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5歲的谷歌,想當制藥巨頭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5歲的谷歌,想當制藥巨頭

站在谷歌逐夢生物制藥的十年之際,更現實的問法是,谷歌會是下一個制藥巨頭嗎?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動脈網

今年9月,谷歌滿25歲,已在生物制藥領域摸爬滾打整10年。

2013年,在首個醫療健康項目關停一年后,谷歌帶著更大野心重返醫療戰場。9月18日,谷歌針對衰老及相關疾病的新型醫療保健公司California Life Company(簡稱“Calico”)宣告成立。

這一次不再聚焦醫療服務,而著眼于生物制藥。

這是科技巨頭的一次豪賭。因為即使在互聯網跨界醫療已成常態的今天,有勇氣成立Biotech公司,向制藥領域發起沖鋒者,仍是寥寥。

Calico始于硅谷富豪們對“長生不老”的癡迷。2013年全球10大富豪中的3個——谷歌創始人布林、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億萬富豪尤里·米爾納懸賞3300萬美元,給最有希望的延壽研究;同一年,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大衛·辛克萊爾第一次在《細胞》上證實,提升NAD+水平,可使動物生理年齡年輕1/3。

隨后,谷歌勇闖“無人區”,成立Calico。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時代周刊》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問:“谷歌能戰勝死亡嗎?”

很顯然,十年之后的今天,谷歌仍無法給出答案。

但這十年,谷歌確實用從互聯網賺來的錢,畫出了一張巨大的生物制藥版圖。這張圖上寫滿了他們對生命科學的狂熱和執著。

于是,站在谷歌逐夢生物制藥的十年之際,更現實的問法是,谷歌會是下一個制藥巨頭嗎?

各自為戰,AI合流

砸下2.5億美元組建Calico后,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對《時代周刊》說,“比起盯著不重要的投機交易,這才是我真正關心的事情。”

從此,谷歌在生物制藥上的長跑開始,途中伴隨谷歌醫療的分分合合。

第一次大進軍,源于2015年的拆分,拆分后谷歌的醫療版圖初現。2015年,佩奇宣布,谷歌將重組并成立新公司Alphabet。佩奇將與核心業務不大相關的GoogleX、Calico、Google Ventures、Nest等全部以子公司的方式獨立出來“放養”。

此次重組對谷歌影響深遠。在醫療界,Calico不再“孤軍作戰”,而變為了和Life Sciences、GoogleX、Calico、Google Ventures一起“百舸爭流”。隨后,這些子公司都迎來了一輪價值大擴張。15年年底,Life Sciences更名為Verily。

不過,當時佩奇也許并不知道,這種“各自為戰”的思路也一定程度上為谷歌后來在醫療領域陷入泥潭,埋下隱患。

Calico成立之初,定位為“衰老研究領域的貝爾實驗室”,專注于臨床前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自動化實驗室,從2014年起和生物制藥公司艾伯維長期合作,共同開發針對神經變性、癌癥等衰老相關疾病的療法。

而兄弟公司Verily主要關注臨床技術的改進和早期藥物的發現。大型藥企開始與Verily合作,使用數字平臺來簡化和加速臨床試驗。同時GoogleX進一步深入醫療的研究領域,該項目希望運用基因數據和生物標記,能夠從分子和基因水平來理解人類健康問題。2016年,Verily與GSK合作成立Galvani Bioelectronics,以開發“生物電子藥物”。

于是,谷歌的生物制藥夢起航。

第二次雄心勃勃出發,是3年后谷歌成立超大規模的醫療作戰集群——Google Health。

谷歌將搜索、云、谷歌大腦等業務的醫療板塊,DeepMind的健康部門,以及Steamers團隊拆分出來,統一納入Google Health,其中還整合了Calico的抗衰類技術。Calico的此部分業務專注于用AI來理解大型數據集,抵御衰老以及與年齡有關的疾病。負責重組的是,空降而來的醫療界大拿David Feinberg,并由他出任CEO。

