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東浩蘭生會展工業商展作為支持單位的2023【創智工業論壇】于9月21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洲際酒店圓滿落幕。作為中國工博會的同期論壇,主辦方攜手知名專家學者、行業大咖、資深媒體人展開了多場主旨演講、高峰對話,洞察工業領域發展趨勢,暢談業態創新發展話題,共同探討雙碳時代帶來的綠色、智慧、可持續城市藍圖,描繪更智能、更可持續、更具韌性的制造業新圖景。
論壇現場,多家企業代表圍繞“數智化如何重塑物流未來?”展開了深度探討。
主持人:界面新聞記者,白帆
對話嘉賓:
貫鑠資本CEO,趙小敏
百世集團大客戶營銷總經理,彭誠
G7易流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劉志強
中通冷鏈信息技術總監,李世俊
以下是圓桌論壇文字實錄:
主持人(白帆):各位觀眾下午好,我是本次圓桌論壇的主持人白帆,來自界面新聞。有商業的地方就有物流,就像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隨著科技的進步,物流行業也正在變革,向著智慧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今天我們很榮幸請到了物流行業的幾位嘉賓,讓他們來結合自身的經驗談一談什么是智慧物流。
臺上嘉賓依次是貫鑠資本的CEO的趙小敏老師;百世集團大客戶營銷總經理彭誠;G7易流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劉志強,中通冷鏈信息技術總監李世俊。歡迎各位!
主持人(白帆):首先請教一下各位嘉賓,智慧物流究竟是什么?
趙小敏:物流行業,官方、民間、企業的定義還是不通的,官方定義采用物聯網技術,在整個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范圍內,包括對于數據化的誤解造成的很多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非常被動的局面;從商業流通的角度,智慧物流最終強調流通服務;從快遞企業的角度,智慧物流最終是為了交付,在智慧物流方面策略和角度是不同的。最新的智慧物流概念,從發改委、商務部定位,所有的智慧物流最終都是為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場景內對智慧物流的框架理解。
彭誠:百世2007年成立時,創始人秉持通過技術和創新改變中國物流的初心,這16年一直沒有變過,百世這16年在行業里做了很多大的KA品牌,做了很多實踐,認為更多是物流企業的數字化能力,更多的是不斷迭代的能力。
在給大的KA品牌做供應鏈服務時,也會發現談到數字化感覺是很高大上的,百世做了16年,很多大客戶合作都是10年以上,實踐后,在數字化方面做了很多的案例和實踐,通過自主研發的系統,OMS、SWS、TMS等等底層系統,第一層的數據,是物流作業層,通過數字化系統采集各環節數據。到第二層經營管理層,抓的數據要交互去運用,在上次行業峰會時,跟很多行業朋友、品牌商聊,中國品牌商第二層進入到數據交互應用的不到5%。在第一層和第二層基礎上,才會有第三層,給企業做經營分析,做控制塔,才有第三層。智慧物流一定是三層的基礎上的物流企業數字化的能力,不斷迭代的能力。
劉志強:智慧物流,從字面上理解首先是更聰明,G7易流定位科技服務,面向整個物流大行業和產業鏈,去定義智慧物流,G7和易流兩家公司合并后,提出了新的slogan“美好改變 現在發生”,體現出智慧物流要帶來的美好改變,這個美好改變怎么定義呢?要么在某些場景上帶來一些變化,要么全局上新的變化。比如物流里裝卸貨第一場景效率更高了,可能有移動互聯網創新帶來全局的變化。再回到整個無論生產關系,生產力的方面,用科技的方法對應生產關系協同上變得更高效,比如之前在貨主、承運商、司機之間協同上,更多通過手工電話處理,現在通過平臺的方式,更好的協同跟交互。在生產力層面也有顯著的例子,比如用智能揀選機器人,帶來生產力質的提升和變化,這是對智能物流的綜合理解。
