顯然小綠書的出現,讓曾經用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微信公眾號,重新變成一個值得“經營一下”的平臺。

01、小綠書,默默發育這一年

盡管圍攻小紅書已經成了所有大廠們的常規動作,但在微信內部,變化是從今年2月才第一次發生。

根據小紅書官方今年2月披露的數據來看,小紅書擁有超過2000萬月活創作者,日均筆記發布量超300萬篇,60%的日活用戶每天都會在平臺主動搜索,日均搜索查詢量接近3億次。

與之相對的是,微信公眾號的增長,似乎已經陷入了長久的停滯狀態。第三方數據顯示,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公眾號整體打開率則由2.3%下降至1.1%,到了今年年初,這個數據更是一度跌落至0.6%。

巨大的落差之下,微信官方只能通過不斷迭代新創作形式來吸引更多差異化用戶。

小綠書正是在這種情形下誕生的產物。2023 年2月16日,微信官方公眾號“微信派”以“圖片+短文字”的“新面容”亮相,版面互動模塊與小紅書筆記功能如出一轍。小綠書也由此得名。

彼時,大眾對它的判斷是,一款只有簡單的骨架,滿足了多圖、長文的展現,但基礎的話題詞功能都尚未接入,內容呈現的方式和微信產品內的位置都十分孱弱的單薄產品功能。

簡而言之,在已然進入快車道的小紅書面前,小綠書的可替代性太強了,且與微信多年來打造的長圖文、深度化氛圍相交甚遠。于是,網絡世界中的圍追堵截的消散,幾乎成為了某種必然。創作者的嘗鮮勁一過,就各自歸位,微信公眾號依舊是長圖文創作當先,小紅書才是短圖文的歸宿。

人們始終帶著“我就知道”的判斷,圍觀這場短暫的狂歡。而小綠書的第一次嘗試,也在這種氛圍中鎩羽。

短短半年過去,小綠書似乎如同所有小紅書的鏡像一樣,魂歸信息流大海。但如果仔細復盤其半年來的種種動作,就不難發現,小綠書依舊是微信公眾號渴望握住的救命稻草,不論如何微信都希望它能帶來一些足夠鮮活的能力。只不過,相比初期轟動而又高調的調整,更多的變化,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比如,在8月初,微信再次發起攻勢,從“看一看”單拎出一個產品場景,試圖再造小紅書平替。

除了產品場景的變化,更值得一提的一點是,用戶在“看一看”中不僅能刷小綠書,還能直接發布圖文消息,相當于直接繞開了訂閱號、服務號的賬戶體系,將內容創作門檻降至最低。

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這一動作的初衷似乎更多是為了方便視頻號創作者發布圖文短內容。這意味著,如果理想的話,小綠書或許能在微信公眾號與視頻號之間尋找一種巧妙的平衡。

但一位互聯網分析師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微信今年在測試各種小功能,各種連接都要試試看,灰度測試不一定可以走出測試服。

更多實際落地的,其實還是在公域和商業化方面。

8月25日,小綠書又再次在微信圖片消息中引入帶貨功能。根據微信官方的規則來看,這一規則只要公眾號粉絲數≥100,即可開通圖片帶貨,每張圖片最多可以添加3個商品,用戶可以通過商品標簽跳轉到相關平臺購買。

到了9月,微信公眾號則又再次對發布功能進行了整改升級。這個于2021年上線的功能,與微信固有的“群發”功能不同,不會將內容推送給關注用戶,也不受發布次數限制,但“發布”內容可以通過創作者主動分享鏈接的形式公開轉發傳播。

但彼時,這仍是一場屬于私域的游戲。整個生態分散又隱匿,參與方彼此之間并沒有公開和透明的信息流動。甚至連很多微信公眾號創作者本人,也對其知之甚少。

此次經調整過后,發布內容將與群發內容一樣顯示在公眾號主頁,這也是此次發布功能升級的重點。除此之外,公眾號官方還提到發布內容有機會獲得平臺推薦,即可能出現在看一看信息流或其他推薦頁面。