此次改組,谷歌想集中發力“AI+醫療”的意圖很明顯。此后,谷歌醫療Google Health、Verily、Calico三足鼎立。但遺憾的是,即使擁有了最豪華的團隊,Google Health的醫療之路仍風雨飄搖。甚至在領導層爆發了一場“技術”和“醫療”的大碰撞。

2021年公司解散時,內部人士表示Google Health的現狀是不尊重專業人士的結果,內部話語權失衡,導致“技術派”逼走”醫療派”。最終CEO David Feinberg離職,Google Health解散,相關人員各回各家。

或許正是這種“水土不服”,3年里,哪怕在谷歌內部的“AI+醫療”的競速中,Google Health也不見得占上風。

比如,Fitbit歸于谷歌的設備和服務部門,而YouTube 在2021年早些時候推出了自己的健康團隊,以應對醫療錯誤信息。Onduo是一家專注于慢性病的虛擬護理公司,隸屬于Verily ,該部門當年還在以色列成立一個新的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包括,谷歌在生命科學中最重要的成就AlphaFold也不歸屬于Google Health。

身陷這些尷尬境地,或許正是佩奇此前“各自為戰”戰略帶來的BUG所致。旨在集團化作戰的Google Health,實際上并沒有能力結束“諸侯割據”的局面。

顯然,初入醫療,即使是谷歌也必須交足學費。分散、重疊、紛繁的業務也讓谷歌醫療一直難以合力發展,在醫療領域屢屢受挫。

根據2021年財報,當年谷歌醫療健康所在Other Bets板塊虧損達53億美元。

但在Google Health 的一地雞毛中,谷歌的“AI+醫療”在各個部門瘋長。

以2020年AlphaFold2.0的橫空出世為里程碑,谷歌開始在AI制藥界大展拳腳。

2021年11月,為了持續推動相關技術的商業化,Isomorphic Lab從DeepMind中拆分出來,成立藥物發現子公司。

分家時,DeepMind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Demis Hassabis 特別對外表示:“Isomorphic可能不會開發自己的藥物,而是出售其模型,專注于發展與制藥公司的合作伙伴關系。”很難說,這不是這些年谷歌闖蕩醫療界的經驗教訓。我們在其中看到了醫療和技術歸位。

經歷了巨額虧損后,谷歌及時調整了策略。將目光重新集中在患者數據、促進臨床試驗平臺和AI藥物開發上。

協同進入AI制藥領域的,主要還有谷歌云和量子計算。

2021年1月,勃林格殷格翰宣布與Google Quantum AI達成為期3年的合作。專注于研究和實施用于藥物研發的量子計算前沿用例,這是谷歌云計算進入制藥領域的首例合作。2023年2月,谷歌又把原來量子計算的業務拆分,組建量子技術公司SandboxAQ與生物技術業務協作。目前,藥企巨頭阿斯利康、賽諾菲都是其合作方。

而今年7月,谷歌云也推出了AI藥物開發方案。谷歌宣稱輝瑞、Cerevel、Colossal等都在使用這些AI藥物解決方案。

谷歌云發布的AI制藥工具:

Target and Lead Identificiation Suite:幫助研究人員預測和理解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

Multiomics suite:幫助藥物開發者提取、存儲、分析和共享大量基因組數據,提高精準醫療的設計方案。

我們能看到,當前谷歌在AI制藥產業鏈上的占位十分積極。各個部門都重兵押上。能力集中在AI制藥上游的硬件和軟件部分,價值主要體現在藥物發現領域。

AI制藥的核心要素仍是算力、算法、數據。谷歌作為全球科技巨頭,具有匯總、儲存、共享、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其強大的工具開發和算法分析能力,是它做AI藥物解決方案的先發優勢。

