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門
“我作為一個從業者覺得很幸運,幸逢其時,能夠趕上這樣的時代。”
9月19日,在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辦公室里,我見到了剛剛升任星巴克中國聯席CEO的劉文娟。
作為星巴克中國本土培養的高管,她曾帶領團隊,為星巴克中國架構了數字化創新業務。截止上個季度,這一業務帶來48%的業績。
履新后,她將會帶來哪些改變?
星巴克今年最大人事調整:劉文娟升任星巴克中國聯席CEO
上周,星巴克除宣布咖啡創新產業園投產之外,還發布了一個重大消息:任命劉文娟為星巴克執行副總裁兼星巴克中國聯席首席執行官,自2023年10月2日起生效。
這意味著,劉文娟將作為聯席CEO與王靜瑛(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并肩奮斗,這也是星巴克在國內市場,首次增設聯席CEO崗位。
面對新的任命,劉文娟感慨地告訴我:“我作為一個從業者覺得很幸運,幸逢其時,能夠趕上這樣的時代。”
當下的中國咖啡市場,正處于一個極其關鍵的階段。
咖啡賽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面是市場增速帶來的前景無限,另一面是群雄并起引發的競爭廝殺。
產品內卷、價格大戰、點位搶占、心智爭奪,發生在每一級市場,甚至每一條商業街。星巴克此刻的管理層變化,意味著什么?
事實上,面臨著全新的競爭格局,進入中國近25年的星巴克,今年的節奏也明顯加快了。比如,加快了低線城市的開發。星巴克中國今年新增門店60%開在一二線城市,40%位于低線城市,目前已經進入中國800個縣級市場,不少門店的表現超過一二線城市的新店。
在產品上的創新也越來越豐富,從生咖到桶釀,以及冰震濃縮的升級回歸,都在跳脫于市面上“產品配方式”創新,不斷找到更接近需求本質的產品。
而在第三空間的延伸上,繼專星送、啡快之外,又開拓了“沿街取”這一全新場景。
此外,近年來,星巴克中國還投資30億,先后在深圳建設創新科技中心、在昆山建立咖啡創新產業園。
此次在中國市場增設聯席CEO崗位,也是星巴克在人才戰略上的重大調整,這一調整,會帶來哪些變化?
劉文娟是誰,她為星巴克帶來過哪些改變?
2012年,劉文娟從麥肯錫正式加入星巴克,曾先后擔任數字創新總經理、首席運營官。而她在每一個崗位,都業績不俗。
作為數字創新業務負責人時,她是“專星送”、“啡快”、星意派送社交禮品服務等創新的架構師,還打造了 “星享俱樂部”會員體系,帶領團隊讓星巴克的數字創新業務從無到有,貢獻了近一半的中國銷售額。
而她在任職首席運營官期間,星巴克中國實現了250多個城市、6500多家門店的布局。
2020年底,在咖門萬有飲力峰會現場,她作為演講嘉賓,向飲品行業輸出了星巴克“將數字化與人文聯結結合”的理念:
“一個品牌能否將自己的產品、文化和價值觀與數字化基本功有機結合,才是數字化創新的關鍵。”
這句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也給很多行業人帶來了啟發。一晃3年,經歷過疫情洗禮后的再次相見,劉文娟依舊像當時一樣,真誠、親切,對未來篤定。
談到以后和王靜瑛的分工,她說:“我們合作十多年,彼此知道怎樣更好地把各自的長處發揮出來。我們有兩個關鍵詞:一是分擔、二是傳承。”
星巴克全球CEO納思瀚在提到劉文娟時說:“我們非常幸運擁有 Molly (劉文娟)這樣的杰出人才。她在11年前加入我們的團隊,幫助我們建立了數字化創新,這些創新使我們的業務走上了一條非常不同的軌跡。”
而聊到未來的工作重點,劉文娟分享:“我最近重讀了一本書叫《瞬間的力量》(The Power of Moments),因為星巴克就是創造驚喜的瞬間。我們要攜手一起培養本土的領導者,不是一個領導人,而是一個領導團隊。”
星巴克是如何培養下一任領導團隊的?
