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旅
比出境跟團游業務還要更晚全面恢復的中國郵輪市場,終于等來好消息。
9月19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全面恢復國際郵輪運輸有關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內容,在上海、深圳郵輪港口試點恢復國際郵輪運輸的基礎上,將全面恢復進出我國境內郵輪港口的國際郵輪運輸。
這意味著,國內港口的郵輪業務,也將迎來全面恢復,中國游客可以選擇的出游港口以及郵輪產品,將會得到進一步擴充和完善。根據在線旅游預訂平臺同程旅行發布的相關數據,上述消息發布1小時內,其平臺上郵輪搜索量相較前一日同一時段上漲超兩倍,是當天所有度假品類中熱度攀升幅度最大的。
疫情之前,中國已經是各國郵輪企業爭相“籠絡”新興且充滿增長潛力的重要客源市場,盡管中國郵輪旅行起步晚,但人群基數大,愿意體驗郵輪旅行的中國游客數量連年遞增,更有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大連、天津、青島、上海、舟山、廈門、廣州、深圳、???、三亞等郵輪港口年均共接待郵輪近1000航次,年均游客總規模超過200萬人。
如今,中國郵輪市場迎來全面復蘇,但市場格局卻早已不再是疫情前模樣,拋開游客群體的變化不談,從參與企業玩家角度,國際郵輪企業進進退退大洗牌,國內郵輪企業加速崛起。新通知發布后,從市場恢復供給到游客恢復出游信心與興趣,都還需要一定時間,到了2024年,郵輪市場的“大混戰”,或許才會真正迎來開端。
首艘國產大郵輪官宣,將于明年初開啟商業首航
就在《關于做好全面恢復國際郵輪運輸有關工作的通知》正式發布同一天,中國郵輪市場還有一件業內關注的大事發生,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也正式官宣將于2024年1月1日從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啟航,開始商業運營。
據公開資料顯示,“愛達·魔都號”是愛達郵輪有限公司所屬郵輪,該公司前身為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與全球最大郵輪集團嘉年華集團于2018年在中國成立的合資公司,具備市場營銷、商務運營、海事運營、酒店和產品管理、新造船管理等全運營能力。
而“愛達·魔都號”是其所運營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船身全長323.6米,總噸位13.55萬噸,船上擁有2125間豪華客房和套房,滿載可容納5246名賓客。從配置和體驗項目,該船不僅擁有中國最大海上免稅購物中心,還擁有由“開心麻花”打造的多場經典喜劇和沉浸式音樂秀等在內的文化體驗。
在宣布明年初商業首航消息后,官方也表示即日起消費者就可以致電愛達郵輪客服中心或向當地旅行社查詢并預訂相關航線,且可在9月20日之后登錄愛達郵輪官網和微信小程序訂購船票。
從航線設置看,目前“愛達·魔都號”主要聚焦從上海出發到東北亞的航線,未來該郵輪將部署中國至東南亞國家的郵輪航線,并適時推出“海上絲綢之路”等中長航線,打造長、中、短相結合的航線布局。
站在中國郵輪發展視角,“愛達·魔都號”驗收成功及首航官宣都具有非凡意義,央視網曾經在“愛達·魔都號”即將出塢時這樣評價道,這艘船填補了國產大型郵輪空白,實現了國產大型郵輪領域零的突破。從2019年開建,該郵輪項目團隊先后攻克了重量控制、減振降噪和安全返港等貫穿郵輪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術,且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這對后續國內郵輪建造和發展而言,將會是非常大的推動力。
過去三年,國內郵輪一直都在加速前進發展。比“愛達·魔都號”更早,5月26日上海藍夢國際郵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藍夢之星”號從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啟5天4晚的周邊國家試航之旅;6月18日招商維京游輪旗下 “招商伊敦”號首條國際航線從北外灘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載客啟航,都印證國內郵輪早早開始發力,中國郵輪市場早已加速融冰活躍起來。