而困擾谷歌十年之久的互聯網和Biotech的壁壘,正在被打破。AI制藥逐漸成了兩個世界的接口,連通著谷歌的老本行和制藥夢想。

得益于AI技術與業務的加速融合,谷歌今年第二季度業績反彈,營收同比增長7%。其中,醫療健康所在的部門Other Bets,營收更是同比增長48%,達到2.85億美元。

9月初,谷歌現任CEO桑達爾·皮查伊在給谷歌25歲慶生的公開信中表明:谷歌All in AI。

手握近100家Biotech

看谷歌的制藥版圖,需要看谷歌的對外投資,這是進軍這一領域的底氣。

谷歌對醫療的第一筆投資可追溯到2007年。但更多的投資是2009年成立Google Ventures(下文稱GV)后。GV創立不到半年,就成為了美國風投基金中最活躍的一支。

2015年GV重組獨立,對醫療賽道加倍關注。

據華爾街日報統計,2014年-2015年,GV在健康和生命科學上的投資占總投資的36%,達到高峰。目前,生命科學與健康是其主要的投資賽道之一。

根據動脈網統計,谷歌現在已手握近100家Biotech(大部分通過GV 投資,數據根據動脈橙統計)。

這其中,谷歌已投出上市公司。但更重要的是,持續16年的投資,讓谷歌已布局制藥的各個關鍵環節,并涉足多種治療方式。

具體來看,自2019年后,生物醫藥成為GV最關注的醫療細分賽道,占比長期維持在50%以上。特別是2021年后,投資速度明顯加快。近3年谷歌在生物醫藥領域共下注51次。

這也是谷歌醫療未來偏向生物制藥的一個例證。基于AI驅動的藥物研發可能將是谷歌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

圖:數據來源動脈橙

另外,GV的投資風格,也顯示著谷歌在制藥領域準備長期奮戰的決心。

投新、投早、長期陪跑是其在該板塊的一慣風格。

比如,此前,Fierce Biotech公布的2023 Fierce 15(2023年15大生物技術“猛”公司)榜單中,谷歌系Cerevance、Ventus Thermpeutics均上榜。其中,腦部疾病治療藥物開發的Cerevance,谷歌從2020年開始投資。去年Cerevance與默沙東達成了11億美元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的合作研究,公司多條管線進入臨床階段。

今年年初,Cerevance公布了其食欲素1受體(Ox1R)拮抗劑CVN766在健康受試者中的Ⅰ期研究的積極結果。2月,GV再次加碼投資。

再比如,今年谷歌還投了一家心血管疾病治療方法開發商Bitterroot Bio。它是全球首個研發靶向CD47/SIRPα的藥物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生物醫藥企業。而此前靶向CD47/SIRPα的藥物95%用于治療腫瘤,目前,尚未有產品獲批上市,最快研發進展為Ⅲ期臨床試驗階段。實際上,在生物技術領域被GV投資,已經成Biotech獲得認可的一大標志。

對于新興領域的關注,一方面讓GV成為醫療投資界的風向標;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幫助谷歌尋找合適的收購對象。這些創新公司,可能成為谷歌自有醫療團隊的核心。當年谷歌組建Calico,也是由GV一手促成。今天抗衰領域大火,而谷歌早在十年前,便砸下重金。

我們將谷歌的投資和自身的生物制藥業務結合。在賬面上,谷歌的業務觸角早已深入制藥的細枝末節,并遠遠超出我們對于一般制藥企業的想象。

事實上,巨頭的藍圖已經躍然紙上。

并且,他好像又信心滿滿。

科技企業進入AI制藥領域的一大困難是,用于開發和測試的高質量、大規模且針對特定目的的數據集稀缺。真實的研發數據,各家藥企可能并不愿意共享。

但對于,擁有約250筆醫療投資,手握近100個創新藥企的谷歌來說,這可能不是難題。

回歸現實,拷問成績

最后,我們仍要回歸現實。

縱觀谷歌醫療,這十年來,變動是主旋律。可Calico例外。十年中無論其他部門架構怎么調,它始終“穩如泰山”,保持神秘。

甚至行業里的人都不太知道Calico究竟在干什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衰老生物學部門前負責人費利佩·塞拉曾說:“我們想知道他們在做什么,這樣我們就可以專注于其他事情,或者和他們合作。”

Calico是谷歌生物制藥最核心的部門。這十年它成就如何呢?