李世俊:中通冷鏈于2020年成立,成立之初就將“數智化”、“智慧物流”作為中通冷鏈的戰略核心冷鏈行業是物流領域比較特殊的分支,如何確保“全程冷鏈”的溫控,就是把數字化科技手段揉到冷鏈業務里去,把中通冷鏈的發展戰略和科技結合在一起去推廣智慧物流的運用。
通過這幾年的0-1系統迭代,把整個“收、轉、運、派、簽”各環節都能確保穩定、安全、高效的運作。確保各環節信息可控,各過程中的溫度監控、配送時效和服務質量等都能做到標準化。,將冷鏈貨品安全、高效地送到消費者的手里,真正做到中通冷鏈的使命:“用冷鏈為人民服務”。
主持人(白帆):不同領域、不同企業,智慧物流的落地實踐也有不同,也造成了智慧物流的認知方面的一些差別,也想請各位嘉賓從自己公司的角度去談談,公司在建設智慧物流方面怎么樣布局的,以及智慧物流未來會以怎樣的角色助力企業的發展,先請百世彭誠總講下百世在這塊的做法。
彭誠:百世管理數字化和運營網絡化,作為供應鏈服務商,首先自身管理數字化和運營網絡化,幫助企業做數字化的轉型,這一直是這幾年公司的實踐,以及戰略的方向。百世所有的系統,從創立之初,都是自己研發的,2007年創立時,首先創立的是研發部門,,2008年時,成立了供應鏈事業部,實踐系統的場景,現在整個供應鏈的全國的倉網和配網,目前全國倉網280萬平,在最近國家的交通協會統計口徑里排名第九,現在也是在做全國的配送網絡,針對B網的,送門店和經銷商的,每天有21000家門點在配送,現在是網絡化的實際情況。
數字化這塊,系統是自研,TMS、優派等等自研的系統,經營管理層面,現在為全國的大客戶服務,每天最終形成數據交互,最小顆粒度到最小經營單位的經營報表,比如倉庫,每天給到管理層,以及給到客戶管理層去做分析和決策,后續過程中網絡自己做云配,也是做很多創新,快遞行業,有電子面單產生和創造,極大推動了整個中國物流行業效率的發展。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云配,針對B端的電子面單,是百世發明的。2018年投入實際的送門店,送經銷商場景的應用,近幾年對于整個數字化的框架推進,包括B網智慧網絡的布局,核心都是圍繞數字化持續展開的。
主持人(白帆):感謝彭誠總的分享,同時想請教一下劉總,G7易流成立之初,非常具有智慧物流的基因,請劉總介紹一下如何構建智慧物流框架的?
劉志強:創業創造定位在以科技改造物流行業,包括現在提供整體服務或者產品,也是圍繞這個展開的。FM中小貨運經營者提供的偏SaaS類的服務,智能管車叫安全管車,或冷鏈對應的管理,都是非常標準化的服務,通過這種方式,以低成本的方式提供給整個物流行業水電煤基礎的設施服務。
第二面對一些超大型的,比如在座幾位老師所在的企業,或者一些大貨主類的企業,偏向于基于底層的技術跟產品能力,提供解決方案的方式輸出。每家大企業,要么有實力做定制,要么從市場上找些成熟的方案,這些方案里含有了對應的先進管理思想的方案,通過這種方式輸出到無論物流快遞快運的行業,還是大的傳統生產制造和消費類企業的物流管理部門,通過這種方式服務。
做的事情是從實時數據到數據智能,實時數據非常容易理解,工業制造的環節中的數據的獲取,所有物流場景里盡量能用低成本方式拿到對應的數據,比如車輛的位置、溫度、濕度、重量,甚至現在做的創新,拿到企級的數據。拿到這些數據結合實際場景給到對應企業提供管理的支持,這是實時數據。
數據智能是什么?平臺上積累了非常多行業內對應的數據,基于這些數據提煉出到底怎么樣做最高效或者最智能。
比如服務安全管理,通過平臺上20萬的對應安全管理的司機他在開車,數據方面提出哪些是更加安全和合理合規的,基于模型給使用服務的客戶,告訴司機應該123怎么做,讓新入職過來的司機,可能一個月的時間,就具備了5-10年的好司機對應的行為規范,通過數據智能實現。
主持人(白帆):感謝劉總的分享。據我了解,中通冷鏈的李總,是公司的一號技術員工,中通冷鏈成立兩個月之后就入職了,當時考慮加入智慧物流,有沒有通盤的考慮?有沒有什么分享的?