1、絕對的本土化,真正熟悉本土市場
談到管理風格,劉文娟說:“我非常自豪看到我們的領導團隊有兩個特點:一是絕對的本土化。我們的領導團隊是本土的伙伴,真正在熟悉這個市場、理解這個市場的基礎上開展工作。第二是女性高管比例特別高。”
事實上,面對著進化速度前所未有的中國市場,星巴克的本土化策略,從2019年就開始了。
彼時曾任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的王靜瑛,升任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同時,星巴克中國現有全部業務重組為兩個業務單元——“星巴克零售” 和“數字創新”,直接向新成立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辦公室匯報。
這一決策意味著,星巴克中國的團隊,擁有了更多的發展決策權,可以更敏捷地捕捉市場機會,迎合消費需求。
而本土化的提早布局,也讓中國成為星巴克增速最快的市場。
王靜瑛說:“在過去 12 年里,我們之所以能夠快速增長,是因為從Howard(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一直到Laxman(星巴克全球CEO納思瀚)的信任,我們才能和團隊一起做出許多對中國市場、顧客和伙伴的重要決定。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的原因。”
而在未來領導團隊的培養上,本土化培養,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2、有文化傳承的使命感
在采訪之前,我問了幾位星巴克的伙伴,我發現劉文娟是個“不令下屬懼怕的領導”,大部分人都真誠表達了對她的喜愛。
在采訪時,劉文娟說:“我也會有想癱倒的時候,只是不在人前。”而在挽留核心員工時,她會真誠地說:“為了我留下來”——她有一種“瞬間和人拉進距離”的能力,充滿了對身邊人的關懷和共情。
這很星巴克。
而納思瀚也提到了這點:”由于龐大的業務規模,我們必須考慮接班人的事情。我們有像Molly這樣的領導者,她的價值觀、成長,真正充分體現了公司的文化。
如今,為劉文娟留下的伙伴已成長為公司的中流砥柱,她說:“我希望為公司培養更多這樣的伙伴,這樣的過程也讓我覺得有了很多責任,我現在的責任是這6萬多名伙伴。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TA當時加入這家公司都是懷著非常美好的愿景的。我的責任是要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未來。“
“我希望我的領導團隊對伙伴有個人的承諾,因為當你做出個人承諾的時候,你的投入、你想做的事情和公司想讓你做的事情高度一致的時候,就會進入‘心流’的狀態,這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轉變。”
很多人覺得文化傳承和使命感,聽起來都是很虛的詞,但對一個企業的管理團隊來說,至關重要。
真正重要的東西,都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體會。
3、保持好奇心,IQ、EQ和CQ
“我是一個真誠的人,我也要求別人真誠地對待我,其次要對結果負責,負責到底,這是作為任何一個領導者的擔當。”劉文娟說。
“我期待我的領導團隊都要有這樣的特點,就是時刻保持好奇心,對外面的事情、對世界發生的變化,對外面的人要有好奇心,學習能力每個人都不太一樣,但是至少要有好奇心。”
“我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創始人舒爾茨有一次跟我講,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品質是IQ、EQ和CQ,智商、情商,最后一個是好奇心,不斷想去探索這個世界。”
她進一步解釋:“其他國家的咖啡行業都已經幾百年的歷史,中國才二三十年,還有太多創新的可能性。星巴克25年前很幸運,能見證國內咖啡行業多年的發展。”
“未來我們希望在更多的方面不斷挑戰自己、再突破、再創新,在未來繼續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始終圍繞品牌的信念,比如怎樣讓顧客的每一天有美好發生。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怎么讓每一位伙伴有更好的未來。”
進化 ,是飲品經營者的宿命。
不論街頭巷尾的奶茶店,還是在中國已經6500多家門店的星巴克,概莫能外。
進入2023年以來,面對著瞬息萬變的咖啡市場,這家中國咖啡的“啟蒙品牌”,正在加速自我進化。
一家擁有6萬多名伙伴的企業該如何持續進化,才能一次次成功地穿越生命周期?希望星巴克的探索和歷程,能給更多從業者帶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