只能說:有成果,但不多。

2022年10月,沉寂9年后,Calico宣布,新藥ABBV-CLS-7262已啟動進入HEALEY ALS平臺試驗的設計階段。這是Calico十年來,唯一進入臨床階段的管線。

Calico認為,如果ABBV-CLS-7262在一切進展順利的情況下,或許可在5-10年內實現產品化,切入目前瑞維拓為主導的抗衰市場,加速人類“逆轉衰老”理想的實現。

Calico常常被外界質疑進展緩慢。過分執著于探究衰老的“基本機制”,卻沒有對衰老研究已有的成果加以應用,是業內普遍詬病的原因。

而行業里的后進者,來勢洶洶。比如成立于2021年的Altos Labs,成立一年獲得3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天使輪;成立不到2年,已發表多篇關于細胞重編程和衰老研究的重要文章。其團隊宣稱,最終將使用分子技術,從根本上將生命延長40年或更長時間。

Calico長期無法實現商業閉環,谷歌內部其實也感到失望。

谷歌風投創始人兼CEO比爾·馬里斯,他曾促成建立Calico。2016年他離開谷歌后,公開發聲,稱對Calico的緩慢進展十分失望。“我不知道為什么他們不發表文章。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研究成果發布。我不知道為什么似乎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做什么……這和我設想中完全不一樣。”

實際上,Calico的情況,也是谷歌醫療整體商業化表現不佳的一個縮影。

谷歌股東曾指出,谷歌Other Bets部門,過去幾年間創造了30億美元的收入,同時產生了200億美元的運營虧損。

誠然,能否戰勝死亡,是谷歌生物制藥夢的開始,也是終點,十年已有里程碑,算是交出答卷。但虧損也是現實問題。今年年初,同屬于健康業務板塊的子公司Verily,因營收不及預期,宣布砍掉創新業務,裁員15%。

而此時全力轉向AI制藥,仍是一場“延遲滿足”。

一方面,從技術上看,AI對于單一維度的任務完成較好,如藥物和蛋白分子結合的效果,但對于“毒理和藥代動力學”這種數據少、維度多和復雜性的任務,還需要技術的持續進步。

另一方面,各路豪杰的AI制藥軍備競賽已經白熱化。谷歌雖然有技術優勢,但前有微軟、英偉達等科技大廠堵截,后有傳統藥企追趕。而行業市場化的臨界點還沒有來臨。當前尚未有一款AI藥物獲批上市。

谷歌還將為自己的生物制藥夢繼續豪擲千金。

根據賽迪顧問此前預計,在2023-2025年,將有一批AI研發的藥物進入有“死亡之谷”之稱的Ⅱ期臨床,到2026-2027年才有可能出現首個上市的AI制藥產品。

文章參考:

《谷歌抗衰,第十年》時光派

《立足谷歌云挖掘衰老機制,Calico研發抗癌抗衰新藥》36kr

《谷歌健康「分拆」內幕:憋屈的CEO、傲慢的Jeff Dean、狂熱的AI信徒》雷鋒網

《Google的野心,下一個AI制藥公司》盛杰前沿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谷歌

5.5k
  • 日本將谷歌等3家IT企業指定為反壟斷新法適用對象
  • 谷歌致中國合作伙伴信曝光:仍將發布完整源代碼至AOSP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5歲的谷歌,想當制藥巨頭

站在谷歌逐夢生物制藥的十年之際,更現實的問法是,谷歌會是下一個制藥巨頭嗎?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動脈網