李世俊: 3年前,2020年9月1日,我正式加入中通冷鏈,確實是屬于中通冷鏈最早的一批員工, 同時也作為第1位IT員工,開始組建IT團隊,組建之前,跟老板有過一些深入交流,非常感謝我的老大--中通冷鏈總裁孟峰總,對信息科技的重視與信任,我們一起確定科技在今后5年的戰略:“信息化、數字化、數智化”,并按照“適時調整、穩步推進”的方針落地。信息化、數字化、數智化 是企業 科技建設的3個階段,總結來說,“信息化”強調的是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數字化”強調的是數據的處理和應用,而“數智化”則更強調通過智能化技術實現智能化的業務和決策。這3個階段在企業的技術轉型和業務發展中相互關聯、相互支持,代表了不同層次和階段的發展和進化。同時,這3個階段并非彼此割裂,而是彼此融合,層級過渡。
中通冷鏈正好處于第三年,一階段的“信息化”已經完成,當前處于第二階段“數字化”的關鍵時期,并開始進入“數智化”前期實踐階段。
關于數字化案例,比如:最近做的月臺數字化項目,就是把現場一線人員的作業,所有動作都變成了數字,通過對這些數字分析,能夠發現問題,比如:全國現在已經有近40個冷鏈的分撥中心,有的冷庫卸貨效率非常高,一輛15米掛車,有些分撥中心一個半小時完成卸貨,有的分撥要2小時,分析這個過程中到底什么樣的行為讓他做到比別人快?通過一線數據采集,包括裝卸過程的每一步的動作記錄下來以后,通過把這些數據還原成現場作業情況,發現有些分撥現場管理,人員安排、操作工序做到極致,把這些高效的操作流程推廣到全網,使得全網的裝卸效率得到提升。
到“數智化”階段,中通冷鏈將搭建“智慧大腦”: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讓系統具有實現“業務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的能力;同時,包括無人設備的實踐推廣和應用等等,以上是中通冷鏈5年的信息科技規劃。
主持人(白帆):智慧物流經歷階段性的發展,不同的時期要做不同的事情,我記得智慧化物流之前有一個業內比較公認的信息分為三個階段,信息化、數字化和數智化,三個階段各有側重點,就這個問題再繼續追問一下李總,這三個階段對企業來說究竟要抓住怎么樣的核心點呢?
李世俊:市面上有很多關于信息化物流怎么做信息化方法論等等,但在實踐過程中,切忌照搬照抄,比如某個大企業用這個模式,我們按照這個模式走,并不一定適用,一定要量體裁衣。當前企業現狀什么規模,接下去企業的戰略優勢在哪里,如何通過信息化放大優勢,才是重點,量體裁衣是最重要的環節。
第一階段,根據企業戰略規劃以信息化為輔助手段,搭建系統,幫助戰略落地,降本增效,“數據采集”是信息化階段的重點。
到第二階段時企業對于IT科技的認知也上升到新層面了,這時可能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搭了這么多系統,產生大量數據后下一步怎么做?要針對現在整個行業的發展,業務的戰略發展以后,思考數據能夠對企業產生的價值在哪里?。“數據分析”是數字化階段的重點
到第三個階段,通過大量數據和系統數智化能力幫助用戶發現商機和風險,協助用戶做決策,告訴他下一步可能要做什么。“數據決策”是數智化階段的重點。
主持人(白帆):的確隨著智慧物流的發展,以后更系統的智慧物流的解決方案越來越多的會出現在大家面前,趙老師對行業了解非常深入,對物流行業里很多企業非常了解,對智慧物流發展的階段,您有什么觀點分享嗎?