這意味著發布內容不再像之前一樣傳播于群聊、朋友圈等私域空間,而是脫離了微信這個巨大的社交培養皿,有機會展現在公域中。

02、小綠書的搖擺之路

過去的半年,看似是做法激進的半年,實際上也是小綠書尋找自己打法的半年。

之于微信公眾號而言,輕量級的確是不得不過的險關。在2020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就提到,短內容是微信一直要發力的方向,“公眾平臺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為一種基于連接品牌和訂戶的群發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群發的內容并不是重點,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形式的內容都應該是可以的,如文字,圖片,視頻等?!?/p>

這讓他一度反思如今微信公眾號的定位:“不小心將它做成了文章內容載體,使得其缺失呈現短內容的方式?!?/p>

更進一步,從用戶來看,微信公眾號也早已無法滿足輕量化、碎片化乃至于視頻化的內容消費習慣。尤其是在2020 年,視頻號補齊了視頻內容的短板后,微信公眾號這個已經存在10年的老產品在輿論場上的地位愈發下滑,之于對騰訊集團的意義也在下滑。

事實上,如果把目光投向微信公眾號,就無法忽視,近幾年來,它一直在小步快跑,不斷通過引入算法推薦,幫助用戶找到好的內容。于是,公眾號有了點贊、在看功能,再分化出“看一看”的內容板塊,再到靠好友關系鏈推薦內容,打亂時間排序、引入更多算法來推薦內容等等。甚至到了近期,公眾號評論區功能也再度更新,支持切換視頻號、公眾號身份或是匿名身份評論,進一步打通了微信生態。

如此種種,其目的無外乎都是再次激活微信公眾號的活力。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對公眾號一直以來產品架構的影響其實并不大,反而在不斷削弱它自身的特色。

因此,小綠書的出現與發展幾乎可以稱之為必然?;蛘呖梢哉f,留給小綠書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做不做”,而是“怎么做”。從小綠書年初以來的種種動作來看,乃至于它自己也在不斷的左右搖擺之中。

很大程度上,這和微信曾經在社區搭建上的反復失敗不無關系。

關于種草,微信的手也來來回回探了幾次。從早期2018年的“我的購物單”到2019年的“好物圈”,以及此后更名的“微信圈子”,微信團隊的思路,也從最初的直接分享商品鏈接,到構建興趣圈,尋找有共同喜好的人。

這些動作都曾被外界稱作是微信在生態內造小紅書。

尤其是微信圈子的出現,一度被視為微信打造內容社區的王牌。其基礎邏輯類同于早期的微博超話,依賴于興趣圈,并由此對內容進行分發。這種內容、社交、商品的結合,一度被視為最適合微信的存在,巔峰時期,包括黎貝卡、西門大嫂等時尚公眾號也都開設了自己的圈子。

可惜的是,后續礙于入口深,以及微信圈子未能扶持出幾個優勢垂類作為社區支柱,社區的互動量持續低迷,僅僅只能成為微商、營銷內容的自留地。直至2021年年底,圈子業務正式關停。微信第一次內容社區的探索宣告失敗。

但它留下的意義是,完全基于陌生人社交邏輯設計的微信圈子,是難以在微信體內生長壯大的。與之相對,在公眾號體系內生長出的小綠書,邏輯上才是更適存于微信的產物。

03、能成為下一個小紅書嗎?

由此,新的問題也出現了,小綠書能成為微信的小紅書嗎?