今年9月,谷歌滿25歲,已在生物制藥領域摸爬滾打整10年。

2013年,在首個醫療健康項目關停一年后,谷歌帶著更大野心重返醫療戰場。9月18日,谷歌針對衰老及相關疾病的新型醫療保健公司California Life Company(簡稱“Calico”)宣告成立。

這一次不再聚焦醫療服務,而著眼于生物制藥。

這是科技巨頭的一次豪賭。因為即使在互聯網跨界醫療已成常態的今天,有勇氣成立Biotech公司,向制藥領域發起沖鋒者,仍是寥寥。

Calico始于硅谷富豪們對“長生不老”的癡迷。2013年全球10大富豪中的3個——谷歌創始人布林、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億萬富豪尤里·米爾納懸賞3300萬美元,給最有希望的延壽研究;同一年,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大衛·辛克萊爾第一次在《細胞》上證實,提升NAD+水平,可使動物生理年齡年輕1/3。

隨后,谷歌勇闖“無人區”,成立Calico。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時代周刊》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問:“谷歌能戰勝死亡嗎?”

很顯然,十年之后的今天,谷歌仍無法給出答案。

但這十年,谷歌確實用從互聯網賺來的錢,畫出了一張巨大的生物制藥版圖。這張圖上寫滿了他們對生命科學的狂熱和執著。

于是,站在谷歌逐夢生物制藥的十年之際,更現實的問法是,谷歌會是下一個制藥巨頭嗎?

各自為戰,AI合流

砸下2.5億美元組建Calico后,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對《時代周刊》說,“比起盯著不重要的投機交易,這才是我真正關心的事情。”

從此,谷歌在生物制藥上的長跑開始,途中伴隨谷歌醫療的分分合合。

第一次大進軍,源于2015年的拆分,拆分后谷歌的醫療版圖初現。2015年,佩奇宣布,谷歌將重組并成立新公司Alphabet。佩奇將與核心業務不大相關的GoogleX、Calico、Google Ventures、Nest等全部以子公司的方式獨立出來“放養”。

此次重組對谷歌影響深遠。在醫療界,Calico不再“孤軍作戰”,而變為了和Life Sciences、GoogleX、Calico、Google Ventures一起“百舸爭流”。隨后,這些子公司都迎來了一輪價值大擴張。15年年底,Life Sciences更名為Verily。

不過,當時佩奇也許并不知道,這種“各自為戰”的思路也一定程度上為谷歌后來在醫療領域陷入泥潭,埋下隱患。

Calico成立之初,定位為“衰老研究領域的貝爾實驗室”,專注于臨床前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自動化實驗室,從2014年起和生物制藥公司艾伯維長期合作,共同開發針對神經變性、癌癥等衰老相關疾病的療法。

而兄弟公司Verily主要關注臨床技術的改進和早期藥物的發現。大型藥企開始與Verily合作,使用數字平臺來簡化和加速臨床試驗。同時GoogleX進一步深入醫療的研究領域,該項目希望運用基因數據和生物標記,能夠從分子和基因水平來理解人類健康問題。2016年,Verily與GSK合作成立Galvani Bioelectronics,以開發“生物電子藥物”。

于是,谷歌的生物制藥夢起航。

第二次雄心勃勃出發,是3年后谷歌成立超大規模的醫療作戰集群——Google Health。

谷歌將搜索、云、谷歌大腦等業務的醫療板塊,DeepMind的健康部門,以及Steamers團隊拆分出來,統一納入Google Health,其中還整合了Calico的抗衰類技術。Calico的此部分業務專注于用AI來理解大型數據集,抵御衰老以及與年齡有關的疾病。負責重組的是,空降而來的醫療界大拿David Feinberg,并由他出任CEO。

