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門
咖啡賽道,永遠不缺黑馬。
去年9月,杭州湖濱銀泰in77開了一家叫做Pull-Tab拉環咖啡的咖啡店,主打“潮牌咖啡”這一概念,很快走紅,在各大社交平臺種草不斷。
不到一年的時間,Pull-Tab拉環咖啡已經在全國各地開出了100+家店。其創始人陳新哲透露,計劃在2023年年底開到250~300家。
用“潮牌”的方式做咖啡,到底怎么樣?
用“潮牌”的方式做咖啡,多店沖上好評榜前三
最近,杭州的咖啡圈朋友說,他發現了一個很“潮”的咖啡店。
金屬風的裝修風格,店內各種時尚元素碰撞,“不像個咖啡店,更像個買手店”。店面不大,每次路過門口都在排隊,經常能看到年輕“潮人”手持咖啡拍照打卡。
這個品牌叫“Pull-Tab拉環咖啡”(下文簡稱拉環咖啡),進一步了解我發現,這個品牌主打“潮牌咖啡”的概念。從去年9月份在杭州開出首店后,一年內已經開出100多家店,其中不少門店都沖上了大眾點評熱門榜單,成為商圈/寫字樓打工人“續命新寵”。
這個品牌到底怎么樣?跟我一起前方實探——
先看環境,他們走的是“潮流金屬風”。
位于濱湖銀泰in77的店,是拉環咖啡第一個直營店。
從吧臺到桌椅,都是大面積的銀色金屬風格,一整面墻上展示著拉環咖啡的IP杯型,亮眼的非洲風配色,讓人眼前一亮。
再看產品,圍繞核心產品“瀑布手打咖啡”做延伸。圍繞特調、冷萃、果汁等設計30多款產品,單杯售價在15~28元之間,在江浙滬相對平價。
值得一提的是,店里還有定制的“拉環瓶”,顧客能“像開汽水瓶那樣打開一瓶冷萃咖啡”,很有品牌儀式感。
門店數據也表現不錯。“銀泰in77店最高日出杯能達到800~1000杯,核心產品手打瀑布咖啡,占總出杯量的50%,有時候能達到500杯。”拉環咖啡的創始人陳新哲介紹。
外賣占比高,也是拉環咖啡的一個特色。在拉環咖啡現有的門店里,面積多為20多平的商圈/寫字樓快取店,外賣能占總銷售額的80%。
目前,拉環咖啡已經進行了全國性的跨區域開店,除江浙滬外,新疆、內蒙古等地也有分布,近70%的門店都位于新一線、一線或者二線城市。
“預計在2023年年底開出250~300家店。”陳新哲說。
在咖啡內卷的今天,用潮牌思路做咖啡,行得通嗎?
“瀑布手打咖啡”+拉環IP,快速讓人記住品牌
在采訪的過程中,陳新哲多次提到,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一定是要有能讓人記住的東西”,具體到拉環咖啡,他歸結為產品力。
觀察他們的做法,我發現了3個特別之處:
1、主打“瀑布手打咖啡”,產品做出差異
拉環咖啡的核心產品是“瀑布手打咖啡”。這個產品的創意,源自于澳門手打咖啡和之前很火的“400次咖啡”,自帶流量,不少精品咖啡館都上過。
“但我們發現并沒有門店把它當做核心產品來推。”拉環咖啡的團隊經過考察,認為這是個有爆款潛力的產品,通過研發,用四種咖啡豆進行配比,改良適口性,使它成為一個大眾都能接受的產品。
改良后的“瀑布手打咖啡”,表面有一層帶著油脂光澤的咖啡泡沫,搭配著底部的牛奶大口喝,口感順滑,香氣很足。
在品牌成立初期,為了解“瀑布手打咖啡”是否能撐得起持續發展的目標,拉環咖啡的團隊在杭州做了一段時間的測試,效果令人驚喜,單店單品一個月賣了6000+杯。
于是,他們迅速在各個門店推廣,不少門店的單品售賣能達到門店總銷量的50%。
如今,拉環咖啡集中圍繞著“瀑布手打咖啡”做延伸,推出了阿華田冰封瀑布手打咖啡、醇香瀑布手打咖啡、椰香瀑布手打咖啡等一系列的產品,將它變成拉環咖啡的標簽,迅速占據用戶市場。
2、打造品牌符號“拉環”,反復加深記憶
為了突出品牌特色,他們將“拉環”元素融入了產品、店面設計,直接將瓶蓋的“拉環”作為品牌logo,直接放在門頭上,給消費者留下第一眼印象。
同時,他們還推出了“拉環飲品”系列,覆蓋果汁、冷萃、拿鐵等多款產品,定制的拉環瓶蓋,讓消費者在購買相關產品時,能像開汽水那樣開咖啡瓶、果汁瓶,門店零售區陳列的咖啡豆,也全都使用拉環瓶作為容器。
這樣一來,消費者可以在消費過程中,一遍又一遍加深品牌印象。
3、做“潮牌咖啡”概念,提供潮酷的新鮮感
采訪的過程中,陳新哲不止一次提到,他們做“潮牌咖啡”的概念,具體到門店落地,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環境“潮”,拉環咖啡的門店是大面積的金屬色搭配亮眼橙色,有的門店還搭配著沖浪板裝飾,一眼吸睛,整體設計更偏向一個買手店,環境“很酷”。
二是產品和周邊“潮”,以產品為例,新推出的阿華田冰封瀑布手打咖啡搭配了高級感十足鋁制杯子,網友們評價“好看實用,洗干凈就能get一個ins風的500ML的水杯。”
除此之外,拉環咖啡推出了拉環項鏈,造型新潮別致,不少消費者都是沖著項鏈去打卡的。
有特色的定位,是當下咖啡出圈的必要項
當下的咖啡市場,品牌之爭依舊火熱,有的人黯然離場,有的才剛剛入局。
采訪中陳新哲說,他也曾擔心過品牌會受到影響,但經過觀察,目前門店生意相對穩定,一方面,拉環咖啡走的是相對平價的路線,另一方面,大多數年輕人都是沖著“潮牌咖啡”來的,基本面還是落在了產品力和品牌差異化上。
參考新茶飲的發展歷程,咖啡賽道崛起,也會經歷品類細分、爆品階段,品牌通過獨特的定位,占領消費心智,從得到快速發展。達到一定規模后,再進行產品的延伸、豐富菜單。
比如北京的格子咖啡,瞄準咖啡升級人群,做更精品化的連鎖咖啡,憑借全系單一產地的精品概念,圈粉“咖啡進階用戶”。
還有走“咖啡+三明治”雙品類模式的斐石,通過拓展消費場景,將產品融入到白領生活中,到今年7月份已經簽約的門店近200家。
拉環咖啡也是找到“瀑布手打咖啡”這個爆品,又打造了拉環IP,從產品、到視覺,圍繞著潮、個性做出特色,從而獲得發展空間。
換言之,簡單一杯咖啡,已經滿足不了當下受眾需求,有特色的差異化,或許是新興品牌出圈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