沒人不想成為下一個小紅書?;ヂ摼W大廠圍獵小紅書的敘事走向也證明了這個判斷。從字節的可頌、阿里的逛逛到美團的珍箱、拼多多的拼小圈,盡管大廠們屢試屢敗,但依舊難以阻擋它們屢敗屢試的決心。

無獨有偶,自上線起,小綠書也一直未能逃過是否能成功引發創作者分享和觀看的質疑。歸根結底,無外乎兩者之間截然不同的運營機制。

小紅書的運營機制是依賴單條筆記的內容吸引流量,外加搜索、推薦進行信息匹配。而小綠書則隱藏在微信的二級入口之中,它的潛臺詞是,沒有開放互動的廣場,除非你我之間存在訂閱或關注關系,才有可能產生聯結。在過去,長圖文的獨特性讓用戶足以忽略這一點,但之于需要短平快的短圖文而言,這種隱秘性是一道讓人望而卻步的門檻。

這或許也是年初小綠書踢到鐵板的主要原因——隱秘的入口、限定的發布,以及文章信息流中被謎一樣的推薦機制所左右的短圖文,之于普通用戶和創作者而言,怎么看怎么雞肋。

如此來看,近兩個月來,不論是繞開了訂閱號賬戶體系,直接在“看一看”內重建入口,還是改動“發布”功能,將與群發內容一樣顯示在公眾號主頁等動作,無疑都是希望將這中間的步驟無限弱化,讓它真正能成為一個“開放版的朋友圈”。

對于短圖文而言,有公域就會有商業化變現的機會。過去,公眾號留給短圖文創作者的悖論是,公眾號是內容創作者在微信挖掘的第一座金礦,它發展至今整整十年,早已有了一套足夠成熟的商業化體系。但這種體系很少有能直接作用于短圖文本身的。

圖片消費功能這個建立在小綠書功能和流量入口不斷完善的基礎之上的功能,對于短圖文種草博主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利好。

它的優勢在于,可以直接通過圖片直觀呈現再點擊跳轉,實現從種草到拔草的閉環鏈路。這些商品鏈接可以來自京東、拼多多、美團等主流電商平臺,也可以來自微信小程序。這幾乎涵蓋了所有主流電商類目。而在9月25日之后,互相封殺近十年的淘寶、微信,也終于重新擁抱。這意味著,留給小綠書圖文種草變現的空間將進一步增大。

這些改動之下,對于普通用戶的影響或許還微弱,但對于多棲創作者而言,更加開放的空間、更自由的創作環境、更高效的變現路徑,都可以讓他們短暫地將小綠書拉出黑名單之中。甚至可以說,這或許是一次重新打造自身內容品牌的新機會,也是一次在內容洗牌中再次占據先機的時候。

但另一方面,這種基礎的搭建,依舊需要時間。從7個PDF到成長為一家日活躍用戶攀升至1 億的生活方式社區,小紅書用了十年。其獨有的社區調性,精致、種草的標簽,內容生產與消費的雙向驅動,也是至今大廠屢敗屢戰的主要原因。

寄生于國民應用微信之內的小綠書,也必將面臨同樣的問題。社區產品具有陌生人社交屬性,和熟人社交產品的邏輯相悖。小綠書的每一步嘗試,都必須小心翼翼。

微信圈子的故事不過剛剛過去兩年。如何重新尋找并聚焦于特定用戶群體,如何形成有凝聚力的社區氛圍,這一切都還需要時間來回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小紅書

4.6k
  • 小紅書相關人士回應,無授權不會讀取用戶信息
  • 被曝高頻獲取用戶信息?小紅書回應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小綠書“拍了拍”小紅書

收錄于合集半年過去,小綠書又被盤活了?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新熵 石榴

編輯丨月見

在小紅書上搜索“小綠書”,你可以看到兩個截然相反的群體。

一邊是一臉困惑的路人,小紅書和微信,之于他們而言是大相徑庭的兩種軟件。后者代表著稍微領先生活一點的生活百科,前者則通常只與日常的交流掛鉤。它的私域屬性,讓它和“無用的功能”掛在一起時,收獲的評價僅有,“我的內存就是這樣一點點被吃掉的”。

