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9月24日,也就是西非國家尼日爾7月26日的政變發生后近兩個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將從尼日爾撤出所有法軍以及法國駐尼日爾大使。
尼日爾是法國在非洲的主要軍事據點,也是重要鈾供應來源。法國曾在非洲擁有20個殖民地,從2021年以來,西非國家馬里、幾內亞、布基納法索、尼日爾先后發生軍事政變,今年8月同為法國前殖民地的加蓬也發生政變。
這一系列政變以及法國從各國撤軍意味著法國在非洲地區的存在感下降。從尼日爾撤軍后,法國在薩赫勒地區僅剩乍得還有駐軍。
但法國依然通過重要的貨幣工具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CFA franc)保持著對非洲國家的巨大影響力。與此同時,法國的西方盟友繼續在非洲與俄羅斯抗衡。在尼日爾,美軍已經開始恢復軍事行動。
法國又一次撤軍
馬克龍24日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宣布,鑒于尼日爾已不愿再打擊恐怖主義,法國將結束與尼日爾的軍事合作,在之后數周內開始從尼日爾撤軍,到今年底之前完成撤軍。
法國還決定召回駐尼日爾大使,大使伊泰(Sylvain Itte)和其他外交官將于“未來幾小時內”返回法國。
在馬克龍宣布撤軍之前,尼日爾軍方領導人宣布將對法國軍機和商用飛機關閉領空,以完全收回對尼日爾的制空權。上月,尼日爾政變軍方宣布取消與法國的安全防務協議,要求法軍撤離,隨后還要求法國大使伊泰離開尼日爾。
當時法國拒絕了尼日爾的要求,堅稱法國僅承認巴祖姆政府為尼日爾合法政府。民選總統巴祖姆仍在被軟禁中,目前尚未獲釋。到上月底,尼日爾軍政府宣布由于伊泰沒有在規定時間離境,其在尼日爾境內不再享有外交豁免權,尼日爾將采取措施驅逐伊泰。
之后,法國駐尼日爾大使館遭尼日爾軍政府封鎖,物資運輸被切斷,水電供應中斷。伊泰和其他工作人員只能靠軍糧維生,馬克龍譴責尼日爾軍政府將伊泰扣為人質。
巴祖姆的助手透露,周日當天,巴祖姆與馬克龍通話并要求馬克龍召回伊泰,避免緊張局勢升級。對于馬克龍宣布撤軍和召回大使的決定,尼日爾軍政府回應稱此舉標志著尼日爾主權的新篇章,“我們的領土不再歡迎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的軍隊”。
法國目前在非洲駐扎了5650名士兵,吉布提和尼日爾的駐軍都接近1500人,是法國駐軍最多的兩國。
2010年,五名法國人在尼日爾被基地組織綁架后,尼日爾政府開始允許法國駐軍。法國在尼首都尼亞美設立了空軍基地,部署了戰斗機、無人機,負責打擊尼日爾等國的“伊斯蘭國”(ISIS)分支、基地組織分支等極端組織。
但法國的反恐行動并沒有明顯改善尼日爾的安全狀況。獨立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去年公布的“全球恐怖主義指數”報告顯示,尼日爾2021年的恐怖主義指數排名高居第八。當年,尼日爾成為全球恐怖襲擊致死人數上升最多的國家,比上一年上漲129%至588人。
2005年至2020年期間,尼日爾也是法國第三大鈾供應國。法國有30多家企業入駐尼日爾,包括能源巨頭道達爾、核能巨頭Orano、建筑業巨頭萬喜集團的子公司Sogea-Satom。但尼日爾的資源開發也沒有改善本國民眾的生存環境。尼日爾依然是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政府預算有40%來自外部援助。
在尼日爾的政變后,親軍方支持者在街頭焚燒法國國旗、沖擊法國駐尼日爾大使館,高喊“打倒法國”,還有部分支持者打出“歡迎俄羅斯”的標語。
類似的反法情緒也出現在馬里和布基納法索的政變中。這兩國政變后均要求法國撤軍,馬里邀請俄羅斯雇傭軍瓦格納集團駐扎;布基納法索則將俄羅斯稱為“戰略盟友”,明確俄羅斯是該國重要軍火來源國。
本月中旬,尼日爾與馬里和布基納法索簽署了共同防御安全協議,規定任何一國遭入侵將被視為對三國的入侵,其余兩國將提供軍事協助。
法國存在感削弱
瑞典國防研究局2019年繪制的法國軍事影響力地圖顯示,在薩赫勒地區,當時法國在馬里、布基納法索、尼日爾、乍得和毛里塔尼亞都有軍事行動,前四國內有法軍基地。如今,等尼日爾撤軍完成后,法國在薩赫勒地區將僅剩乍得還有軍事基地。

