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坤輿商業觀察 周詩雨
編輯|吳辰光
一直堅持直營的本土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宣告開放加盟業務。
近日,便利蜂在APP上披露“便利蜂伙伴共贏計劃”,分為“委托型伙伴共贏”和“帶店型伙伴共贏”兩種形式。目前,便利蜂只開放了“委托型伙伴共贏”形式,加盟門檻為21萬元。而“帶店型伙伴共贏”形式尚未開啟。
依靠資本力量,便利蜂曾用4年時間將門店數量突破2000家,但隨著融資停滯,關店、裁員也隨之而來,此次開放加盟既是迎合發展趨勢,也是無奈之舉。
但至少要想活下去,加盟或許是為數不多的選擇。
終于開放加盟
便利蜂APP信息顯示,對于“委托型伙伴共贏”形式,便利蜂總部會為加盟者提供店鋪、裝修、設備。申請者需要自有資金不少于21萬元,包括品牌使用費5萬元,保證金15萬元,培訓費1萬元。加盟合約期為5年。同時,申請者需要指定一名輔助人,全職進入店鋪工作,不得有任何兼職,申請者和輔助人年齡不超過50歲,且身體健康,同時擁有高中畢業以上學歷。此外,申請者還需要提供一名連帶保證人。
對于尚未開啟的“帶店型伙伴共贏”形式,便利蜂則指出需要共贏伙伴自己準備房屋,裝修店鋪,便利蜂總部只提供設備。共贏伙伴需要自有資金為65萬元左右,需要專職經營便利蜂店鋪的負責人2名,年齡上限均為50歲。共贏伙伴需取得各種店鋪經營相關許可,同時,還需要提供一名連帶保證人。
不論哪種形式,便利蜂總部均會提供經營指導、商品開發、店務系統、物流配送、廣告宣傳、會計服務。
自2017年2月在北京開設首家線下門店起,便利蜂始終堅持直營模式。
對于態度上的轉變,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指出,在全球范圍內,據他了解到的便利店都是加盟模式,這是一個被驗證最適合便利店的經營模式。加盟模式對于便利蜂來說一方面可以減輕資金和管理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加盟擴大規模,進一步降低供應鏈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認為,便利蜂開放加盟的戰略是對的。在后疫情時代,中國的新生代人口紅利已發生了變化,新生代的整個消費思維跟行為一直在倒逼整個零售業的創新升級,所以在這樣的一個節點下,便利蜂放開加盟,可以讓品牌效應、規模效應在短時間內補齊,如果不這樣布局,便利蜂的營收和凈利潤會受到影響。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2中國便利店TOP100》數據顯示,便利蜂以2005家門店排名第15,在前14名中,包括美宜佳、天福、7-ELEVEN等多個便利店早已開設加盟業務。
坤輿商業觀察整理了該榜單前14名部分品牌的官方信息,其中,美宜佳加盟費用為30-35萬元,天福加盟費為25萬元左右,7-ELEVEN加盟費用為23萬元起,十足不含租金最低加盟費為20-30萬元,全家加盟費為21萬元起,唐久加盟費為50萬元。相比之下,便利蜂21萬元的加盟門檻不高。
不過,開放加盟只是一個積極信號,便利蜂仍有問題需要解決。
“便利蜂的問題在于其曾經嘗試通過數字化智能化來管理自營門店并拓店發展的創新模式在這幾年受到了增長壓力和經營壓力,主要是折扣店的興起讓便利蜂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和競爭壓力。因此便利蜂的供應鏈體系、連鎖管理能力、單店的個性化運營、便利店組織等方面都有待提升。”莊帥向坤輿商業觀察表示。
資本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縱觀便利蜂的過往發展,可以說“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2016年12月,前去哪兒網CEO莊辰超創立便利蜂,2017年2月,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店開始。打這起的4年里,伴隨而來的是融資信息和門店數量的擴張。
2017年2月,便利蜂獲得斑馬投資3億美元A輪融資;2018年10月,騰訊投資和高瓴資本戰略投資便利蜂,分別持股8%;2020年5月,便利蜂獲得數億美元C輪融資,但投資方不詳。
截至2020年年底,便利蜂門店數量突破2000家。彼時,便利蜂執行董事薛遠在便利蜂供應大會上表示,公司將于2021年開啟高速擴張模式,按計劃,便利蜂在2021年的門店數量將突破4000家,到2023年將達到1萬家,并躋身中國便利店行業第五名。
但現實是,隨著融資的停滯,便利蜂的門店規模在經歷短暫的暴漲后又開始縮水。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便利店TOP100排行榜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便利蜂的門店數為2800家,未達到其預期的4000家目標。截至2022年年底,便利蜂的門店數下降至2005家,在中國便利店品牌的排名也從2020年的第10名,下滑至第15名。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國便利店門店數整體持續上升,但在前15名中,僅便利蜂和全家門店數量出現了下降,分別下降795家和236家。
2022年上半年,便利蜂在關店的同時還進行了裁員,對此,便利蜂回應是由于疫情原因,商品運輸受到影響。后續便利蜂便提出了“冬眠計劃”,即根據疫情情況,讓部分門店、運營、供應鏈等板塊暫時“靜默”,從而減少損失。
在2022年,便利蜂還曾表示不缺錢。但今年上半年,便利蜂又啟動一輪技術研發運維類人員為主的裁員,千人規模。隨著此次開放加盟,便利蜂的盈利問題又一次被提了出來。
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表示,從堅持直營到開放加盟,說明便利蜂前期對整個商業模式設置是一個錯誤判斷。直營便于管理,但是成本控制不好的話,問題會很嚴重。便利店的人工成本很高,完全靠自己去管理人員,是不容易成功的。開放加盟或許也是一種被逼無奈的選擇,恰恰說明了便利蜂資金方面出問題了,想通過加盟來緩解。
“這幾年隨著資本降溫,便利店的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如果對于何時能盈利還沒有一個具體目標,那上市難度會很大。即便虧損上市,也很難講出好的故事。從短期看,通過開放加盟可能會對便利蜂帶來一些幫助,但從長遠來看,便利蜂需要做的調整還很多。”鮑躍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