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慧東
通威股份(600438.SH)終止百億定增案后,這家硅料龍頭的擴產節奏被迫放緩。
9月26日,通威股份公告,終止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終止后,公司將合理利用自有資金、金融機構貸款以及其他融資方式,統籌資金安排,保障公司內蒙古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和云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順利實施。
根據今年4月披露的預案,通威股份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資總額不超過160億元用于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云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二期20萬噸/年高純晶硅項目)。
上述預案顯示,這兩個項目對于通威股份具有重要意義,是該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布局之一,也是其加強主業、拓展新業務的重要舉措。預計收益方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運營期平均實現營收1,36.4億元、凈利潤34.71億元;云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運營期平均實現營收1,36.4億元、凈利潤32.32億元。
此次終止再融資動作,通威股份稱將不會對公司的日常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坤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資本市場,再融資項目暫緩的很多,通威股份此次改變再融資計劃也是很好的一個轉型。”
祁海坤認為,“近兩年光伏各個環節投資擴產力度比較大,無論是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產能過剩的跡象已經出現。目前對于光伏行業,無論是硅料,硅片等等組件等環節的擴展呢,應該還是謹慎樂觀的一個態度。通威股份的現金流是非常好的,尤其是這兩年它的利潤率也是非常高的。公司利用自有資金開展投資項目,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投資節奏以及項目的達產進度?!?/p>
經歷了近年的高速發展,業內對于光伏市場的產能過剩問題持續關注。在9月21日由滁州市人民政府、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光伏(儲能)產業供需論壇”上,主管部門官員、行業協會專家再次強調需警惕光儲市場產能過剩。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在會上表示,光伏行業的產業規模一直處于動態平衡的相對過剩狀態,這種狀態能較好為未來行業需求進行前置性鋪墊,但需要避免盲目擴張和無序競爭。在沒有進行充分市場研究和自身能力評估的情況下,過度擴張產能或低端產品大規模復制,會導致新一輪的行業波動。
業內龍頭也已開始謹慎擴產。日前,隆基綠能(601012.SH)董事長鐘寶申表示:“隆基綠能在前兩年的擴產上持謹慎態度,主要是基于在技術路線快速變化期對風險的判斷。”
據通威股份上述定增預案,截至2022年底,在高純晶硅領域,公司已形成樂山、包頭、保山三大高純晶硅生產基地,2022年所有在產產能滿負荷運行,產能利用率122.91%,全年實現銷量25.68萬噸,產銷率96.19%。2022年4月,公司緊跟行業增長趨勢,規劃2024-2026年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累計產能規模分別達到80-100萬噸、130-150GW。
業績方面,公司2022年實現營收1424.23億元,同比增長119.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7.26億元,同比增長217.25%。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40.68億元,同比增長22.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2.7億元,同比增長8.56%。
硅料價格不似此前高速增長,是通威股份業績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據硅業分會統計,國內單晶致密料均價已從年初以來最高24.01 萬元/噸降至最低6.57萬元/噸,降幅超七成。
股價方面,年初至今,通威股份股價整體呈下滑趨勢,截至9月26日收盤報31元/股,累計跌幅達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