但在塞內加爾、科特迪瓦、加蓬、吉布提和法屬留尼汪島,法國依然有駐軍。雖然發生了政變,目前加蓬并未要求法國撤軍。位于莫桑比克海峽的法屬馬約特島還有法國海軍基地。
在法國的軍事存在感減弱之時,法國與非洲貿易的重要性也在下降。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2022年的數據顯示,當年法國對非洲的商品出口為280億歐元,商品進口為390億歐元,遠排在歐盟、美洲、歐盟之外的歐洲以及亞洲之后。法國分別與德國、美國和中國的商品進出口額均高于對整個非洲的進出口額。

對于目前的法國而言,非洲的戰略意義已經弱于其他地區。法國外交部官網明確將“印太地區”列為除歐洲之外的法國“優先項”。
法國去年發布的“印太戰略”文件將法國定位為印太國家,也是唯一在印太地區擁有領土的歐盟國家。法國在印太地區有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等多個海外領地。法屬留尼汪島、法屬馬約特島也被定為法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土。
在強調印太地區對法國的重要性時,文件指出法國與印太地區的貿易占法國對外貿易(對歐盟貿易除外)的三分之一以上。10年內,法國與印太地區的貿易上漲49%。
法國今年4月公布的《2024-2030年軍事規劃法》提出到2030年,法國的年度國防預算將升至600億歐元以上,為2017年水平的近一倍。加大對印太地區投入是法國提高國防預算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非洲對法國的重要性下降,但即便軍事存在削弱,法國依然有貨幣工具保持著對非洲的影響。殖民時期,法國在非洲推出了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CFA franc)。這種貨幣包括兩種法郎,一種為西非金融共同體法郎,另一種為中非金融共同體法郎。
包括尼日爾在內,目前西非和中非有14個國家依然使用CFA法郎,而CFA法郎與歐元掛鉤,大幅虛弱了各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除此之外,使用CFA法郎的國家還需要將外匯儲備的50%存在法國財政部。
直到2020年,法國才對CFA法郎制度進行改革,不再要求西非國家使用西非法郎,西非各國不再需將外匯儲備的50%存在法國財政部,但法國將繼續作為西非地區的金融擔保人。
西非共同體計劃在2027年推出統一貨幣,而包括喀麥隆在內的中非六國還將繼續使用CFA法郎。
大西洋理事會非洲中心的研究員舒爾金(Michael Shurkin)還撰文指出,從尼日爾撤軍后,法國可以用軟實力繼續影響非洲。
法國教育服務中心統計顯示,2021到2022學年,法國依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學生最喜歡的留學目的地。撒哈拉以南非洲留學生中有14%前往法國,人數最多,其次為美國、加拿大和南非。
舒爾金還認為,美國和德國等其他西方國家在非洲沒有像法國一樣引發當地民眾的抵觸情緒,這些國家能填補法國留下的空缺、制衡俄羅斯在非洲的擴張。
當馬克龍宣布將從尼日爾撤軍之時,駐尼日爾的美軍已經開始恢復在尼日爾的日常軍事任務。
美國空軍駐歐洲和非洲司令部司令赫克(James Hecker)兩周前宣布,在與尼日爾軍政府談判后,美軍開始恢復無人機偵查任務。美國官員透露的消息和維基解密放出的文件顯示,尼日爾政變軍人中有至少五人接受過美軍訓練,包括政變領導人、尼日爾總統衛隊指揮官奇亞尼。
美國在尼日爾駐有1100士兵,還設有兩個基地,其中一個無人機基地造價超過1億美元。駐尼日爾美軍主要負責在尼日爾、乍得、喀麥隆和尼日利亞等地進行偵查和情報收集。
尼日爾政變后,美軍停止了日常任務。赫克表示,雖然目前美軍在尼日爾的活動尚未恢復到100%,但大部分已經恢復正常。
除了守住在尼日爾的陣地外,據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美國還在與非洲盟友分享機密情報以制衡瓦格納在非洲擴張影響力。遇難前,瓦格納領導人普里戈任曾在社交媒體發布音頻,宣布瓦格納集團支持為主權而戰之人,呼吁尼日爾軍方有需要就“給我們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