趙小敏:我們行業里從早期都是非常串通的,這十幾年發展非常快的,最典型的是上市公司的數量呈集幾何級的增加,最早接觸到2家公司,現在今天已經超過108家,跟物流類比較密切的公司。從行業發展角度來說,資本對這塊蠻重視的。
但是智慧物流角度里,最近這三年,無論化工類的物流、制造業物流、傳統的中通冷鏈為代表的快遞類的物流,還是商貿流通類的物流,都存在非常明顯的快速發展障礙,為了數據而數據,在談智慧物流時要搞清楚,是以智慧為主還是以物流為主,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有不同的企業創始人,包括甚至是行業都面臨問題在過程中有矛盾,因為分為兩個階段,疫情前疫情后,有非常大的改變,疫情前很多企業在智慧物流面更加傾向于數據驅動,或者為了數據或者智慧,疫情改變了很多公司在智慧物流方面以物流為中心,簡單來說以業務驅動為本質,比如制造工廠核心還是圍繞產品,而不是要打造完全的數據工廠,這是在物流發展過程中非常大的挑戰。但是經過疫情慢慢回歸到常態上,最近接觸到兩個客戶明顯有一個問題,過去無人機,無人倉,整個數據方面人力成本上有快速縮減,在藏管這塊完全數據化、智能化,最后發現效率不僅沒有降低,最后導致成本和人力更多了。
這個過程中,如何理解人和機器的互動或者呼應,相當于現在討論智慧時,要考慮什么叫智慧,數據最終價值是什么?這里數據有確權問題,究竟數據歸誰?比如接觸蠻多的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物,物流企業會掌握非常大數據,電商平臺也會掌握,最新的比較多物流數據的泄密,再次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里數據歸口如何體現智慧性,如果物流企業數據經常泄密,談不上所謂智慧的,數據越多,企業的生存概率反而越低。在這個過程中,智慧物流從數據化,數字化,現在業務和數據全方位聯動,官方定義無論企業端、制造端不斷加碼,加碼非常重要的核心,所有的東西圍繞高質量發展運行。從物流業角度講,商務部連續提出多項文件,包括互聯網+物流,實體產業與物流業的融合,電商物流與制造業的融合,都是智慧物流的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家公司還是蠻有代表性的,比如藥品物流方面,有借鑒性,作為第三方,脫離出任何一家物流公司,行業發展角度,政策理解商業應用上有代表性。從藥品流通上,國藥、上藥、武漢當時的疫情中發揮比較重大作用的九州通,還有這兩年發展比較快的,益生堂、益豐大藥房、老百姓等藥品流通運轉邏輯,他們這類智慧物流運用的比較好;化工方面紅傳智慧做得比較好;從海運角度,比較代表性的招商系和中遠系;公路港口,智慧物流上港集團,都是智慧物流做得蠻好的成功案例。要關注C端,還是處于初級階段的,包括冷鏈、超市、商業流通階段,以及現在很多的快遞,廣泛角度來說,九家比較有代表性的每個月的排名,過去完全是人海戰術,現在是有一個人到機器,包括智能的演化過程,提升行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總書記提到快遞小哥的密度性等等,確保行業的發展。
