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伏頭條
9月4日,三晶股份過會;9月19日,新特能源過會;9月26日,永臻科技即將上會。此外,薩科特、愛士惟、一道新能、安泰科、麥田能源紛紛進入上市輔導階段。光伏企業IPO如過江之鯽,浩浩蕩蕩,蔚為大觀。
然而,8月27日,證監會發文表示,階段性收緊IPO。這則消息對于排隊IPO之中的光伏企業而言,猶如晴天霹靂。
據統計在A股歷史上,曾經9次出現過IPO節奏收緊情況,每次平均持續時長為216個自然日。
資本市場瞬息萬變,產業行情風云變幻。那些排隊IPO的企業之中能否挨過這段漫長的“收緊期”,哪些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IPO收緊對于光伏行業又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01、擁擠的賽道,43家企業排隊IPO
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PV-2005)統計,今年以來有43家光伏企業更新了IPO進程,總計擬募資超950億元。
根據上市進程來看,43家企業之中,有6家企業成功上市,他們是愛科賽博、科強股份、時創能源、阿特斯、鑫宏業以及艾能聚。
阿特斯在登陸A股之后,創始人瞿曉華,講了一句話:“本次A股科創板上市的過程曲折漫長,回頭看艱辛的程度堪比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在大家的關心、諒解、信任和支持下,我們終于取到了真經。”上市過程之艱辛,時間之漫長可謂甘苦自知。
早在2020年9月,阿特斯正式宣布在A股上市。2021年6月,阿特斯IPO申請獲受理。12月13日,阿特斯成功過會。其間,2022年6月,阿特斯因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一度審核被中止。直至2023年6月9日,阿特斯才順利上市。可以說從申請受理到成功上市經歷了兩年時間。
除上述6家企業之外,潤陽新能源于艾羅能源已經獲準上市注冊,可以說距離上市僅一步之遙。
有8家企業成功過會,他們是新特能源、三晶股份、華電新能源、首航新能源、彩虹新能、盛普股份、美科股份以及擬在港交所的上市的古瑞瓦特。
5家企業IPO已經因為各種原因終止,他們是,拓邦新能源、聚成科技、華耀光電、原軾新材、華翔翔能。其余企業則在上市輔導或者審核階段。
近年來光伏賽道持續火熱,被眾多投資人視為風口性行業。許多原有的光伏企業包括新創的光伏企業,被投資人看好,進而完成上市前融資。這其中典型企業如一道新能、高景太陽能等,雖然成立時間較短,但已經進入排隊IPO的賽道。
02、光伏企業,無法拒絕IPO
2005年年末,無錫尚德創辦人施正榮在紐交所敲鐘,他不無興奮地表示:“我們的企業,在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上開始吸引投資了。”憑借這次上市,無錫尚德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光伏企業,施正榮成為了中國首富。
此后不久,高紀凡、彭曉峰、苗連生等一批光伏企業家先后赴美敲鐘上市,創造了屬于他們自己的財富神話。
1、上市成就光伏創業者財富夢
上市,對于許多光伏創始人而言,無疑意味著財富爆發式增長,以及事業的巨大成功。這點從當前各大富豪榜的排名便可見一斑。
2022年福布斯內地富豪榜中,通威股份劉漢元,晶澳科技靳保芳、合盛硅業羅立國、隆基綠能李振國、陽光電源曹仁賢、天合光能高紀凡等多名企業創始人、高管上榜。這些企業無一例外,全部均為上市企業。
今年4月發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中,通威劉漢元、管亞梅,晶澳科技靳保芳,合盛羅立國,隆基李振國、李喜燕,福斯特林建華、張虹,陽光電源曹仁賢,天合光能高紀凡,德業股份張和君,福萊特阮洪良,信義光能李賢義等37家企業、56位企業家上榜。除華為任正非、美科股份吳美蓉之外,其余54人均為均為上市公司創始人或高管。
2、上市穩固企業核心人才
光伏,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在一定程度而言,光伏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企業要想留住人才,薪酬與事業的成就感無疑是兩個最重要的激勵因素,而這恰恰是上市企業的優勢。
據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PV-2005)統計,2022年,上市企業高管平均薪酬在50-100萬之間占絕對多數。
而頭部上市企業,高管平均薪酬均在150萬以上,甚至如通威股份的高管達到了577.27萬元。
3、上市讓企業獲得更廣闊的融資渠道
近年來,光伏行業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誠如天合光能創始人高紀凡所言,這幾年光伏行業確實在高速成長,他預計2023、2024、2025這三年的高速增長以后,到了2026、2027、2028這三年,增長曲線就會變緩。那么企業面對這三年的高速成長期,擴產、加強自己的產能壁壘以及技術壁壘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PV-2005)長期關注光伏行業制造業的投擴產情況。據統計,今年以來,幾乎每月都有上千億元的投資協議簽訂。包括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行業外的明星企業,新崛起的行業企業都在紛紛擴大產能。光伏內卷的這種程度,資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上市企業而言,可以通過增發、可轉債等多種方式進行融資。
例如不久之前,晶科能源為了在山西建設56GW垂直一體化產能,拋出了一份97億元的定增預案。而事實上,晶科在回歸A股之后的19個月之內,通過增發可轉債的方式募資200億元。除晶科之外,通威、隆基、晶澳、天合光能在資本市場上也斬獲頗豐。
4、上市拉升企業品牌價值與地位
光伏企業上市之后,從行業影響力、市場地位、產品形象等方面都得以全面提升,從而拉升的企業的品牌價值。