另一邊則是對長短圖文賴以生存的從業者,他們對比著小綠書這個陌生面孔參詳,并在篤定與懷疑中,爭論它是否能夠取代小紅書,成為下一個互聯網寵兒。

同樣一場熱鬧,圍觀者姿態各異。但不論如何,小綠書這一個由微信在今年2月高調推出的,神似小紅書的短圖文發布的功能,的的確確在這半年來迎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尤其是到了今年下半年,隨著各種全新功能的推出,人們陡然發現,越來越多種草、時尚、美妝、美食、旅游、攝影等類型的博主,開始撿起微信公眾號這個荒廢已久的平臺——要知道,此前盡管微信公眾號的數量早已能以億級計算,但大多數已經處于長期停更的“僵尸”狀態。

相比于曾經費心費力的長圖文,顯然小綠書的出現,讓曾經用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微信公眾號,重新變成一個值得“經營一下”的平臺。

01、小綠書,默默發育這一年

盡管圍攻小紅書已經成了所有大廠們的常規動作,但在微信內部,變化是從今年2月才第一次發生。

根據小紅書官方今年2月披露的數據來看,小紅書擁有超過2000萬月活創作者,日均筆記發布量超300萬篇,60%的日活用戶每天都會在平臺主動搜索,日均搜索查詢量接近3億次。

與之相對的是,微信公眾號的增長,似乎已經陷入了長久的停滯狀態。第三方數據顯示,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公眾號整體打開率則由2.3%下降至1.1%,到了今年年初,這個數據更是一度跌落至0.6%。

巨大的落差之下,微信官方只能通過不斷迭代新創作形式來吸引更多差異化用戶。

小綠書正是在這種情形下誕生的產物。2023 年2月16日,微信官方公眾號“微信派”以“圖片+短文字”的“新面容”亮相,版面互動模塊與小紅書筆記功能如出一轍。小綠書也由此得名。

彼時,大眾對它的判斷是,一款只有簡單的骨架,滿足了多圖、長文的展現,但基礎的話題詞功能都尚未接入,內容呈現的方式和微信產品內的位置都十分孱弱的單薄產品功能。

簡而言之,在已然進入快車道的小紅書面前,小綠書的可替代性太強了,且與微信多年來打造的長圖文、深度化氛圍相交甚遠。于是,網絡世界中的圍追堵截的消散,幾乎成為了某種必然。創作者的嘗鮮勁一過,就各自歸位,微信公眾號依舊是長圖文創作當先,小紅書才是短圖文的歸宿。

人們始終帶著“我就知道”的判斷,圍觀這場短暫的狂歡。而小綠書的第一次嘗試,也在這種氛圍中鎩羽。

短短半年過去,小綠書似乎如同所有小紅書的鏡像一樣,魂歸信息流大海。但如果仔細復盤其半年來的種種動作,就不難發現,小綠書依舊是微信公眾號渴望握住的救命稻草,不論如何微信都希望它能帶來一些足夠鮮活的能力。只不過,相比初期轟動而又高調的調整,更多的變化,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比如,在8月初,微信再次發起攻勢,從“看一看”單拎出一個產品場景,試圖再造小紅書平替。

除了產品場景的變化,更值得一提的一點是,用戶在“看一看”中不僅能刷小綠書,還能直接發布圖文消息,相當于直接繞開了訂閱號、服務號的賬戶體系,將內容創作門檻降至最低。

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這一動作的初衷似乎更多是為了方便視頻號創作者發布圖文短內容。這意味著,如果理想的話,小綠書或許能在微信公眾號與視頻號之間尋找一種巧妙的平衡。

但一位互聯網分析師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微信今年在測試各種小功能,各種連接都要試試看,灰度測試不一定可以走出測試服。

更多實際落地的,其實還是在公域和商業化方面。

8月25日,小綠書又再次在微信圖片消息中引入帶貨功能。根據微信官方的規則來看,這一規則只要公眾號粉絲數≥100,即可開通圖片帶貨,每張圖片最多可以添加3個商品,用戶可以通過商品標簽跳轉到相關平臺購買。

到了9月,微信公眾號則又再次對發布功能進行了整改升級。這個于2021年上線的功能,與微信固有的“群發”功能不同,不會將內容推送給關注用戶,也不受發布次數限制,但“發布”內容可以通過創作者主動分享鏈接的形式公開轉發傳播。

