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記者 朱簞
廣州成為首個松綁樓市政策的一線城市后,土拍市場熱度并未全面回升,雖然核心區的百億總價地塊仍需爭奪,但其他地塊仍以底價成交,還出現地塊流拍。
根據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信息,9月4日至10月10日,廣州上架了12宗涉宅地,位于天河、海珠、番禺、白云、黃埔、花都、從化7個區,總建面超164萬平米,總起拍價超308億元。
截至目前,這一輪供地中只有7宗地塊成功出讓,另有1宗流拍,3宗終止出讓,1宗延后出讓,成功出讓率不到六成。這也是今年以來廣州土拍市場出讓效果最差的一輪拍地。
在成功賣掉的7塊地中,除了海珠、番禺2宗整體素質較高地塊在經過激烈競拍后搖號成交,其余5塊地均以底價成交。
廣州這一輪供地最受關注的是海珠區上涌果樹公園北側地塊。
9月11日,海珠區上涌果樹公園北側地塊、番禺區大石街新光快速西側地塊競拍搖號結果出爐,這兩宗地塊均是經歷了幾十輪的競價達到封頂價,其中,海珠區的這宗地塊起拍價已為111.2億元,更是有16家房企參與角逐,經歷了85輪競價。
最終,兩宗地塊分別由中海地產、山西金振德競得,總價分別為127.9億元和10.8億元,廣州土拍市場當日攬金超過138億元。
然而就在三天后,同樣是番禺臨江宅地的番禺永大1號地塊,卻因無人報價而最終流拍。
該地塊起拍價為63.8億元,折合樓面價約2萬元/平米,總占地面積近24萬平米。根據規劃,該地塊被拆分為5個板塊,除了商住外,還需無償配建中小學以及道路和綠地。
廣州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過高的起拍價,加上學校、道路等配建抬高了用地成本,導致該地塊未能順利成交。
在海珠區,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東方紅印刷廠地塊,被保利發展以20.3億元的底價拿下,折合樓面價1.7萬元/平米。不過,該地塊雖是以底價成交,但需要競得人無償配建學校和留用地補償安置物業工程,因此該地塊的實際拍地成本依然有所溢出。
此外,位于白云、黃埔、花都、從化的4宗地塊均以底價成交,成交總價分別為15.1億元、11.8億元、7.9億元和1.9億元。
其中,從化的地塊為今年成功出讓的第一宗,折合樓面價5074元/平米,在去年,從化也僅出讓一塊土地。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廣州土地市場就呈現出了明顯的分化趨勢,市場壓力逐步增大,核心區域優質地塊競拍激烈,非核心區域地塊則多為底價成交或者流拍。
據克而瑞統計,2021年廣州全年集中供地共成交78宗,總攬金1778億元,總面積達560.8萬平米。另據統計,2022年廣州全年集中供地成交48宗,總金額下降至1221億元,同比下滑約32%,成交面積為819.3萬平米。
今年以來,這一分化趨勢更加明顯。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今年年初截至當前,廣州住宅用地共有16宗底價成交,9宗流拍或者取消交易,但也有10宗觸頂搖號,分化明顯。
中指研究院廣州分院研究主管陳雪強認為,一些地塊底價成交或流拍的原因主要和地塊的區位有關。這些地塊主要位于郊區或者市區非核心板塊。同時也和地塊的自身素質也有較大關系,地塊周邊配套以及配建條件也是影響地塊是否熱門的重要因素。
此外,新房市場成交分化也是影響土拍市場分化的主要因素。
近兩年來,廣州中心區域新房成交熱度明顯好于外圍區域。中心核心區域主要由于供應量少且以改善產品為主,核心地段的優勢及產品的稀缺性,普遍受到對產品價格敏感度不高的改善客群青睞。但是外圍區域主要以剛需群體為主,這部分群體對價格較為敏感,也是導致這兩年外圍區域成交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面對樓市成交量和土地市場熱度持續走低,廣州也繼續出臺樓市支持政策,率先在一線城市中對限購政策進行放松。
9月20日晚,廣州出臺住房限購優化政策,將番禺、黃埔、花都以及白云北部四區納入非限購區域。
陳雪強認為,這將明顯放寬本市戶籍及非本市戶籍在這四區的購房資格,短期內也將帶動這些區域成交量的明顯上升。同時,廣州也降低了非本市戶籍在中心五區及南沙區的購房資格,將整體提振廣州房地產市場活躍度及購房信心,進一步激發市場需求的釋放。
從政策的影響來看,番禺、黃埔、花都以及白云北部四鎮新納入非限購區域的市場熱度將明顯提高,同時中心區域的市場熱度也將繼續保持,整體將進一步帶動這些區域的土地市場的回溫,但也會依然保持分化趨勢,核心板塊土地依然競爭激烈,非核心板塊土地仍以底價成交或低溢價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