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佘曉晨
日本老牌企業東芝的資本故事或將告一段落。
9月21日,東芝公司宣布,由私募股權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JIP)”牽頭的150億美元要約收購已獲得成功,超過一半的股東參與此次收購,達到將公司私有化的門檻。JIP目前持有該公司78.65%的股份,該交易完成后,東芝將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
早在2021年4月,私募股權公司CVC就提出了對東芝的私有化要約。當時東芝公司拒絕了這一提議,但表示會考慮可靠的要約方案。
直到今年3月,東芝接受了日本國內企業組成的資金聯盟、日本產業伙伴(JIP)的收購提案。JIP的提案目標是,東芝的企業價值在未來能逐步提升,等公開收購后就將東芝從證交所退市,等企業價值回升后再讓東芝重新上市。根據日本媒體的報道,按照東芝市值計算,JIP的公開收購金額約153億美元。
關于“東芝”的故事最早開始于1875年,日本發明家田中久重在銀座煉瓦街創立了店鋪兼工廠,成為東芝的前身。東芝中國官網信息顯示,這一年是公司創始人開啟創業的起點,之后從1882年起,公司改名為田中制造所。
東芝的另一位創始人藤岡市助參與了日本第一批電燈(弧光燈)的研究,于1890年與三吉正一攜手創立了“白熱舍”,也成為東芝起家的業務。從最早的白熾燈到后來的家電產品,東芝的業務逐步擴張至生活產品、信息通信、半導體等等。1949年公司在東京證交所上市。

這家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牌日企經歷了二戰的影響和反彈,也一度創造過許多“日本首創”,包括日本第一臺雷達,日本第一臺晶體管電視與微波爐、第一部彩色影像電話、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第一臺DVD等。鼎盛時期,家電業務收入占到東芝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與夏普、松下成為日本白色家電“三巨頭”。
但近十年內,這個頭頂光環的科技巨頭逐步從輝煌走向衰落。原因內外交織——半導體方面,美國的制裁、他國的發展讓其失去了優勢;中國制造的崛起同樣讓東芝的家電業務受到沖擊。而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后,福島核電站泄露事件讓東芝在核電業務上跌了跟頭。
內部管理也問題頻出。2015年,一宗財務造假案讓這家歷史悠久的企業名譽蒙塵,股價一落千丈。2015年,東芝虛報利潤的丑聞曝光,涉及該事件的包括前后三任社長,5年間虛報利潤高達12億美元。造假事件曝光后,東芝股價大跌、市值縮水40%。
在這之后,東芝就陷入了賣身的困境,陸續將家用電器業務出售給美的、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夏普等等。正因為此,PE巨頭們也盯上了東芝。2021年11月,東芝計劃按主要業務將企業拆分為基礎設施、器件及半導體存儲器三大部分,分別上市;2022年2月,東芝再次提出將半導體與電子元件等業務分拆,但兩次拆分計劃未能在股東大會上通過。
如今退市在即,曲折發展的東芝也成為科技公司歷史中又一個令人唏噓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