此次改組,谷歌想集中發力“AI+醫療”的意圖很明顯。此后,谷歌醫療Google Health、Verily、Calico三足鼎立。但遺憾的是,即使擁有了最豪華的團隊,Google Health的醫療之路仍風雨飄搖。甚至在領導層爆發了一場“技術”和“醫療”的大碰撞。

2021年公司解散時,內部人士表示Google Health的現狀是不尊重專業人士的結果,內部話語權失衡,導致“技術派”逼走”醫療派”。最終CEO David Feinberg離職,Google Health解散,相關人員各回各家。

或許正是這種“水土不服”,3年里,哪怕在谷歌內部的“AI+醫療”的競速中,Google Health也不見得占上風。

比如,Fitbit歸于谷歌的設備和服務部門,而YouTube 在2021年早些時候推出了自己的健康團隊,以應對醫療錯誤信息。Onduo是一家專注于慢性病的虛擬護理公司,隸屬于Verily ,該部門當年還在以色列成立一個新的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包括,谷歌在生命科學中最重要的成就AlphaFold也不歸屬于Google Health。

身陷這些尷尬境地,或許正是佩奇此前“各自為戰”戰略帶來的BUG所致。旨在集團化作戰的Google Health,實際上并沒有能力結束“諸侯割據”的局面。

顯然,初入醫療,即使是谷歌也必須交足學費。分散、重疊、紛繁的業務也讓谷歌醫療一直難以合力發展,在醫療領域屢屢受挫。

根據2021年財報,當年谷歌醫療健康所在Other Bets板塊虧損達53億美元。

但在Google Health 的一地雞毛中,谷歌的“AI+醫療”在各個部門瘋長。

以2020年AlphaFold2.0的橫空出世為里程碑,谷歌開始在AI制藥界大展拳腳。

2021年11月,為了持續推動相關技術的商業化,Isomorphic Lab從DeepMind中拆分出來,成立藥物發現子公司。

分家時,DeepMind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Demis Hassabis 特別對外表示:“Isomorphic可能不會開發自己的藥物,而是出售其模型,專注于發展與制藥公司的合作伙伴關系。”很難說,這不是這些年谷歌闖蕩醫療界的經驗教訓。我們在其中看到了醫療和技術歸位。

經歷了巨額虧損后,谷歌及時調整了策略。將目光重新集中在患者數據、促進臨床試驗平臺和AI藥物開發上。

協同進入AI制藥領域的,主要還有谷歌云和量子計算。

2021年1月,勃林格殷格翰宣布與Google Quantum AI達成為期3年的合作。專注于研究和實施用于藥物研發的量子計算前沿用例,這是谷歌云計算進入制藥領域的首例合作。2023年2月,谷歌又把原來量子計算的業務拆分,組建量子技術公司SandboxAQ與生物技術業務協作。目前,藥企巨頭阿斯利康、賽諾菲都是其合作方。

而今年7月,谷歌云也推出了AI藥物開發方案。谷歌宣稱輝瑞、Cerevel、Colossal等都在使用這些AI藥物解決方案。

谷歌云發布的AI制藥工具:

Target and Lead Identificiation Suite:幫助研究人員預測和理解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

Multiomics suite:幫助藥物開發者提取、存儲、分析和共享大量基因組數據,提高精準醫療的設計方案。

我們能看到,當前谷歌在AI制藥產業鏈上的占位十分積極。各個部門都重兵押上。能力集中在AI制藥上游的硬件和軟件部分,價值主要體現在藥物發現領域。

AI制藥的核心要素仍是算力、算法、數據。谷歌作為全球科技巨頭,具有匯總、儲存、共享、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其強大的工具開發和算法分析能力,是它做AI藥物解決方案的先發優勢。

而困擾谷歌十年之久的互聯網和Biotech的壁壘,正在被打破。AI制藥逐漸成了兩個世界的接口,連通著谷歌的老本行和制藥夢想。

得益于AI技術與業務的加速融合,谷歌今年第二季度業績反彈,營收同比增長7%。其中,醫療健康所在的部門Other Bets,營收更是同比增長48%,達到2.85億美元。

