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張曉迪
繼秋樂種業(831087.BJ)等陸北交所后,湖北康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農種業”)也在沖刺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一周后,9月22日,康農種業正式迎來過會審核。
根據招股書,康農種業此次擬于北交所上市,預計發行不超過1316萬股,擬募集資金不超過2.79億元,主要用于年產2.5萬噸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介紹,康農種業成立于 2007 年,主要從事于雜交玉米種子的研發、生產、銷售;是湖北省唯一一家進入 " 育繁推一體化 " 的種業企業。
經過十余年的科研實踐,目前康農種業形成了以玉米種子為核心,魔芋種子和中藥材種苗為輔的業務結構,建立了實用性較強的種質資源庫,為其研發選育更優質的新品種種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基礎。
2020年-2022年,康農種業在售玉米種子品種分別為37個、47個和65個,在售品種逐年增加,經營抗風險能力較強。
2022年7月,康農種業入選國家玉米種子補短板陣型企業。
據招股書,截至2023 年6月末,康農種業總資產3.46億元,總負債1.17億元,歸母凈資產為2.2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康農種業業務較為單一,銷售區域、銷售量,以及營收水平較同行相比較低,此次其沖刺上市面臨不小的壓力。
據招股書,玉米種子業務是康農種業的核心業務,據招股書,2020年-2022年,玉米種子業務收入分別占主營收入為 97.59%、94.17% 和 97.04%。
對此,康農種業表示,與其他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公司尚未涉足水稻、 小麥等其他主要農作物種子領域。雖然公司基于育種經驗并結合所在地政府導向在報告期內逐步新增了魔芋種子和中藥材種苗等業務作為雜交玉米種子的補充,但是由于公司進入上述 業務領域時間較短,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場覆蓋和品牌價值,因此上述兩項業務所實現的收入亦尚未形成規模,公司的收入及利潤來源依然主要依靠雜交玉米種子。
銷售區域方面,康農種業的業務地域較為集中,主要在西南地區以及湖南湖北兩??;對此,康農種業稱,受地區市占率較高的影響,公司在西南地區有一定的議價能力,使得其主營毛利率較高;不過其毛利率趨勢逐年下降,近三年主營毛利率分別為 42.56%、37.24% 和 32.71%。
康農種業稱,雖然公司雜交玉米種子業務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和品牌認可度,且公司正在積極拓展東華北、黃淮海等種植區域內的產品銷售,但是收入結構相對單一會使公司抗風險能力有所下降。當下游市場環境因政策因素、自然條件因素或病蟲害因素等發生不利變化時,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將會受到較大不利影響。
據招股書,2020年至2022年,康農種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2億元、1.42億元和1.98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39億元、0.43億元和0.41億元。
而2022年12月登陸北交所的秋樂種業(831087.BJ)2022年收入為4.38億元,與之相比,康農種業在業績方面還有不少差距。
此外,據招股書,2020年-2022年,康農種業玉米種子產量為分別為0.56萬噸、0.53萬噸、0.70萬噸。而此次上市,康農種業募集資金2.79億元,其中一大用途就是投向“年產2.5萬噸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項目”的建設。年產2.5萬噸,直接超過其2020年-2022年玉米種子銷售量的總和。
康農種業是否能做到?這也是北交所特別關注的,在對其上市一事的問詢函中,北交所對康農種業指出,“結合報告期內主要產品產能、主要產品市場空間、發行人市場份額、發行人技術儲備等說明募投項目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說明是否存在充足的市場空間消化募投項目?!?/p>
對此,康農種業則解釋稱準備拓展新市場,開拓新的收入增長點。
“公司將不斷優化在北方春播區和黃淮海夏播區的銷售團隊建設及經銷商渠道鋪設,提升公司自身和優質品種的知名度。”康農種業表示,“積極選育適宜該地區種植的新產品,逐步拓展市場空間更廣闊的北方春播區和黃淮海夏播區,開拓新的收入增長點,進而消化本次募投項目新增產能?!?/p>
玉米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其不僅保障了糧食供給,而且也是我國飼料和工業的主要原料。然而,當前我國玉米種 植行業面臨優質種質匱乏、品種同質化嚴重等問題,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公開數據顯示,作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2021年玉米占糧食種植總面積的比例為36.25%。
2023年2月發布的 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有序擴大試點范圍。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政策的密集發布預示著我國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正在有序推進,玉米作物單產將實現突破,我國玉米種子的抗性、作物品質 乃至產量將得以提升。具有深厚的技術儲備和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的玉米育種龍頭企業有望借力其優質單品在主要玉米種植區實現市占率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