上市公司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快遞公司加在一塊兒每年投入沒有超過60億,整個行業從智慧物流行業階段處于非常初級階段的,整個行業未來空間會更大一點,所以這幾家代表性公司都提出了智慧物流要高速發展,因為現在交易所要求他們每年發布ESG報告。這里會談到智慧物流技術的應用,數據轉運中心改造、車輛技術化、G7易流服務貨運,包括有英特科技是車輛自動駕駛,也是蠻有代表性的,包括還有最新案例順豐鄂州花湖機場超級轉運中心,這個轉運中心是整個亞洲最智能化的轉運中心,很快會舉辦議事,還有現場的引用過程,菜鳥和京東亞洲一號經常宣傳的智能化的代表,包括三通一達,圓通提出數據化改造,整個體系也是這樣。
申通剛剛舉行30周年,也是打造智慧,但是整個智慧都是從企業的中轉車輛,作為消費者更關心的是物流究竟是如何到達手里的,下單以后從企業端如何上傳到電商平臺或者到商業端的運轉智慧邏輯。總體上,整個行業向智慧物流方面發展,但是經過過去三年到四年左右的波折,整個行業慢慢趨于健康成熟。
最后以貨運平臺總結,貨運平臺蠻有代表性,每個人跟貨運公司打過交道,從出生起每個人要搬運貨物,過去一般都是比較散亂的分布在各個地方的貨運公司,后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發展,完全的靈活監管,現在逐步實現審慎監管了。現在看到的快狗,以及馬上掛牌的貨拉拉,包括曾經即將掛牌的富幼、G7等等隸屬于這樣的體系,這個體系里面蠻遺憾的是貨運平臺創造了非常好的資本化的故事,但這個行業規模還是沒有爆發出來,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距離企業的訴求,距離大量司機的訴求,包括距離消費者的訴求還有很大的距離。過去是利用大數據整合平臺,接觸到很多企業物流效率沒有提升,物流成本沒有本質性下降,費用跟原來比有增加的情況,希望貨運平臺未來有更多的并購和整合的故事上演。
主持人:感謝趙老師的分享,對智慧物流未來發展提出很多期許,同時提到整個大物流的環境里它的場景和細分環節非常多的,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智慧物流的項目落地,也想請幾位企業的領導分享一下,有哪些具體落地的智慧物流項目,究竟怎么樣幫助企業提質增效的,依然先請百事的彭誠總分享一下。
彭誠:百世16年來,在鞋服品牌、快消品牌都有很深入的合作,2020年開始進入醫療、汽配領域,工業品也做了一些世界500強的大KA品牌合作。
首先工業品世界500強的品牌,合作幾年,主要做送經銷商以及送門店的場景,系統做智能調度,在有些區域時效性要求比較高的,有的區域時效性并不是那么高,成本性反而是要求很高的,根據企業要求,根據系統做每個企業運輸的方案,做智能的調度和智能排線。
另外,給門店做可視化,通過APP或微信小程序,實現全程的可視化,快遞可視化實時可以看到,這是很正常的,但是B端的可視化,會涉及到很多的技術問題,百世這塊做得很成熟,之前很多司機會下各種APP,發現下了之后會卸載,后來通過小程序呈現可視化的管理。
另外,這幾年也是不斷加強數字化的能力,在可視化的基礎上,做了區塊鏈,現在行業里都在講區塊鏈,熟知的同行都在做,但更多是快遞的C邏輯,把區塊鏈的里面各個環節的數據上傳到公司自己的平臺。百世現在這幾年跟行業里知名的品牌合作的區塊鏈技術,是把從倉庫提貨到干線、支線,末端,簽收這里所有環節的相關數據,上傳到國家認可的相關平臺,公安部的研究所,司法區塊鏈法院等這些權威機構,所有的數據實時分布式儲存到這平臺里,從貨主方,客戶,到供應鏈服務商,比如百世,到下游的承運商,所有環節都在這個平臺里,可以實時看到所有交接的數據涉及到打官司糾紛,不需要人出現,在系統里直接刷數據可以了。現在全國門店B端送經銷商,送門店的運輸,基本上80%已經應用這個技術,全程無紙化,通過人臉識別,全程沒有紙質交接單據,末端簽收解決了存證難,交接難的問題。