這點從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的地位以及行業的格局方面都可以印證。例如多晶硅領域的龍頭通威、協鑫、新特、大全能源四家企業均為上市企業,組件領域的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東方日升等樣屬于上市企業。其他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近年來也隨著資本市場的活躍紛紛上市。
除此之外,企業上市之后還能獲得地方政府政策、稅收、資源方面的支持。以浙江為例,浙江省政府明確提出支持企業開展產業鏈并購,鼓勵光伏上市企業在浙經營實體分拆上市,力爭新增上市企業5家以上。將光伏企業上市數量作為政府目標,可見對于上市企業的重視程度。
03、IPO收緊,誰最受傷
據統計在IPO收緊之前,今年登陸上創業板企業,平均時間682天,科創板為387天,主板為78天。而據國際能源網統計今年排隊上市的43家企業之中,擬在創業板上市企業為16家,深、滬兩市主板上市企業為12家,科創板5家、北交所兩家、港股1家。
由此可見,根據正常的進度,多數IPO之中的企業需要長時間的等待。IPO收緊之后,這些企業等待上市的時間會繼續延長。但是產業以及資本市場的變化是瞬息萬變的,排隊IPO之中的企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1、產業形勢發生逆轉
2023年之前,光伏行業的基本格局是“擁硅為王”,硅片“供應為王”。硅料、硅片作為光伏產業鏈上游,擁有定價權以及產業鏈供應的主導權,下游企業不得不冒著付出高價的風險簽訂一系列長單。進入2023年之后,隨著新產能的涌現,以及市場對于產能過剩的擔憂。硅料、硅片價格急轉直下。以致密料為例,價格從30.51萬元/噸,跌至6.64萬元/噸,跌幅高達78.24%。
據新特能源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20、2021、2022年,其多晶硅平均售價為5.82 萬元/噸、15.03萬元/噸、23.75 萬元/噸;2023年價格基本已經跌到了2020年的水平。隨著價格走低,新特能源預計1-9月營收下滑在12.84%到13%之間,歸母凈利潤下滑更是高達40%以上。
同樣收到影響的華耀光電、高景太陽能、美科股份等硅片企業。在硅片行業的高峰時期,不僅隆基綠能、TCL中環這樣的巨頭大賺特賺,即便是京運通、弘元綠能、雙良節能這樣的新進入企業業績也是大幅飆升。然而巔峰過后,即便是行業龍頭TCL中環業績也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華耀光電、高景太陽能、美科股份的業績可謂不言而喻。
在產業鏈巔峰時期,新特能源等上游企業必然有較高的估值,從而帶動股價上升,然而產業鏈價格下行階段,加之IPO收緊之后,這些企業的征戰資本市場前景如何,充滿了更多疑問。目前,華耀光電已經撤回上市申請,美科股份3月29日更新問詢函數據之后,到目前為止再無更新,可見前景渺茫。只有新特能源9月19日成功過會,而至于上市時間,仍然是未知數。
2、行業格局面臨重新洗牌
今年以來,產能過剩成為行業討論的熱點。像李振國、高紀凡、曹仁賢這樣的行業大佬頻頻發出預警,價格暴跌也成為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標志。
面對產能過剩、價格暴跌的風險,許多企業通過更大規模產能、更加完整的一體化布局,降低成本,維持基本的利潤。
這些龍頭企業多為上市公司,有廣泛的融資渠道與較強的融資能力。同樣在等待IPO之中的企業也不乏龍頭企業,例如電池領域兩家常年排名出貨榜前五的企業潤陽股份以及中潤光能。
電池環節作為光伏產業鏈技術的集大成者,近年來不僅面臨擴產導致產能過剩的風險,同樣還面臨技術迭代帶來的路線選擇的難題。在光伏電池片五強之中,通威股份、愛旭股份以及被鈞達股份收購的捷泰科技均為上市企業。今年來這些龍頭企業動作頻頻,據通威股份規劃,2023年其電池產能將擴張至102GW。另一位電池片龍頭愛旭股份則在ABC電池技術產能方面大幅擴張。2023年1月愛旭股份完成16.5億元定增之后,近期又拋出了60億元的定增計劃。
與其余三家上市電池企業相比,潤陽股份與中潤光能在融資渠道及能力方面并無優勢,由此面臨行業格局重新洗牌的風險。除此之外,潤陽股份在產業鏈一體化方面也有布局。正如其招股書中所言,募投多晶硅項目達產以后預期收益可能較前期論證出現較大差異,屆時公司償債壓力將加大,整體經營受到不利影響。
3、企業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
據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統計,在今年排隊IPO的43家企業之中,有18家企業2022年的負債率超50%。其中、潤陽新能源、中潤光能、正泰安能、阿特斯、鑫宏業、華電新能源、美科股份等7家企業負債率更是超過70%。
在行業極速發展時期,企業通過舉債擴大經營,是一種經營策略。當然各家企業的經營方式不同,很難評判這其中優劣。但企業過高的負債率往往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的風險。縱觀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史,絕大多數破產倒閉的企業都因為過渡擴張,債務風險增加而陷入危機。
當然,光伏企業可以通過上市,募集大量的資金而且使原有資產貨幣化,擴大資產規模從而降低企業的負債率。但IPO收緊之后,這些企業的上市進程變得撲朔迷離,因此經營風險會繼續增加。
IPO收緊之后,確實對許多企業的上市進程以及經營環境產生了重大影響。然而企業之間競爭,企業自身的經營畢竟還是內力的比拼。盡管行業可能會遇到產業周期,可能產業低迷的時候,但沒人能夠否認光伏行業是長坡后雪的賽道,只要提升自身的實力,增強自身的耐力,才能積極面對IPO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正如阿特斯會A之路一樣,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到了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