特別是在中國公布第三批恢復出境團隊游的國家和地區名單后,一些涉及出境的航線產品很快就宣布開啟首航。8月30日,已經有近800明游客乘坐藍夢郵輪前往韓國濟州島與日本長崎,開啟5天4晚的航行體驗。特別是前往濟州,這也是2017年初韓國航線停航后,首條從中國大陸母港出發至韓國的國際郵輪航線。
對此有業者表示,三年疫情,國際郵輪航線及國際郵輪企業受沖擊嚴重,想要恢復如初其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十分艱巨,而且能不能如初也很難預測,但對于國內郵輪企業而言,確是難得的發育成長時機,國內郵輪企業,特別是通過與國際郵輪企業的合作,吸取各方面經驗融合創新,其實是更獲益的。
不論是從與國際郵輪企業的競爭還是游客成熟度和市場需求,接下來都會是一個利好時期,是可以取得更好成績的。
超前布局中國市場,國際郵輪最早航期也要明年
正如上述業者所說,從市場產品而言,目前國際郵輪在中國市場還是缺席的。疫情期間,歌詩達郵輪、公主郵輪、諾唯真郵輪、麗星郵輪等多家國際郵輪企業相繼取消中國航線宣布退出中國,且至今暫無回歸中國市場相關計劃。
唯二還在堅持的皇家加勒比游輪以及MSC地中海郵輪,今年也很難與中國游客馬上相見,最早郵輪回歸中國開啟新航行的時間也要等到2024年。
根據官方消息,皇家加勒比集團旗下“海洋光譜號”將在明年4月重回中國市場,由上海啟航日本,相關產品已經提前開始預售,從預售結果看市場反響非常好,剛開售期間的預訂熱度就達到歷史新高;而MSC地中海郵輪也已經宣布亞洲旗艦MSC榮耀號將于2024年7、8月先后在深圳、上海兩大母港運營夏季航線,也是以中國周邊國家航行體驗為主。
相較于中國郵輪市場,這兩家公司的國際郵輪業務已經恢復的十分強勁,以皇家加勒比為例,根據其發布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獲得總營業收入約35.23億美元,同比增長61.29%;歸母凈利潤約4.59億美元,同比扭虧為盈,增長187.96%。
值得關注的是,財報中還特別提到,皇家加勒比第二季度的預訂量顯著高于2019年同期,且價格水平創歷史新高。2023年航次的需求大大超出預期,2024年航次的預訂量也較往年大幅增加,價格創歷史新高。
這也意味著,國際郵輪回歸中國后,一定也會面臨著價格上漲的問題,特別是長途航線,服務成本的增加以及需求的集中釋放,會使得郵輪產品價格可能會產生向上的波動,這一點在出境游產品特別是歐洲、北美等長線目的地產品銷售中已經得以顯現。
而對于游客來說,重新接受和習慣郵輪旅行也需要經歷調整期,基于價格以及信心的影響,能夠趕上第一批次航線恢復并愿意花錢消費的,仍會是消費能力強和接受度更高的小部分客群,他們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但會對產品體驗要求更高。而來自同程旅行的相關數據也可以印證,今年以來其平臺歐洲航線、南北極航線等都是比較熱門的郵輪航線。
這是高端客群與大眾游客產品需求所存在的差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便明年市場進入復蘇期,船只與線路產品逐步增多,愿意率先選擇郵輪出游的游客,會在產品體驗上有更高要求,不論國內郵輪還是國際郵輪企業,都要面對,這既是機遇,也會是艱巨挑戰。從郵輪產品供給及銷售的根本上,也應該適時做出調整和變化。
早在今年5月份,皇家加勒比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主席劉淄楠就在個人公眾號撰文表示游輪旅游應當與團隊游脫鉤,一方面減少受團隊游政策影響的概率,將普通消費者的游輪度假視作個人自由行,并允許旅行社售賣,另一方面這樣做也能讓游輪旅行摒棄過時的團隊游空架子,回歸到度假的本質。
也就是說,不論是從產品匹配需求還是生意邏輯,政策制定者和旅游企業都要改變觀念。
結語:
自2006年歌詩達郵輪赴中國部署“愛蘭歌娜號”,在上海開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條以中國港口為起始港的國際郵輪航線,到如今已經有17年時間,但如果從一個行業發展的維度,17年時間仍是比較短暫,屬于起步階段,在學習與不斷調整和完善中成長,是必經過程。
但這也意味著,作為新興行業中國郵輪市場潛力巨大,根據《郵輪對中國的經濟貢獻研究報告》的預測,如果按現有路徑發展,即郵輪市場規模為郵輪經濟成長的唯一驅動力,到2035年,郵輪產業對中國的經濟貢獻將達到總產出2473億元,而如果按髙質量發展路徑發展,即市場規模的擴大和郵輪經濟結構的優化同時驅動郵輪經濟的成長,郵輪產業對中國的總體經濟貢獻到2035年將達到總產出5317億元。
2024年究竟會是中國郵輪市場“混戰”的一年,還是需要繼續沉淀“猥瑣發育”一年,以及告別中國郵輪市場的國際郵輪企業們會否再度回歸,聞旅將會持續關注。