汽配的備件這個行業相對閉環,中國頭部的幾家的主機廠,本身特點SKU比較多,鏈條比較長,除了做了VMI的倉配,循環取貨,線邊物流常規以外,給中國數一數二的知名品牌做了數據中臺,之前客戶有自己的系統,跟很多大的企業工廠類似的情況,下面有很多承運商,每個承運商都有自己的系統,比如京東、中通、百世系統,每個系統對接,有很多家承運商對接,對接會非常煩瑣和困難,當時跟這家客戶開始談時,幫你做數據中臺,建數據中臺,百世把單子分到OMS里,OMS智能程序分到WMS和TMS,有A承運商、B承運商、C承運商獨立接到數據中臺,大家相互獨立,相互把數據回傳給客戶,客戶最終達到他的數據,底層數據、運輸倉庫數據不需要的。最終數據化的解決方案,不但獲得了客戶的信任,也跟很多運輸、外倉的業務合作。
主持人(白帆):G7這邊有非常多相關的案例,G7與同行有非常多的合作,包括跟臺上的中通也有業務上面的來源,劉總你有什么實際的案例跟大家分享特?
劉志強:做創新案例也有一個姿態,信奉客戶現場有神明,不斷找到頭部客戶,到客戶現場做創新的發掘。
簡單分享一個案例,在內蒙那邊,跟今天所從事行業有差異,更多做煤炭運輸的場景,從煤炭的礦坑運到電廠,之前從礦坑單一的一段運輸,直接運到電廠去,通常情況下,通過大概司機大概排隊兩天左右,發現了這樣的困局,快遞快運行業碰到這個問題有非常清晰的方案,用甩掛的方式解決,這個行業因為各個參與方利益很難協調,做了創新的模式,自己拉了幾個合作方一起做投資,煤礦的礦坑旁邊做對應智慧場站,城市旁邊建場,旁邊做了智慧場站,把一段運輸拆成三段,場站旁邊做智能甩掛,司機從原來兩三天跑一趟,變成一天跑三次,這是非常典型的商業模式+技術的創新帶來的改變。
主持人(白帆):感謝劉總的分享,相信智慧物流未來會發揮出越來越多效用。因為時間的關系,進入到最后的環節,中通冷鏈已經提到溫控等等很多很重要的細節上做智慧化物流的布局,很小的環節做智慧化比較不容易的,未來的智慧化物流有什么走勢,您對智慧化物流有什么簡單的期許,簡單分享一下?
李世俊:冷鏈是物流領域比較特殊的分支,冷鏈物流核心點就是“安全”,如何確保貨物在行駛過程中,從攬收開始確保送給客戶的貨是“保質保量”,“仙氣飄飄”,司機行車安全、車輛的溫控保障、倉庫冷庫的溫控保障,甚至末端配送時的溫度保障等等,全鏈路確保溫度的可視可控。同時中通冷鏈,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視和冷鏈板塊的深耕,由中國快遞協會組織,中通冷鏈為牽頭單位,起草《電子商務冷鏈快遞服務管理規范》,將從傳統快遞服務中細分并定義“冷鏈快遞”服務標準,提供“全程冷鏈”快遞服務,從人、車、貨、場、設施設備,系統等多方面提出規范,用來更好滿足冷鏈行業對于快遞服務需求。目前正在進行最終稿的修訂,即將進行專家組評審。我們希望在中國的食品安全方面,能盡自己一份力。
主持人(白帆):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的分享,今天下午圍繞數智化如何重塑物流未來的分享告一段落。非常感謝現場來賓的聆聽,希望有所收獲,也感謝臺上各位嘉賓的分享,謝謝大家!
【點擊查看專題】
最終解釋權歸界面新聞所有
評選及盛典參與,歡迎聯系2023【創智工業論壇】組委會:
官方郵箱地址:huodong@jiem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