9月初,谷歌現任CEO桑達爾·皮查伊在給谷歌25歲慶生的公開信中表明:谷歌All in AI。

手握近100家Biotech

看谷歌的制藥版圖,需要看谷歌的對外投資,這是進軍這一領域的底氣。

谷歌對醫療的第一筆投資可追溯到2007年。但更多的投資是2009年成立Google Ventures(下文稱GV)后。GV創立不到半年,就成為了美國風投基金中最活躍的一支。

2015年GV重組獨立,對醫療賽道加倍關注。

據華爾街日報統計,2014年-2015年,GV在健康和生命科學上的投資占總投資的36%,達到高峰。目前,生命科學與健康是其主要的投資賽道之一。

根據動脈網統計,谷歌現在已手握近100家Biotech(大部分通過GV 投資,數據根據動脈橙統計)。

這其中,谷歌已投出上市公司。但更重要的是,持續16年的投資,讓谷歌已布局制藥的各個關鍵環節,并涉足多種治療方式。

具體來看,自2019年后,生物醫藥成為GV最關注的醫療細分賽道,占比長期維持在50%以上。特別是2021年后,投資速度明顯加快。近3年谷歌在生物醫藥領域共下注51次。

這也是谷歌醫療未來偏向生物制藥的一個例證。基于AI驅動的藥物研發可能將是谷歌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

圖:數據來源動脈橙

另外,GV的投資風格,也顯示著谷歌在制藥領域準備長期奮戰的決心。

投新、投早、長期陪跑是其在該板塊的一慣風格。

比如,此前,Fierce Biotech公布的2023 Fierce 15(2023年15大生物技術“猛”公司)榜單中,谷歌系Cerevance、Ventus Thermpeutics均上榜。其中,腦部疾病治療藥物開發的Cerevance,谷歌從2020年開始投資。去年Cerevance與默沙東達成了11億美元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的合作研究,公司多條管線進入臨床階段。

今年年初,Cerevance公布了其食欲素1受體(Ox1R)拮抗劑CVN766在健康受試者中的Ⅰ期研究的積極結果。2月,GV再次加碼投資。

再比如,今年谷歌還投了一家心血管疾病治療方法開發商Bitterroot Bio。它是全球首個研發靶向CD47/SIRPα的藥物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生物醫藥企業。而此前靶向CD47/SIRPα的藥物95%用于治療腫瘤,目前,尚未有產品獲批上市,最快研發進展為Ⅲ期臨床試驗階段。實際上,在生物技術領域被GV投資,已經成Biotech獲得認可的一大標志。

對于新興領域的關注,一方面讓GV成為醫療投資界的風向標;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幫助谷歌尋找合適的收購對象。這些創新公司,可能成為谷歌自有醫療團隊的核心。當年谷歌組建Calico,也是由GV一手促成。今天抗衰領域大火,而谷歌早在十年前,便砸下重金。

我們將谷歌的投資和自身的生物制藥業務結合。在賬面上,谷歌的業務觸角早已深入制藥的細枝末節,并遠遠超出我們對于一般制藥企業的想象。

事實上,巨頭的藍圖已經躍然紙上。

并且,他好像又信心滿滿。

科技企業進入AI制藥領域的一大困難是,用于開發和測試的高質量、大規模且針對特定目的的數據集稀缺。真實的研發數據,各家藥企可能并不愿意共享。

但對于,擁有約250筆醫療投資,手握近100個創新藥企的谷歌來說,這可能不是難題。

回歸現實,拷問成績

最后,我們仍要回歸現實。

縱觀谷歌醫療,這十年來,變動是主旋律。可Calico例外。十年中無論其他部門架構怎么調,它始終“穩如泰山”,保持神秘。

甚至行業里的人都不太知道Calico究竟在干什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衰老生物學部門前負責人費利佩·塞拉曾說:“我們想知道他們在做什么,這樣我們就可以專注于其他事情,或者和他們合作。”

Calico是谷歌生物制藥最核心的部門。這十年它成就如何呢?