但彼時,這仍是一場屬于私域的游戲。整個生態分散又隱匿,參與方彼此之間并沒有公開和透明的信息流動。甚至連很多微信公眾號創作者本人,也對其知之甚少。

此次經調整過后,發布內容將與群發內容一樣顯示在公眾號主頁,這也是此次發布功能升級的重點。除此之外,公眾號官方還提到發布內容有機會獲得平臺推薦,即可能出現在看一看信息流或其他推薦頁面。

這意味著發布內容不再像之前一樣傳播于群聊、朋友圈等私域空間,而是脫離了微信這個巨大的社交培養皿,有機會展現在公域中。

02、小綠書的搖擺之路

過去的半年,看似是做法激進的半年,實際上也是小綠書尋找自己打法的半年。

之于微信公眾號而言,輕量級的確是不得不過的險關。在2020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就提到,短內容是微信一直要發力的方向,“公眾平臺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為一種基于連接品牌和訂戶的群發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群發的內容并不是重點,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形式的內容都應該是可以的,如文字,圖片,視頻等?!?/p>

這讓他一度反思如今微信公眾號的定位:“不小心將它做成了文章內容載體,使得其缺失呈現短內容的方式?!?/p>

更進一步,從用戶來看,微信公眾號也早已無法滿足輕量化、碎片化乃至于視頻化的內容消費習慣。尤其是在2020 年,視頻號補齊了視頻內容的短板后,微信公眾號這個已經存在10年的老產品在輿論場上的地位愈發下滑,之于對騰訊集團的意義也在下滑。

事實上,如果把目光投向微信公眾號,就無法忽視,近幾年來,它一直在小步快跑,不斷通過引入算法推薦,幫助用戶找到好的內容。于是,公眾號有了點贊、在看功能,再分化出“看一看”的內容板塊,再到靠好友關系鏈推薦內容,打亂時間排序、引入更多算法來推薦內容等等。甚至到了近期,公眾號評論區功能也再度更新,支持切換視頻號、公眾號身份或是匿名身份評論,進一步打通了微信生態。

如此種種,其目的無外乎都是再次激活微信公眾號的活力。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對公眾號一直以來產品架構的影響其實并不大,反而在不斷削弱它自身的特色。

因此,小綠書的出現與發展幾乎可以稱之為必然?;蛘呖梢哉f,留給小綠書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做不做”,而是“怎么做”。從小綠書年初以來的種種動作來看,乃至于它自己也在不斷的左右搖擺之中。

很大程度上,這和微信曾經在社區搭建上的反復失敗不無關系。

關于種草,微信的手也來來回回探了幾次。從早期2018年的“我的購物單”到2019年的“好物圈”,以及此后更名的“微信圈子”,微信團隊的思路,也從最初的直接分享商品鏈接,到構建興趣圈,尋找有共同喜好的人。

這些動作都曾被外界稱作是微信在生態內造小紅書。

尤其是微信圈子的出現,一度被視為微信打造內容社區的王牌。其基礎邏輯類同于早期的微博超話,依賴于興趣圈,并由此對內容進行分發。這種內容、社交、商品的結合,一度被視為最適合微信的存在,巔峰時期,包括黎貝卡、西門大嫂等時尚公眾號也都開設了自己的圈子。

可惜的是,后續礙于入口深,以及微信圈子未能扶持出幾個優勢垂類作為社區支柱,社區的互動量持續低迷,僅僅只能成為微商、營銷內容的自留地。直至2021年年底,圈子業務正式關停。微信第一次內容社區的探索宣告失敗。

但它留下的意義是,完全基于陌生人社交邏輯設計的微信圈子,是難以在微信體內生長壯大的。與之相對,在公眾號體系內生長出的小綠書,邏輯上才是更適存于微信的產物。

03、能成為下一個小紅書嗎?

由此,新的問題也出現了,小綠書能成為微信的小紅書嗎?