只能說:有成果,但不多。

2022年10月,沉寂9年后,Calico宣布,新藥ABBV-CLS-7262已啟動進入HEALEY ALS平臺試驗的設計階段。這是Calico十年來,唯一進入臨床階段的管線。

Calico認為,如果ABBV-CLS-7262在一切進展順利的情況下,或許可在5-10年內實現產品化,切入目前瑞維拓為主導的抗衰市場,加速人類“逆轉衰老”理想的實現。

Calico常常被外界質疑進展緩慢。過分執著于探究衰老的“基本機制”,卻沒有對衰老研究已有的成果加以應用,是業內普遍詬病的原因。

而行業里的后進者,來勢洶洶。比如成立于2021年的Altos Labs,成立一年獲得3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天使輪;成立不到2年,已發表多篇關于細胞重編程和衰老研究的重要文章。其團隊宣稱,最終將使用分子技術,從根本上將生命延長40年或更長時間。

Calico長期無法實現商業閉環,谷歌內部其實也感到失望。

谷歌風投創始人兼CEO比爾·馬里斯,他曾促成建立Calico。2016年他離開谷歌后,公開發聲,稱對Calico的緩慢進展十分失望。“我不知道為什么他們不發表文章。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研究成果發布。我不知道為什么似乎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做什么……這和我設想中完全不一樣。”

實際上,Calico的情況,也是谷歌醫療整體商業化表現不佳的一個縮影。

谷歌股東曾指出,谷歌Other Bets部門,過去幾年間創造了30億美元的收入,同時產生了200億美元的運營虧損。

誠然,能否戰勝死亡,是谷歌生物制藥夢的開始,也是終點,十年已有里程碑,算是交出答卷。但虧損也是現實問題。今年年初,同屬于健康業務板塊的子公司Verily,因營收不及預期,宣布砍掉創新業務,裁員15%。

而此時全力轉向AI制藥,仍是一場“延遲滿足”。

一方面,從技術上看,AI對于單一維度的任務完成較好,如藥物和蛋白分子結合的效果,但對于“毒理和藥代動力學”這種數據少、維度多和復雜性的任務,還需要技術的持續進步。

另一方面,各路豪杰的AI制藥軍備競賽已經白熱化。谷歌雖然有技術優勢,但前有微軟、英偉達等科技大廠堵截,后有傳統藥企追趕。而行業市場化的臨界點還沒有來臨。當前尚未有一款AI藥物獲批上市。

谷歌還將為自己的生物制藥夢繼續豪擲千金。

根據賽迪顧問此前預計,在2023-2025年,將有一批AI研發的藥物進入有“死亡之谷”之稱的Ⅱ期臨床,到2026-2027年才有可能出現首個上市的AI制藥產品。

文章參考:

《谷歌抗衰,第十年》時光派

《立足谷歌云挖掘衰老機制,Calico研發抗癌抗衰新藥》36kr

《谷歌健康「分拆」內幕:憋屈的CEO、傲慢的Jeff Dean、狂熱的AI信徒》雷鋒網

《Google的野心,下一個AI制藥公司》盛杰前沿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阳市| 清丰县| 兴城市| 宿迁市| 栾城县| 大关县| 亚东县| 昔阳县| 北碚区| 宝山区| 锡林浩特市| 阜城县| 儋州市| 韩城市| 上杭县| 株洲县| 湖北省| 金湖县| 武川县| 汉沽区| 温泉县| 涿州市| 大庆市| 图木舒克市| 偏关县| 定襄县| 新平| 新竹市| 喜德县| 正宁县| 当涂县| 桃园县| 子长县| 仙游县| 新疆| 定日县| 宜良县| 从化市| 勃利县| 两当县|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