沒人不想成為下一個小紅書。互聯網大廠圍獵小紅書的敘事走向也證明了這個判斷。從字節的可頌、阿里的逛逛到美團的珍箱、拼多多的拼小圈,盡管大廠們屢試屢敗,但依舊難以阻擋它們屢敗屢試的決心。

無獨有偶,自上線起,小綠書也一直未能逃過是否能成功引發創作者分享和觀看的質疑。歸根結底,無外乎兩者之間截然不同的運營機制。

小紅書的運營機制是依賴單條筆記的內容吸引流量,外加搜索、推薦進行信息匹配。而小綠書則隱藏在微信的二級入口之中,它的潛臺詞是,沒有開放互動的廣場,除非你我之間存在訂閱或關注關系,才有可能產生聯結。在過去,長圖文的獨特性讓用戶足以忽略這一點,但之于需要短平快的短圖文而言,這種隱秘性是一道讓人望而卻步的門檻。

這或許也是年初小綠書踢到鐵板的主要原因——隱秘的入口、限定的發布,以及文章信息流中被謎一樣的推薦機制所左右的短圖文,之于普通用戶和創作者而言,怎么看怎么雞肋。

如此來看,近兩個月來,不論是繞開了訂閱號賬戶體系,直接在“看一看”內重建入口,還是改動“發布”功能,將與群發內容一樣顯示在公眾號主頁等動作,無疑都是希望將這中間的步驟無限弱化,讓它真正能成為一個“開放版的朋友圈”。

對于短圖文而言,有公域就會有商業化變現的機會。過去,公眾號留給短圖文創作者的悖論是,公眾號是內容創作者在微信挖掘的第一座金礦,它發展至今整整十年,早已有了一套足夠成熟的商業化體系。但這種體系很少有能直接作用于短圖文本身的。

圖片消費功能這個建立在小綠書功能和流量入口不斷完善的基礎之上的功能,對于短圖文種草博主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利好。

它的優勢在于,可以直接通過圖片直觀呈現再點擊跳轉,實現從種草到拔草的閉環鏈路。這些商品鏈接可以來自京東、拼多多、美團等主流電商平臺,也可以來自微信小程序。這幾乎涵蓋了所有主流電商類目。而在9月25日之后,互相封殺近十年的淘寶、微信,也終于重新擁抱。這意味著,留給小綠書圖文種草變現的空間將進一步增大。

這些改動之下,對于普通用戶的影響或許還微弱,但對于多棲創作者而言,更加開放的空間、更自由的創作環境、更高效的變現路徑,都可以讓他們短暫地將小綠書拉出黑名單之中。甚至可以說,這或許是一次重新打造自身內容品牌的新機會,也是一次在內容洗牌中再次占據先機的時候。

但另一方面,這種基礎的搭建,依舊需要時間。從7個PDF到成長為一家日活躍用戶攀升至1 億的生活方式社區,小紅書用了十年。其獨有的社區調性,精致、種草的標簽,內容生產與消費的雙向驅動,也是至今大廠屢敗屢戰的主要原因。

寄生于國民應用微信之內的小綠書,也必將面臨同樣的問題。社區產品具有陌生人社交屬性,和熟人社交產品的邏輯相悖。小綠書的每一步嘗試,都必須小心翼翼。

微信圈子的故事不過剛剛過去兩年。如何重新尋找并聚焦于特定用戶群體,如何形成有凝聚力的社區氛圍,這一切都還需要時間來回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天镇县| 沙雅县| 松原市| 临武县| 高安市| 吕梁市| 根河市| 大同市| 兰坪| 左权县| 溧阳市| 阳谷县| 永泰县| 固安县| 敦煌市| 杨浦区| 盘锦市| 宁城县| 吴忠市| 乌海市| 红河县| 浑源县| 织金县| 上林县| 民县| 永吉县| 唐海县| 大埔区| 德昌县| 巴东县| 长岭县| 彝良县| 丹江口市| 承德市| 哈巴河县| 布拖县| 南丰县| 定边县| 上高县|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